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三力”课堂 提升核心素养*

2018-03-07 02:45
物理之友 2018年6期
关键词:三力物体同学

 

(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高级中学,江苏 无锡 214421)

通过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物理作为自然科学中的重要基础学科,与实际生产生活、科技发展等方面的联系十分密切,物理教学对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才能使物理课堂成为学生提升核心素养的主阵地,我们的课堂教学需要作出哪些改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该如何转变角色?这些问题有待解决。2015年江阴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指出:全面展开课堂教学的研究,以构建积极教育,建设“三力”课堂为总目标,逐步形成具有江阴特色的课堂教学改革品牌。

“三力”课堂指的是“学习有动力,课堂有活力,师生长能力”的课堂,旨在解决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传统课堂教学氛围沉闷、学生学习能力不能得以有效提升等一系列问题。笔者对教学中出现的情况加以分析总结,对如何通过“三力”课堂使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得以提升,提出以下的见解。

1 有效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不少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使学习的过程成为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如何让学生愿学、乐学、学习动力充足是教育工作者一直思考的问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利用多媒体演示、小实验等创设各种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学习“力的分解”时,笔者利用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示了江阴长江大桥,让同学们感受到了物理对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然后顺势提出:为什么大桥的引桥要设计得很长?从实际问题出发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动力,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笔者又留了一个思考问题: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设计引桥,达到与长江大桥很长的直线引桥同样的效果?旨在提升学生的探究兴趣和能力。又如在进行“超重和失重”的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观看一段聂海胜等人在“天宫一号”中的失重情景,学生们都感到很神奇,迫切地想知道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很专注。

体验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教学中笔者会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学生能亲身体验的小实验,通过事实让学生体会物理学习的重要性。在进行“摩擦力”的教学时,笔者设计了“筷子提米”小实验:把一个装满大米的杯子放到讲桌上,要求学生在手不碰到杯子的情况下使杯子离开桌面。问题提出后,学生进行了热烈的探讨,但没能找出什么好的解决方案,这时老师把一根筷子插入米中,用手把米压紧,然后缓慢向上提筷子,杯子随即离开了桌面,学生感到很神奇,想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教师借机提出摩擦力的概念,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后再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满求知的欲望。

2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让课堂充满活力

同样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达到的教学效果可能大相径庭,笔者觉得让学生动起来、更多地参与课堂教学是有效提高课堂实效的重要途径,在平静如水的课堂中学生看似都在学习,其实能专注学习的时间很短。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问题引导,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大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也大有提高,课堂充满了活力。该模式的核心是设计一系列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发现新的问题,让问题成为一节课的出发点和探索线,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在进行“超重与失重”的教学时,笔者首先让同学们观看了一段视频:电梯中放了一架台秤,台秤上放了一个物体,让电梯由静止开始向上运动。针对教学内容设计了下述一系列问题,问题1:台秤的示数显示的是什么力的大小?问题2:这个力与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有什么关系?借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弄明白台秤的示数、台秤受到的压力、台秤对物体的支持力、物体的重力等几个力之间的关系,从而强化学生的理论基础。接下来让学生观看视频,并提出问题3:电梯向上运动经历了几个过程?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重力改变吗?问题4:视频中电梯上升的各阶段台秤的示数一直等于物体的重力吗?通过一连串问题让学生明白:台秤的示数显示的是台秤受到的压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台秤示数也等于台秤对物体支持力的大小,引出超重与失重的概念。问题5:如何对物体在各运动过程的受力进行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写出动力学方程。问题6:物体在各运动过程中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如何?记录到相应的表格中。问题7:物体处于超重和失重状态时的运动学特征有哪些?通过对上述一系列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加上教师的及时点拨,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探讨,学生对超重和失重的动力学特征、运动学特征掌握得较好,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教师根据授课内容预设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总结,问题的呈现方式也应多样,例如可以让学生根据观看的视频、图片、实验现象等提出问题,还可以让学生通过预习、阅读课本、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发现问题,这两种方式相对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可能会出现学生提出的问题过于散乱、针对性不强等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因素,对教师临场处理问题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3 优化评价,让师生通过课堂提升能力

传统的评价方式是单向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出评价,评价方法单一,过于注重知识方面的评价,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也是”三力”课堂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了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对于学生提高自我认识、学会互相欣赏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例如在进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实验教学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了理论指导以后,便让学生分组实验,实验结束时,教师首先让学生针对如下方面对自己及同学进行评价: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哪些同学的参与度高?哪些同学动手操作的主动性强?哪些同学操作比较规范?哪些同学的实验误差比较小?每个同学针对自己的实验情况,觉得在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哪些方面还可以做得更好?……通过短短的几分钟交流、评价,学生对自己的各方面情况都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对于知识的理解也更加透彻,评价能力同时得以提升。在同学互评、自评的过程中,教师也从中对学生有全面的了解,可根据每个同学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在“三力”教学理念中,“学习有动力”是激发学生深度课堂学习的前提,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主导因素;“课堂有活力”是学生深度融入课堂学习中的重要体现,有活力才能动起来,动起来才会更有效地思考、探究,科学思维能力才能得以有效提升;“师生长能力”是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也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深入研究“三力”课堂教学,将“三力”教学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对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能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

猜你喜欢
三力物体同学
以“三联”促“三力”共建共融谋振兴
仪征:“三力”铸牢共同体意识 “三紧”建美红石榴家园
深刻理解物体的平衡
我们是怎样看到物体的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三力”并举,提升学术期刊舆论引导力
用力的合成和分解方法求解三力作用下物体平衡问题
为什么同一物体在世界各地重量不一样?
悬浮的鸡蛋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