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土层承压水条件下超长旋挖桩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2018-03-06 02:55高春雷
建筑施工 2018年10期
关键词:工程桩测管沉渣

高春雷

云南建投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云南 昆明 650501

旋挖钻孔灌注是一种常用的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其具有成桩质量较好、施工速度快、土层适用能力强等优点[1-4]。国内外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多采用传统施工技术,在遇到含有较厚软弱土的复杂土层、承压水(水头高度超过工作面高度)、桩长超长条件下,或放弃使用旋挖钻孔灌注桩工艺,采用更为传统的回旋钻施工方法,或采用成本较高的全护筒施工方法。但此2种工艺均不经济。

1 工程概况

1.1 项目概况

背景项目位于昆明市西山区日新中路陆家社区片区,为某集团的办公楼,项目占地面积约2.33 hm2,拟建2栋主塔楼及1栋附楼,工程桩均采用旋挖钻孔灌注桩,主楼桩径800 mm,附楼桩径600 mm。主楼旋挖桩钻孔深度约51.5 m,钢筋笼长48.7 m;附楼钻孔深度约40 m,钢筋笼长37.6 m。所有旋挖钻孔灌注桩均埋设2根注浆管,进行后压浆施工;30%旋挖桩设置2根声测管,用于成桩质量检测。

1.2 项目地质情况

项目位于昆明滇池断陷盆地中部地段,为滇池盆地湖相沉积平原地貌,地基土层主要以厚度较大的第四系湖积相、沼泽相松散堆积层为主,浅部分布有少量人工填土及冲洪积黏性土等。主要土层有浅层杂填土、黏土,深层为泥炭质土和粉土(粉砂)互层,土质较差,成孔难度较大,成桩质量难以保证。

1.3 桩基工程设计概况

本工程主楼建筑为双塔形式,双塔之间通过1层屋面平台相连,双塔高均为24层、建筑高度99.8 m,±0 m相当于绝对高程1 890.3 m;规划主楼地上建筑面积79 677.9 m2;附楼位于主楼西侧,高9层、建筑高度38.0 m,与主楼通过室外走廊相连,规划地上建筑面积12 839.8 m2。本工程2栋主塔楼工程桩桩型为φ800 mm旋挖灌注桩,共372根;1栋附楼工程桩桩型为φ600 mm旋挖灌注桩,共162根。所有旋挖桩均进行后注浆施工,注浆量为5 t /根。

2 旋挖桩施工重难点及目标

2.1 施工重难点

本项目针对软弱土较厚的复杂土层、承压水等情况下的旋挖桩施工方法进行研究,主要针对以下4个方面进行全面探索:承压水水头高于工作面,须降低承压水水头;因承压水的影响,泥浆被稀释,坍孔现象比较严重;土质较差且比较复杂,加上承压水水头高、桩长较长(钢筋笼下放时间较长)等原因,导致沉渣较厚的问题;桩径较小,且设有注浆管与声测管,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导管对注浆管、声测管的影响。针对以上方面,提出一系列的技术处理措施,来解决本工程及类似工程的施工难题,最大限度地保证施工安全、进度及质量。

2.2 拟达到的目标效果

针对软弱土较厚的复杂土层、承压水等类似情况下的旋挖桩施工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最终达到:降低承压水水头,避免承压水外流,以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同时本项目降承压水不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解决泥浆被稀释的问题,确保泥浆的护壁作用,防止或减少坍孔现象;缩短成孔后钢筋笼的下放时间,以最短时间下放钢筋笼、导管,减少沉渣的产生;对含有注浆管、声测管的φ600 mm旋挖桩钢筋笼进行改造,最大限度地保证钢筋笼中部空间,减少导管上下插拔时对注浆管与声测管的影响。以为类似工程项目提供技术处理措施参考,解决类似工程的施工安全、质量、进度问题。

3 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针对以上技术难题,本项目采取了5项与传统旋挖桩施工不同的新技术。

3.1 设置全自动泄压井

1)在不影响工程桩及后期土方开挖、底板施工的前提下,在基坑周边设置6个φ1 200 mm泄压井,泄压井深度为20 m,采用旋挖桩机成孔,孔内放钢筋笼,钢筋笼外包φ1.0 mm网孔的8 mm×8 mm钢丝网,钢丝网外包土工织物。

2)每个泄压井设计一个全自动抽水泵,沿周边设置一圈φ63 mm的PE管,自动抽水泵与PE管连接。

3)水泵抽排地下水至工程桩施工工作面以下1~2 m,以减少涌水造成沉渣超标的情况,同时有利于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

4)水泵抽至工作面以下1~2 m后,自动停止抽排,待水位上涨后自动开始抽排。

5)在泄压的过程中,通过加强周边的监测,来判断是否对基坑周围有影响。监测方式:通过观察法,观察泄压井周围有无沉降、开裂现象。若有影响,应立即停止抽排水,采用C25素混凝土进行浇筑封堵。

6)旋挖桩施工完毕后,深层地下水便不用再泄压,停止抽排水,采用C25水下素混凝土进行浇筑封堵。

通过设置泄压井,解决了桩孔内地下水外涌问题,减少了坍孔和地下水对泥浆的稀释以及沉渣的产生,保证了混凝土浇筑质量。

3.2 动态调整泥浆相对密度

在旋挖桩钻孔时,泥浆起到护壁、抵消水压力的作用。本工程施工中,存在一定的承压水,旋挖钻孔的过程中,泥浆会不断被稀释,减弱泥浆的护壁能力。在钻孔过程中,每10 min测量1次桩孔内的泥浆相对密度,根据泥浆稀释情况,往桩孔内加入密度较大的泥浆,以补偿承压水对泥浆的稀释,保证泥浆的护壁能力。施工前将膨润土、火碱、纤维素加入泥浆池内,提前24 h制作泥浆,泥浆发酵24 h后护壁效果最佳。

动态调整泥浆配比,减少了承压水对泥浆的稀释,达到了最佳的护壁效果。

3.3 设置长护筒对接钢筋笼

因本工程钢筋笼较长,达48.7 m,一笼起吊整体性、安全性都难以保证。分2节制作时,钢筋笼在孔口对接时间较长。本项目在非桩位处施工2根长24 m的φ1 m钢护筒作为对接孔,用于提前对接钢筋笼。待钢筋笼对接好后,用履带吊整体起吊,并立即下放至刚成孔的桩孔中,随后立即下放导管、浇筑混凝土,减少桩孔摆放时间,以减少坍孔及沉渣的产生。

长护筒的处理:待所有旋挖桩施工完毕后,为防止长护筒成为地下室的漏水通道,采用C25水下混凝土,将长护筒浇筑回填。

在长护筒内提前对接好钢筋笼,整笼吊放至桩孔内,可节约1.5~2.0 h的钢筋笼对接时间,减少了坍孔及沉渣的发生概率。

3.4 采用空气压缩设备辅助清孔

当沉渣较厚,常规清孔设备无法清至规范要求的厚度以内时,使用20 m3空压机,配自制的清孔设备(图1),用钢软管将压缩空气送入孔中,沉渣随空气带出至沉淀桶内进行沉淀,以达到快速清除沉渣的目的。

图1 空压机辅助清孔示意

3.5 改变常规钢筋笼构造

同时设置声测管和注浆管的φ600 mm桩,通过改变常规钢筋笼构造。在加工好的钢筋笼上,将笼内的所有加劲箍对称切除2段,将声测管、注浆管设置在切除段以内,外侧加焊一段加劲箍,以节约钢筋笼中部的空间(图2),避免浇筑混凝土时,导管的上下插拔使声测管、注浆管破坏。

图2 改造后钢筋笼构造示意

改变常规钢筋笼构造,增加了钢筋中部净空间,有利于导管下放,避免破坏声测管与注浆管。

4 效益分析

4.1 社会效益

本项目作为云南省重点工程,工期紧、任务重,通过采用5项技术措施,成功地解决了软弱质土中、承压水条件下、超长旋挖桩施工难题。本项目所施工的旋挖工程桩中:抽取了30%进行低应变检测,其中Ⅰ类桩比例为91%;抽取了10%进行超声波检测,全部为Ⅰ类桩,Ⅰ类桩比例为100%。在此种土层复杂、软弱土较厚的地质条件下,Ⅰ类桩比例仍可以达到优质工程的要求,足以证明本项目所采用的技术措施的作用是显著的。通过以上几项技术措施,本项目高效、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旋挖工程桩施工任务,是类似地质条件下旋挖桩施工典范,为云南甚至全国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可以借鉴的施工经验。同时,该工法也具有非常好的社会效益。

4.2 经济效益

本项目通过设置自动泄压井、调整泥浆配比、履带吊一笼整体吊放钢筋笼、采用空压机辅助清沉渣、改变钢筋笼构造等措施,完美解决了软弱质土中、承压水条件下、超长旋挖桩施工难题。本项目若无法采用旋挖钻孔灌注桩进行施工,而变更为回旋钻、冲击钻等灌注桩施工工艺,成本更高,工期更长,安全文明施工方面更加难以控制。本项目通过5项技术措施,解决了旋挖桩施工难题,为本项目节约了成本,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同时为本工程节约了工期。

5 结语

昆明市市区东、西、南、北向的地质差别很大,尤其是滇池附近地质条件最差,泥炭土等软弱质土较厚,桩基施工难度大。

本项目通过采用5项技术创新措施,成功地解决了复杂土层中、承压水条件下、超长旋挖桩施工难题。桩基检测结果,验证了5项技术措施在此区域范围内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效果,高效、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旋挖工程桩施工,为类似地质条件下旋挖桩施工提供经验,值得在类似工程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工程桩测管沉渣
建筑桩基工程桩端后注浆施工技术应用
声波透射法
房建工程桩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方法
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技术应用探讨
气举反循环清孔工艺在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施工中的应用浅析
旋挖钻机干式成孔钻孔桩施工技术研究
软黏土基坑开挖对坑内工程桩的影响分析
高速铁路桥梁桩基声测管防堵的控制措施
挖掉病根:防止乱收费沉渣再起
地热井套管外水位测管系统的设计与试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