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企业新员工培养长效机制研究

2018-03-06 07:41芳,郭爽,姜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阶梯供电岗位

张 芳,郭 爽,姜 磊

(国网承德供电公司,河北承德 067000)

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实行员工入口集中管控制度。“新员工”作为地市供电企业人力资源“增量”的主体,其能力和素质将是企业未来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要素。初出校门、迈向社会的新员工,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但心智不够成熟,大多对社会了解不深,岗位经验相对缺乏。在职业生涯探索阶段,新员工迫切需要企业给予必要的职业指导和人本关怀,使新员工收获知识、适应岗位、快速成才。然而,笔者在多年的管理工作中发现,很少有企业能够将新员工的教育培训和职业规划有机结合,并将其聚焦到某一个最关键的阶段。因此,从以下几方面展开研究,探讨制定一套既符合企业发展,也适合新员工职业发展的长效管理机制。

一、新员工的现状

(一)新员工的相对范畴

新员工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地市级供电企业新员工的主要来源是每年招收的应届高校毕业生。通过多维度深入的调研和分析发现,大学生毕业后入职前五年的态度、选择、绩效等对以后的职业生涯影响重大;对企业而言,全面利用好新员工“成长黄金期”,将会产生更深远的影响。因此,把入职不满五年的高校毕业生视为新员工的范畴。

(二)新员工的问题表现

经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发现,新员工在实际工作出暴露出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岗位适应能力差,工作技能掌握慢。二是独立工作能力弱,主要工作承担难。三是绩效表现层级低,梯队建设难度大。新员工作为人才队伍的后备力量,岗位适应度、工作独立性、绩效等指标表现一般,入职后的一至两年中,无法尽快掌握核心业务,与人才梯队的发展战略要求差距较大。

二、新员工培养的改进思路

结合国内外先进的研究理论和企业实际,从四个方面着手突破新员工培养和发展的瓶颈。一是细分科学合理的培养阶段。通过深入分析新员工入职一定时期内的实际表现,确定重点研究新员工培养的时间段为入职后的五年“成长黄金期”,又将这五年细分为“3+2”的阶段,前三年为基础培养阶段,后两年为定向培养阶段。二是完善层次递进的培训体系。着力打造组织层面培养根基,明确各层级、各单位的职责和业务流程,促进人才培训、开发、流动的良性循环,为员工成长成才搭建通道,实现员工综合素质与企业快速发展的最佳匹配。三是进行内外并行的专项培养。根据著名的“冰山模型”理论,要同时开发新员工技能部分和深藏的素质潜能部分,教会新员工在掌握工作技能的同时,提高综合素质,积累竞争资本,实现长远发展。四是规划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帮助新员工准确认知自我,充分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优势、短板等,明确个人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设立成长成才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

三、实施步骤

(一)坚持问题导向,科学制定培养目标

把新员工的培养重点分为基础素质和职业素质两部分。通过对某供电企业领导、部门(单位)负责人及近200名工作15年以内的员工进行访谈、编码、验证,总结出相关度极高的11个能力素质维度,从中选择提炼出6个重要维度,每个维度按照不同水平分为4个层级,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多维度、多层级的评价标准。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二)着力整合资源,灵活选择培养模式

在一个五年的培养周期中,笔者采用5种培养模式,实现新员工能力素质和知识技能的双提升。其中,5种培养模式包括授课式培训、职业导师制、岗位历练、契约管理和培养锻炼。具体内容见表2。

(三)持续逐级推进,系统构建培养模型

笔者本着“立足当前、着眼发展、适度超前、注重落实”的原则,深入基层调研,摸清新员工培训需求,在对新员工队伍及教育培训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坚持统筹规划与分布实施相结合,坚持统一调配与分级管控相结合,坚持全面覆盖与规范管理相结合,形成了每年一阶梯的系统化、个性化的“一基五阶”特色培养和评价模型(见图1)。

横向来看,“一基”是指供电企业已建立的培训体系,为新员工培养提供组织保障和平台基础;“五阶”是指新员工入职的前五年“成长黄金期”,每年为一个台阶,分别是第一年的职业转化阶梯、第二年的文化融入阶梯、第三年的专业养成阶梯、第四年的岗位培养阶梯和第五年的职业规划阶梯。模型又把五个阶梯划分为“3+2”两个阶段,前三个阶梯为基础培养通道,重点对新员工进行基础培养;后两个阶梯为定向培养通道,为培养合格且表现出色的优秀新员工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纵向来看,每个阶梯都由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评价方式的不同模块互相组合而成,形成了“目标—培养—评价”的闭环管理,使新员工培养的效率和效果大幅提高。

图1 新员工培养“一基五阶”模型

结语

新员工培养“一基五阶”模型是转变新员工培养模式的有益尝试。笔者通过长期的研究与实践论证,研究形成了一套全新的、完整的新员工培养体系,细化了新员工培养的目标,明确了人才成长的路径,梳理和创造了新员工培养的方法、工具,重点突出、系统化强,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可有效整合各方面资源,提高人才工作的效能,在解决主要问题的同时,还实现了成果的放大和辐射效应,探索出了一条国有企业人才管理工作的新路。

[1]王明宏.如何构建一体化的新员工培训与评价体系[J].人力资源管理,2014,(6).

[2]刘远我.人才测评——方法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9.

[3]国家电网公司高级培训中心组.电网企业新员工培训读本[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4]徐笑君.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阶梯供电岗位
阶梯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新增后备柴油发电机组及严重事故机柜专用UPS电源后对电厂部分应急电源失电影响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蓄电池——航天器的供电法宝
一种井下安全供电装置的设计
良师·阶梯·加油站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艺术创意阶梯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