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法在基础德语课中的应用

2018-03-06 21:37刘梦可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德语教学法游戏

刘梦可

(1.大连外国语大学,辽宁大连 116044;2.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吉林长春 130117)

任务型教学法是从20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广为应用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学实践者认可和接受的一种外语教学方法。

1 任务型教学法概述

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方法。根据这个定义,使用语言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通过理解语言输入或产生语言输出,也就是说通过使用语言与其他人交流从而达到学习语言的目的。

2 任务型教学法在基础德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根据《大学德语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促进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多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做为引导,加大教师课上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基础德语课作为大学德语教学中的核心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为中心,进行全面、严格的训练,让学生打好语言基本功。然而在实际的基础德语教学中,弊端重重。

(1)忽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2)忽视在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德语的兴趣。

(3)过分注重语言表达形式,忽略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

为了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在语言情景、交际意向等层面上,把语言、语法、词汇等语言知识和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的训练有机结合在一起,德语教师应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不断探索适于学生的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没有将语言学碎片话,而是把整体的、功能性的和交际性的任务作为基本单位贯穿整个教学课堂。

3 任务型教学法在基础德语课中的实践

3.1 根据学生不同的阶段学习特点,把握德语教学任务的难度

为零起点学生设计的任务需是他们熟悉的“日常情景”为主题。选择“日常情景”不仅取决于学生的“情景”的认知,还需要符合学生要达到的相关语言水平。例如:第一次的教学——问候及自我介绍。如果教师直接展示,要求学生朗读,显然这样的任务对于他们来说太枯燥无趣。但是,如果老师在教授的时候,胸前粘着用拼音写好的名签、在黑板上画出一幅日出图,再打招呼:“Guten Morgen!Mein Name ist...”学生明白了教师的意图。随之,教师与学生问候并询问“Guten Morgen!Mein Name ist...Und Sie?”学生很快进入情景,模仿使用目的语。最后,组织学生双人练习。这样的教学充满了趣味性,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使用德语打招呼、自我介绍。

在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可以尝试更具挑战性的任务。采访,了解他人相关信息。教师将采访表下发给学生,上面包含姓名、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孩子和居住地。任务1:各小组针对于采访表的内容进行提问。如个别小组较弱,教师可进行适当询问提示。任务2:学生自由采访并加以记录。任务3:教师指向某一学生,对于他的个人状况进行提问,随机检查学习采访完成的情况。任务4:学生根据采访记录,讲述某人的个人情况,使学生产生获得学习成果的自豪感,也完成教学目的:询问他人情况、复述。

学生掌握的知识程度不同,任务的难度也是不同的,要尽量设计难度适合学生学习阶段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如何思考和解决问题,不仅完成了语言学习任务,而且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任务型教学中使用多种教学手段

3.2.1 游戏任务

任务型教学中的游戏任务必须充分激发学习者的语言学习兴趣,使其语言能力得到发展。例如:基础阶段的学生掌握不好多音节单词的拼读,“开火车”就是一项解决该问题的游戏任务。教师展示多音节词汇,每个学生读出一个音节,要求连贯并不断加速。遇到词重音,教师可拍手提示。游戏任务是任务型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要把游戏目标作为支点,立足于任务,任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又不枯燥。

游戏任务也是唤醒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的最有效的手段。每周的第一节课,都是学生带着周末的疲惫、上一周的知识点也略显生疏的一节课。但是,如果在第一节课的导入部分加入各样游戏任务,必将学生重新拉入紧张的课堂学习。例如:上一周已讲授现在完成时,游戏任务——第一步,给出动词原型,要求各组找到正确的第二分词。第二步,每人将周末的活动画于纸上,在教室中任意找到伙伴,彼此猜测周末的活动,提问:“Hast du am Wochenende Musik gehört?Bist du mit den Freunden spazierengegangen?”诸如此类。教学目的、学习目的就是游戏任务的指挥棒,确定目的,找到能够达成此目的的游戏,是教师在课前准备课程的重要任务。

3.2.2 调查任务

引导学生用德语与他人交流,进行相关调查,可以消除学生说话的恐惧感,使学生在一个轻松开放的环境下合作完成调查任务。例如:调查业余活动。要求学生使用“Was machst du in der Freizeit?”这个句型让学生在课堂中调查,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得以调动,很快熟练地操练这一句型,并且复习了动词在现在时第二人称的变位。也可将调查任务留于课后,组织学生对德语母语者进行网上调查、微信调查或对于本校的留学生进行相关问卷调查,学生可以在课堂中用PPT、Plakat的形式展示。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练习使用目的语德语,增强了语音的熟巧度,建立德语思维,了解德语国家的相关文化背景,在自信心方面也有潜移默化的提高。

3.2.3 竞赛任务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一些竞赛任务。例如:传话任务——教师分给每一行第一个学生一张纸条,该生要记忆纸条内容后交予老师,然后向身后同学一个接一个的重复内容。看哪行先准确的复述出纸条上的内容。大富翁任务——复习动词的过去式。教师将动词原型绘制于游戏盘上,分组发放骰子,每组4人,先到终点者获胜。此游戏盘还可以复习动词的第二分词、第一分词、动词现在时各人称变位。竞赛结束后,教师给予获胜的队加平时成绩或减少作业次数,并鼓励其他团体继续努力。在此次任务竞赛中,学生不仅能练习听说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让学生真正地享受这样的竞赛活动。

“任务是为学习者展现恰当目的语样例的一种方法——即语言的输入、学习者必须通过运用一般的认知和信息处理能力对这些语言输入进行重组…”个类别的教学法的差异在任务型教学中并不清晰,因为它们都是任务单位。由此将任务型教学法作为基本单位用于组织整个的语言课堂更能激发语言的产生、语言的交流。课堂活动的任务是任务型课堂教学的核心,其设计的质量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任务型教学高度重视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思维和能力培养,重视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参与和沟通。任务型教学使基础语言教学更有科学性、层次性、合理性。

[1]程晓棠.任务型语言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4-37.

[2]Kris Van den Branden.任务型语言教育:从理论到实践[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6-8.

猜你喜欢
德语教学法游戏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德语学习中英语的干扰性问题及其在德语基础教学中的意义
德国1/5小学生不会德语
Eva Luedi Kong: Journey to the East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