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微信朋友圈语言现象的认知研究

2018-03-06 21:37胡越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微信语言大学生

胡越

(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天津 300387)

1 微信朋友圈语言发展的环境

微信用户增长的同时也使得微信朋友圈语言浮出水面,而且流行趋势愈演愈烈,并且形成其自身的特征。文章就大学生朋友圈语言现象进行研究,简称为朋友圈语言现象。

1.1 朋友圈语言的出现和发展

互联网拉近了人们的距离,改变了人们沟通方式,也成为人们聊天交友分享心情的重要工具。科技技术的日益进步和智能手机的出现,使得手机成为人们交往更便捷的媒介。大学生是微信频繁使用微信的用户,并且善于利用新兴科技,情感丰富,思维活跃,因此朋友圈数量较多,呈现特点较为明显。

1.2 朋友圈语言定义

首先借助网络语言的定义,我们对朋友圈语言下定义。网络语言主要指网友们上网聊天时临时“创造”的一些特殊的符号或特别用法。朋友圈语言是人们借助微信平台开展交际活动的特殊语言现象,是手机网络时代的一种新兴的语言现象。朋友圈语言,有时像一种虚拟地方方言,不同职业,不同爱好的人使用的语言也不同。我们这里研究的是大学生朋友圈的语言现象。朋友圈语言中也包含了一些庸俗和低级趣味甚至是不健康的成分,但这不是我们排斥朋友圈语言的正当理由,因为其包含的积极的因素不断推动语言的发展,已成为人们喜欢乐见的谈话方式。

2 微信朋友圈语言特点

2.1 口语特征

手机网络时代的特点就是快捷便利,寸秒寸金,寸流量寸金,文字直指主题,呈现出口语、简短、零碎、直观的特点。大学生为了显出自己的独特个性,在借用微信交流、表达情感的同时掺杂方言。“他suo”“开森”“胖纸”“大镁铝”等,不仅显示了地方特色的同时,表达了情感,并且突出强调了使用方言的部分。大量使用语气词也是口语的一个显著特征,带上特点的语气词表达亲近的情感,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

2.2 丰富的词汇

随着朋友圈功能的丰富发展,产生了一些新词新语新用法。(1)词性变化。例如“赞”,“赞”在现代汉语中为帮助、辅佐,如“赞助、赞成”,或夸奖、称赞,如“赞扬”;微信朋友圈的功能的影响,“赞”意动为“认为……很好”或是名词“好事”。(2)词义变化。“盗图”,“盗”在现代汉语中为偷窃,用不正当的手段营私或谋,朋友圈解释为借用别人的图片。(3)旧词新意。受字数和希望关注的心理,朋友圈语言现象产生旧词新意的现象,例如不约而同,在现代汉语中解释为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被朋友圈调侃为长时间不约会而变成同性恋。

2.3 键盘特征

最为普遍的就是由于无法透过屏幕而看到说话人表情,便产生了一系列用特定符号代替表情的符号,标点和符号的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图形表达事物和情感,成为微信朋友圈独特的象形文字。例如:微笑:)、大哭%>_<%、抛媚眼 ^_<等。

2.4 经济性

输入法特征。由于智能手机多数人使用全键拼音,拼音输入后靠前出现的短语不一定是正确的,使用者往往使用同音靠前的短语进行代替,例如“你够了”一般写为“泥垢了”,“恩”写为“嗯”,对于“的、地、得”乱用更为普遍,虽然没有影响交际,但往往产生许多错误,容易对我们的正确书写,造成一定的误导。

2.5 粗俗化暴力语言

由于使用者交流所要表达的心情不同,氛围比较轻松,就产生了一些欠缺考虑的粗俗甚至低俗的文字。由于部分年轻人没有经过严格的语言文字训练,再加上手机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缺乏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力,粗俗化和暴力化的语言现象甚至甚嚣尘上。我们应该在尊重其特点的基础上,探索规律,对微信朋友圈语言进行客观的指导。

3 朋友圈语言的构建基础

3.1 经验基础

认知语言学是从人类的普遍认知能力来探讨人类的语言特点,它不同于之前语言学家对于语言的看法,一方面,认知语言学家承认语言的任意性,但另一方面,认知语言学家还赞同语言存在一定的理据。认知语言学的基础是体验哲学,强调语言意义的理解同个人的经验密不可分。

3.2 词汇基础

微信词汇中的符号体现了大学生微信用户认识和理解事物和世界的新的认知方式。由于虚拟平台的局限,大学生创造的一些固定的表达方式就负载了不同语用功能。大学生微信用户还以此为平台背景创造了新的隐喻概念,例如“我想静静”中的“静静”中涵盖了不想静静的成分,也充分体现了隐喻和转喻是一种认知方式。动物和人类的微妙关系也组成了一种特殊的词汇基础,“单身狗”、“喵星人”等等都带有了特定的语用意义。

4 朋友圈语言的认知理据

4.1 认知特征

大学生是微信朋友圈的活跃力量,最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朋友圈是生活中的普遍经验、传统文化和网络文化以及外国文化相融合。这些语言基本符合以下特征,第一,简洁性,大量的省略和键盘性的特点使得朋友圈向碎片化发展。第二,谐音。汉语大量的同音字和同音词给谐音文化创造了充分的可能。第三,委婉性。建立良好的语言气氛,确保交际顺利进行的忠言语言手段。

4.2 认知理据

认知是人感知世界和对世界的万事万物形成概念的方式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经验,这是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基础。认知语言学家承认语言的任意性,但另一方面,认知语言学家还赞同语言存在的一定的理据。语言意义的理解同个人的经验密不可分,大学生朋友圈语言充分反映出现实生活经验在语言上的投射。

4.2.1 语言的经性原则

经济性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的特征,与人类行为的经济性原则相似,即付出最小的努力而获得最大的回报。微信朋友圈是一种特殊的交际方式,它的及时性、交互性对人们网络语言的使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以简为主,各种符号的相互混合使用摆脱了汉字为唯一构成单位的限制,但又不使其意义有所缺失。相反,以更为简短的方式表达了更多的意思。

4.2.2 心理需求

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微信朋友圈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群体语音,反映了特定人群的群体语言,也反映出心理状态和特殊的心理需求,大学生主要是18~23岁年轻的群体,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现代社会的压力较大,大学生也越来越希望通过虚拟平台释放压力,宣泄情感,使用的一些亲昵又俏皮的语言是对无忧无虑生活的向往。

5 结语

新的词汇已经完全不再是著名作家冯骥才所评论过的能给我们民族带来烧伤度的语言,而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手机和网络的不断发展和用户认知心理的成熟稳定都促进了语言的发展和成熟,有些也已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发展为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只要对朋友圈语言稍加规范,规范其中粗俗化的部分,不失生活的写照,成为汉语的血液。

[1]郑远汉.关于“网络语言”[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3):102-106.

[2]邹艳菁.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语言[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13(1):31-32,45.

[3]符藩.浅析网络语言的特点[J].新闻天地:论文版,2008(2):36-38.

[4]郭云飞.从语用学角度看委婉语的产生及表现手法[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42-44.

猜你喜欢
微信语言大学生
语言是刀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大学生之歌
微信
微信
我有我语言
微信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