现场勘查中物证污染防治的工具策略

2018-03-05 04:46孙留彦常思佳沈肖
法制博览 2018年11期
关键词:现场勘查防治

孙留彦 常思佳 沈肖

摘要:现场勘查中的物证污染是导致现场勘查质量低劣的重要原因之一,物证污染会导致结果不可信、侦查方向错误等问题。在任何现场勘查过程中,勘查工具使用的好坏直接影响勘查质量的高低,文章单从勘查工具的角度,提出现场勘查中物证污染防治的工具策略。

关键词:现场勘查;物证污染;防治;工具策略

中图分类号:D91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9)32-0173-01

作者简介:孙留彦(1967-),男,汉族,青海格尔木人,本科,拉萨铁路公安处刑事技术支队,工程师,研究方向:痕迹及声像检验。

公安机关现场勘查是侦查破案的基础,现场勘查质量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案件的成功破获和诉讼的顺利进行。现场勘查中的物证污染是导致现场勘查质量低劣的重要原因之一,物证污染会出现误导侦查方向、错误地认定犯罪嫌疑人、降低物证鉴定结论价值、错误的串并案等情况。一、物证污染(一)物证污染的工具

物证污染(Evidence Contamination)是指在犯罪发生后,物证物品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发生了能够影响物证鉴定结果的性质变化[1]。所以导致物证污染的工具,是指在现场勘查的发现、提取、包装、保存等过程中使用到的可能造成物证污染的勘查工具,具体包括一次性勘查工具(口罩、手套、脚套、棉签等)以非一次性勘查工具(金属剪刀、照录像设备、痕迹搜索光源等)。(二)实际案例

根据相关文献报道,某地的法医DNA实验室统计的DNA污染情况的记录显示,在样本总数70778例中,共出现81例由勘查中提取人员造成的污染[2];在总数15例的物证污染的例子中,现场勘查人员造成的污染高达13例,这其中包括提取人员8例,拍照人员2例,送检人员2例,其他人员1例[3];还发生过3起由于解剖器材未清理干净而发生的污染[4]。(三)具体表现

1.基层技术部门对于照录像器材、搜索光源等频繁使用的工具,防物证污染意识还有待提高,绝大多数的勘查工具在使用后没有及时清理,有的工具直至报废都没有清理过,在上一个现场使用的工具,在下一个现场继续使用,这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个现场物证间的交叉污染的情况。

2.公安机关一次性工具的使用可有效的避免污染,但是一次性工具的使用及携带不方便会导致勘查人员懒于更换或携带,或者由于更换工具时的操作不规范,出现物证间相互污染的情况。特别在重特大案件现场,提取的检材数量多,种类广,需要携带及更换大量的勘查工具,这不仅加重了基层勘查人员的负担还占用了宝贵的勘查设备空间。

3.对于金属器材等非一次性工具,虽然经过清理后(碱性清洗剂)可以继续使用,但是在基层单位,即使工具经过清洗,但是由于缺乏空白对照试验,使之无法检测工具清理的成功与否,这种情况下,会出现清理不彻底的可能,导致出现不同案件的物证相互污染。

4.由于使用的勘查工具来源不合格,工具出厂前就存在污染,导致提取的痕迹物证结果不可信。国内曾发生过由于某厂商生产的脱落细胞粘取器被生产工人污染而导致多地出现相同DNA痕迹的情况,严重影响侦查破案。二、防治策略

(一)常规清理。注意对常用设备的清理,比如照录像设备、三脚架、执法记录仪等,针对这些常用而最容易忽略的器材,争取做到每出一个现场清理一次,防止在不同案件现场的使用过的工具出现交叉污染的可能。

(二)工具革新。技术研发部门应研发便携式的可重复使用的工具,减少基层勘查人员携带工具的体积重量,减化操作步骤,比如可更换镊头的一体化镊子,自动手套、鞋套穿戴设备等,以此减少勘查人员由于冗繁复杂的操作而造成污染的几率;基层勘查人员最了解勘查工具的情况,加强对勘查人员技术创新的扶持奖励措施,鼓励了解基层勘查人员搞发明创造、搞技术革新,培养一批能创新、会革新、懂勘查的人才。

(三)規范标准。为了减少现场勘验器材造成物证污染的风险,对于非一次性工具,严格落实勘查工具的清洗制度,只有经过严格清理后,才能用于现场勘查工作;在传统的深度清理和碱性清洁剂的使用基础上,规范相应的勘查工具清理标准,在不能进行空白对照试验的地方,给基层勘查人员提供可视化和便捷化检测清理是否干净的方法或仪器。

(四)来源可靠。可借助全国公安机关开展刑事技术机构资质认定认可的契机,严格实验室执行质量体系和管理体系的要求,选择质量可靠的生产厂家作为现场勘验工具的供货商,并向生产厂家提出在生产器材时,防范污染的要求和技术指标,对勘查工具生产、运输和保存等环节进行污染防控[4],使基层一线技术员用得上放心的勘查工具。三、讨论

现场勘查中的物证污染虽然能造成许多负面的后果,但物证污染是可以防治的,除了传统的防污染意识的提高,也需要设备器材的硬件提升,在勘查工具方面做足防污染措施,为基层勘查人员配好“金刚钻”,这需要公安机关在勘查工具研发、更新、配备上下好功夫,调动勘查人员发明创造的积极性,才能让他们干好“瓷器活”。[参考文献]

[1]王桂强.物证鉴定中的物证污染问题[J].刑事技术,2015(5):6-10.

[2]马妍,匡金枝,朱巍,等.法医DNA实验室污染问题分析与对策[J].中国法医学杂志,2014(4):363.

[3]林锦凤,王万旭.法医DNA实验室外源性污染15例[J].法医学杂志,2015(1):60.

[4]庞宏斌,林锦锋.法医物证污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法医学杂志,2013(6):531-532.

[5]皮建华,龙兵,代勇.犯罪现场勘验DNA物证污染的防控[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21-23.

猜你喜欢
现场勘查防治
现场勘查中物证的提取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