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文化创新服务探析

2018-03-06 21:37任宁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互联网+数字化图书馆

任宁

(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江苏南京 210095)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互联网+”的行动计划后,由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互联网+”时代,是一个能够实现信息快速交互,推动各行各业更快发展的时代。作为高校中知识文化信息的聚集地——图书馆,应该走在社会科学技术前端。因此高校图书馆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下,应该将自己与互联网有机的融合,建成“互联网+图书馆”的模式,创新高校图书馆服务,促使当代大学生对知识更多更好的汲取。

1 “互联网+”时代与当今高校图书馆

1.1 “互联网+”时代简介

“互联网+”时代就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与互联网平台,将互联网与想要融合的行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能够将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优化和集成作的用充分利用在与之融合的行业中,使之焕发新的创造力和生命力。

1.2 “互联网+”时代特点

在“互联网+”时代,能够把与互联网所联系起来的行业进行“通融互连”,打破传统的信息不对称和不平衡的缺陷,使得信息的交互更加及时,也让人们的生产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互联网+”时代是一个网状的结构,使得所有信息都在互联网这个大平台上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互联网让信息实现快速流动,并且能从大数据中分析大趋势。“互联网+”时代还是一个没有边界的,开放的有机生态圈,所有相关的组织都能在这个生态圈中互动共享,做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1.3 当今图书馆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互联网的急速发展,笔记本、智能手机、平板的普及,当今大学生的阅读信息处于一个极度丰富状态,并且大学生在很多时候仅需碎片化的知识的满足某一次的学习生活,而不需要系统的了解知识结构。而目前高校图书馆并未与互联网进行深度的融合,信息资源相对陈旧做不到即时的更新,也没有大规模的数字化来满足大学生对于各方面信息资源的需求,且高校图书馆难以将原有的纸质资料数字化,目前多数高校图书馆对于与图书馆与互联网相结合的基础设施也未完全建成[1]。

2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图书馆的创新服务

2.1 建立新的图书馆功能服务观念

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功能服务不应该还如同传统的图书馆一样仅仅承担了对书籍储存、借阅、管理的作用,而应该把作用范围扩大,利用“互联网+”与其他高校图书馆、省市图书馆或是其他信息机构联系起来,建立一个信息结构网络,实现各方面的资源共享。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应该转变固有观念,将图书馆建设成一个没有边界的、能够实现信息即时互通的“大”信息交互地点。并且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高校图书馆也不应该将主要范围只局限在纸质印刷资料上,高科技的信息载体完全可以承担传统的信息浏览方式。除上述之外,高校图书馆还能够与当地博物馆、艺术展览馆等联合起来,建立全新的图书馆功能服务观念。

2.2 提高大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近年来世界对人均阅读书籍数量的调查中,明显可以发现我国人民阅读兴趣普遍不高,尤其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碎片化阅读、快速阅读已经成为了当代大学生主要阅读方式,这样会使大学生阅读的深度越来越浅、压缩大学生的阅读时间、淡化大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所以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应该创新的提高大学生阅读兴趣,比如将信息数字化,摒弃以往购入纸质印刷的文献资料,而改选择电子化的各种文献资料,这样一来就能够让大学生自由选择阅读地点,不需要一定去图书馆才能浏览到自己想要的信息,甚至能够以大数据的方式,将学生感兴趣或需要的书籍信息做好分类定期推送给学生,按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更能提高大学生对阅读的积极性[2]。

2.3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在“互联网+”时代下,为了做到创新性服务,就需要与互联网接轨,建设建成一个数字化的新型高校图书馆,所以就需要完善好相关的基础建设。这样一来,就需要高校图书馆有相关的配套计算机设备运行为数字化提供支持。并且为了保障其中信息的安全性,还需要引入相关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人员进行管理控制。想要尽善尽美的做到“互联网+图书馆”,硬件的完善部署以及整体的把控都十分关键。

2.4 积极举办相关活动

高校图书馆在“互联网+”时代下应该以促进大学生知识水平和阅读兴趣为目的,积极举办各类相关活动。比如可以在线上报名,线下举办以古典诗词为主题,让大学生领略古典艺术文化为目的的诗词赏析活动;还可以在线上定期举办由名师开设的各类讲座,学生不仅可以观看直播,还可以有回放以便学生由于时间冲突无法观看或是有不明白之处能够仔细思考领悟。高校图书馆还可以作为一个公益的服务型机构,还可以服务于周边居民,通过互联网这个有效工具,让更多的人感受文化的熏陶[3]。

3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图书馆的变革

3.1 树立“互联网+图书馆”服务模式

图书馆是人们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产生灵感迸发

的灵感储存地,而高校图书馆更是承担了要引导和促进大学生更好学习掌握知识的责任。基于“互联网+”的战略意识,当今高校图书馆可以对其服务模式进行创新和变革,从传统的单一化服务走向多元化,从原来的被动化服务走向主动化,全方面多角度为学生提供开放式的服务。高校图书馆可以在学生一进入图书馆时,就开启数字化的服务方式,学生借书还书或是自习室预定座位,都可以与互联网相连,除此之外,学生还能直接线上查阅自己想要浏览的书籍借阅情况,在“互联网+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之下,能够顺应当代大学生对阅读的习惯、借阅的方式等,使得高校图书馆更能够满足学生数字化的需求[4]。

3.2 构建“互联网+图书馆”知识体系

在“互联网+”时代下,智能手机手表、各类功能繁多的APP,使得“互联网+图书馆”并不是简单的让互联网进入图书馆,而是要将传统的图书馆利用互联网技术数字化的转型,把各类碎片化、不成体系的信息资料归纳整理,满足当代大学生个性化的需求,以互联网的优势弥补传统高校图书馆的缺陷与不足,实现学生能够利用相关设备简单的搜索就能高效快捷的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比如图书馆可以设计一个属于自己的APP,以高校本身的特色为主,搜索网络上各类有用的相关信息,将原有的文献资料数字化,与网络上的各类相关资料整合在一起,以学院为大类别、并以专业细分,让学生可以使用由自己学校图书馆出品的APP,在需要自己或其他专业的相关知识资料时,快速高效的就能在这个APP上进行检索获取。“互联网+图书馆”知识体系构建不仅使图书馆的发展空间变得更加广阔,更是节省了学生的宝贵时间与精力以谋取更高层次的知识追求。

4 结语

在“互联网+”的时代潮流下,作为高校中知识文化集中于此的图书馆,“互联网+图书馆”是时代所驱,为了能够使大学生的知识更加快速高效的获取,同时提高图书馆自身的发展空间,借助互联网的向数字化的新型图书馆转变,在“互联网+图书馆”的模式下创新服务。

[1]陈孝东.“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与数据存储方案浅析[J].图书馆工作,2017(1):42-44.

[2]黄晓军.“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策略探讨[J].知识经济,2017(3):137-138.

[3]贾凤旭.“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创新[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18(4):98-101.

[4]何芳,臧英杰.“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创新与重构[J].图书情报导刊,2016,1(7):68-71.

猜你喜欢
互联网+数字化图书馆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图书馆
数字化制胜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