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子茶溯源 略谈洪雅制茶技艺的变迁

2018-03-07 06:55何勇
中国茶叶 2018年1期
关键词:砖茶雅安制法

何勇

四川省洪雅县国有林场 洪雅县茶文化研究学会,612360

蜀土茶称圣,茶以雅为美。四川洪雅自唐代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产茶历史。洪雅茶叶也简称“雅茶”,位列洪雅物产“十雅”之一。玉屏山(花溪)和宝子山(三宝)的颗子茶就是经过饼茶制法、蒸青制法(蒸青团茶、蒸青散茶)再到炒青制法(炒青散茶)、蒸压制法(砖茶),直至炒青绿茶(颗子茶)历程后,精炼和遴选的上品雅茶之一。

一、饼茶制法(茶饼)

始于魏朝(220—264),先蒸青成饼烘干,后碾碎冲泡。该法经青衣县(今雅安市名山区)蒙顶传至洪雅,一直沿袭至唐朝。唐代出现了完善的“蒸青法”。

二、蒸青制法(蒸青团茶、蒸青散茶)

利用蒸汽破坏鲜叶中的酶活性,制成的茶叶具有干茶色泽深绿、茶汤浅绿、叶底青绿的“三绿”特征,香气带着一股青气,是一种具有真色、真香、真味的天然风味茶。茶圣陆羽在《茶经·三之造》中记载:“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自采至于封,七经目。”就是说:茶叶的制作,从采摘到封存,一共要经过采茶、蒸青、捣碎、拍压、焙干、串扎、包封7道工序。盛唐时期,饮茶风靡全国,洪雅茶业跻身于四川茶叶大宗商品,发展逐渐进入引跑序列,其制茶技术亦有相当提高。五代时毛文锡《茶谱》记载:“眉州、洪雅、昌阖、丹棱,其茶如蒙顶制饼茶法,其散者,叶大而黄,味颇甘苦,亦片甲、蝉翼之次也。”由此亦见,除了饼茶,洪雅在唐代已经开始出现散茶。

宋熙宁七年(1074)至元丰八年(1085),蜀道茶场41个,洪雅有买茶一场,花溪为洪雅第一茶市集散地,亦为蜀道主要茶市之一。由于宋朝皇室饮茶之风比唐代更盛,极大地刺激了贡茶的发展,当时制造龙凤团茶需经蒸茶、榨茶、研茶、造茶、过黄、烘茶6道工序,广泛影响着民间蒸青团茶技术。蒸青团茶耗时费工,逐被蒸茶时不揉不压,直接烘干以保证自然茶香的蒸青散茶制法替代。饼茶、龙凤团茶和散茶在宋代同时并存。当时,毗邻洪雅的眉山家乡人苏轼,平生生性豁达,虽出仕为官历经北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5朝,堪称元老,但仕途多舛、颠沛流离,令人称奇的是,他除了是一代文豪、著名书画家,也是一位史载颇丰的茶叶鉴赏者,不仅受过皇家赐茶,擅长品茶、烹茶、种茶,对茶史、茶功颇有研究,还吟写了“想见青衣江畔路,白鱼紫笋不论钱”“戏作小诗君莫笑,从来佳茗似佳人”“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等脍炙人口、流芳千古的咏茶诗词。他在《寄蔡子华》诗中提到的紫笋,就是一种名茶,被《茶经》作者陆羽论为“茶中上品”,被历代文人誉为“茶中极品”。

三、炒青制法(炒青散茶)

洪雅茶叶后来经受南宋和元朝的战乱及自然灾害影响,日渐衰落。至明初,洪雅茶叶产量直线下降,全县课税茶叶仅300余斤,此后,茶叶产销开始缓慢复苏,出现了炒青散茶。炒青茶制作工艺为高温杀青、揉捻、复炒、烘焙至干。同样是制作散茶,蒸青工艺与炒青工艺相比,前者虽更好地保留了茶香,但后者的茶香更加浓郁。

四、蒸压制法(砖茶)

随着明代川藏茶马古道的正式形成和清乾隆时期颁布雅安、荥经、天全等地专销康藏边茶(亦称“边销茶”“砖茶”)的规定实施,作为重要茶叶产地和茶马古道分支的洪雅茶业,因与茶马互市的雅安山水相连,开始搭载商机,批量生产砖茶。据民国17年《荥经县志》记载:“明万历年间,商人领南京户部引中茶。其中,边引者,有思经、龙兴之名。思经产雅州(今雅安),龙兴产洪雅。”顾名思义,砖茶,就是外形像砖一样的茶叶,是以茶叶、茶筋梗或配以茶末经高温高压蒸压制成的块状茶,又称蒸压茶,是紧压茶的一种。其主要工艺是:以黑毛茶为原料,经杀青、分梗、蒸香、发酵、辉锅等工序,粗加工为半成品(即“毛庄茶”),再经过高温汽蒸渥堆等若干工序打压成砖型。

清乾隆中期,姜氏一族姜荣华(生于乾隆四十四年,即1779年)随季父姜琦从洪雅止戈街莲花坝(现止戈镇莲花村)迁居荥经,传承洪雅勤奋兴家传统,白手起家,始以铸银为业、诚信经营,于清嘉庆时(1820年左右)创立“华兴号”老院,生产边茶,并在京立案请“引”(“一引”为5包,每包8~10千克,凭“引”销售和上税)行销康藏,生意日渐红火,逐渐成为雅安境内制茶行业的龙头,并以西藏三大寺院联合特制、相赠的铜版“仁真杜吉”(汉译“佛坐莲花台”)品牌享誉川藏茶界近200年。光绪初期,在姜氏茶业“华兴号”更名为“裕兴号”(“裕国兴家”寓意的匾额至今留存)的繁荣时期,洪雅西南部之茶也经雅安大河边、羊子岭古道(又称“荥洪路”)进入荥经。民国4年(1915),“裕兴”茶店更名为“公兴”茶店时,姜氏茶业规模已达年产边茶4万余包,堪称商界巨子,其茶叶原料除以收购荥经本地为主,也在雅安望鱼、洪雅炳灵祠(亦称“炳灵寺”,即现瓦屋山镇前身炳灵乡所在地,原址因修建瓦屋山水电站蓄水于2007年4月淹没库底)收购,这部分由荥经沙坝河翻羊子岭到瓦屋山麓周公河(炳灵河)、铜厂沟一带“河沟”路线收购和运输的茶叶,当时也称“顺河茶”。

五、炒青绿茶(颗子茶)

“瓦屋寒堆春后雪”,青江水映明前茶。得益于洪山雅水的哺育与滋润,直到清朝,洪雅茶叶种植遍及全县,空前繁荣,历经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庆4世不衰,其制茶工艺也进一步提高。清嘉庆年间(1796—1820),洪雅茶叶(主指细茶)产销进入高峰时期,年产炒青细茶近33万千克,总产为“全蜀之冠”,成为全川最大的细茶输出市场。以玉屏山(花溪)、宝子山(三宝)的工夫茶(银灰颗子)为精品代表的炒青绿茶开始演绎和续写洪雅制茶技艺的辉煌篇章。

青衣江景美,颗子茶珍贵。1992年,杨廷凯先生撰写的《洪雅茶叶简史》中记述:至嘉庆时,洪雅出现了玉屏山(花溪)、宝子山(三宝)的工夫茶(银灰颗子),为绿茶中上乘佳品。其制法是:红锅杀青,快速翻抖,炒焖结合,不焦不臭,不起鱼眼,杀匀杀透,直至发出茶香,出锅揉捻,紧裹成条索,抖散摊凉。然后用木炭明火猛攻,进行辉锅,谓之“火中取宝”,迅疾制成银灰闪光(火嫩则为蓝光)的“颗子茶”——因茶叶炒制成为人称“颗子”的卷曲状而得名。泡之水清叶绿,茶香扑鼻,叶片舒展,味美回甘,是绿茶制作中的一种独特工艺。清嘉庆时期,洪雅由于制茶技艺的提高,成为川茶历史上又一朵绚丽的奇葩!

猜你喜欢
砖茶雅安制法
战斗在抗震救灾前线的雅安媒体人
手提式切石机消音锯片的制法
砖茶包装机自动化生产线机械结构的设计与研究
论慎子的“制法”思想
咸宁市青(米)砖茶产销现状及消费者行为调查分析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知识梳理
浅谈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泾阳茯砖茶
雅安地震房屋倒损情况遥感影像解译
祝福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