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转型时期会计专业创新实践人才培养

2018-03-06 07:41常宁宁张雨迪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实训岗位职业

常宁宁,张雨迪

(哈尔滨广厦学院,哈尔滨150025)

德国的“双元制”教学要求从业者要经历双重环境的培训,一个是学校环境,为其提供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一个是实训场所,锻炼其必要的实践能力。在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模式下,能全方位地为学生构筑关键能力。所谓关键能力,是指包括所从事职业的专业能力以外的所有能力,如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

一、会计创新实践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

会计学相关专业是管理类中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因此更应该注重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我国互联网经济的兴起,知识的更迭日新月异,对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更为重要。因此,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

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构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时应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基本能力可以应用于各种职业,使学生适应不同的岗位需求,培养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细化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内容应当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同时在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设置上应当确定统一标准,划定相关范围,以保证实践教学质量。例如,在出纳会计实务这门实践教学中,应当对每次实践课程应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过程做出具体的教学方案。

(三)注重实践教学的形成性评价

与理论教学不同,实践教学往往更注重过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定,如沟通能力、执行能力、学习能力、主动性、团队意识、分析能力等多方面。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实践课程来设定相关的能力培养方案,并采取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小组互评等多维度的手段对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行评定。

(四)坚持学习形式的多样化

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可以帮助其更有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所以应采取开放式和自主学习模式,在必修实践课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完成一定课时的选修课程,强化自身薄弱的知识点。选修课程可以按项目开设,也可按不同的会计岗位开设。

二、会计创新实践人才培养实施的过程

(一)实践教学课程安排

1.专业实践。在专业实践阶段,实践课程的安排应主要围绕着理论课进行,作为理论课的补充和实操,如财务管理实务、成本核算实务、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实训、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实训等,有具体的理论课程与之对应,在课程安排上应与理论课程同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边讲边练。

2.岗位实践。岗位实践阶段是与实际工作紧密联系的实践教学阶段,需要学生掌握相关多个学科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后来进行展开,如会计岗位综合实训、纳税实务与电子报税、出纳实务等。这个阶段往往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关键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脱离文字表达业务事项的描述,更为直观地了解和处理在实际工作中的工作任务,会对经济业务和会计原理有一个更加深刻和具体的认识。

3.综合实践。综合实践阶段是学生的关键能力转化和提高的阶段,在此阶段安排的实践活动,如会计岗位综合实训、会计实务综合实训、ERP沙盘模拟综合实训等,更多的以小组式、项目式的形式来进行,在不同的情境中使关键能力得到升华。

社会调查和校外实习也是综合实践阶段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够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直接与职场接触,实现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岗位技能的同步提高。

(二)实践教学内容设置

“互联网+”模式下的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会计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革。会计作为一门职业来说,需要从业人员适应不断变更的岗位需求和尽快掌握最新的知识。因此,高校转型时期会计专业创新实践教学内容设置应当涵盖专业的会计理论知识、信息处理技术以及职业道德规范。

专业的会计理论知识是实践教学的核心内容,包含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会计账簿的登记、成本核算、报表编制等等,这部分内容可以沿袭传统的会计实践教学。

信息处理技术主要是指面对真实的企业经济活动时对会计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分析。企业的经济业务要比理论上的描述要生动,当一项经济业务发生时,往往需要学生运用会计原理去分析业务类型,从而做出正确的账务处理。因此,在会计实践内容的设置上应当选择贴合企业业务实际的实训教材,通过仿真会计工作环境做到理实一体化。

职业道德规范是所有的职场人员在职业活动中都要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对于会计人员而言,会计工作本身就是要为报表使用者提供保证质量的会计信息,信息的真实性决定了决策的准确性,所以会计人员不但要遵守会计准则,还应当有较高的诚信品质,这样才能为自己的职业能力增加客观、公正、诚信的筹码。因此,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是贯穿整个会计理论与实践教育的灵魂。可以通过在实践中观看纪录片和请各行业的会计职业经理人以言传身教的方式使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深入学生内心。

(三)实践教学考核标准

实践教学考核应根据不同的课程拟定不同的考核形式,起到充分评价学生各项能力、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提高主动学习兴趣的作用。在考核方面,应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部分,但是两部分的比例可以根据不同的实践课程特点来进行调节。

表1 实践教学评价表

在专业实践阶段,形成性评价要更加注重个人项目的完成情况,并且通过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来综合评定。在总结性评价部分,以试卷或机试的形式能更好地体现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岗位实践与综合实践阶段,应当注重形成性评价。以项目小组形式的实践课程,应当关注学生的个人项目完成前观看以及小组合作项目完成情况。在教师评价的基础上,应当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的成绩计入到形成性评价中。学生自评与互评的内容应当包含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成员完成分配给的任务的质量、成员完成任务的执行效率、学习习惯和态度、沟通能力、在小组中所做的贡献等教师很难客观衡量的评价内容,以完善综合实践评价体系,多方面考核学生的各项能力。

三、会计创新实践人才培养搭建学生的关键能力

德国设计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DCCD)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分为一般职业能力和专业能力两部分。一般职业能力包含学习能力、文字和语言运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方法能力。一般职业能力在学生的整个实践阶段都可以培养,在岗位实践和综合实践阶段得到升华。可以通过不同的实践教学形式去培养和增强学生的一般职业能力,如通过翻转课堂的多种形式使学生的一般职业能力得到提升。专业能力指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主要在专业实践阶段来进行提高。通过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可以为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1]李向红.“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7,(6):89-93.

[2]朱珍琪.创新创业能力导向下的会计实践体系构建[J].经营管理者,2016,(27):8-9.

[3]田翠香,吕淑庆.国际化视野下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6):140-142.

[4]兰丽丽.构建高职会计专业“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J].财会月刊:综合版,2007,(8).

[5]初国清.应用型本科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14):98-100.

猜你喜欢
实训岗位职业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基于OBE理念的工程造价实训课程教学探索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现代通信实训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实施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