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交通音乐广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破解途径

2018-03-07 05:06聂德清
武汉广播影视 2018年6期
关键词:广播交通频率

聂德清

近些年,交通音乐广播蓬勃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扭转了广播持续下滑的趋势,使广播在走过低谷后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但媒体竞争的日趋激烈、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受众对交通和音乐信息需求的不断增长,对地方交通音乐广播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当前地方交通音乐广播在发展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怎样化解这些问题,实现交通音乐广播的持续发展呢?

一、地方交通音乐广播存在的共性问题

一是频率定位不准。交通音乐频率的关键词是“交通”和“音乐”,频率本应在这两个方面凸显专业性与个性化,但有些频率定位没有强化这些属于自己独有的特性,没有张扬这些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个性,却把自己独有的“交通”和“音乐”淹没在综合类新闻与信息之中,交通音乐的个性没有张显,定位模糊不清,甚至种了他人田,荒了自己的地,把自己弄成“四不像”。

二是信息涵盖不广。当前,有些地方交通音乐频率播出的交通信息仅限于本地,信息面窄、内容单一,无法满足司乘人员对信息的需求。一辆车从本地出发,司乘人员不仅想了解本地的交通情况,还想知道途经地和目的地的交通信息,以便做出更合理的出行安排。一个人从本地出发到目的地有哪些路径可供选择,有哪些交通工具可供乘坐,具体的出发时间是什么时候,不同地域的听众爱听哪些音乐等等,都是交通音乐广播应该深入思考和及时提供的信息。

三是专业品牌不亮。专业品牌包括品牌节目、品牌活动、品牌主持人等,一个频率的品牌往往通过精品节目、精彩活动和知名主持人来带动,并在运行当中逐渐丰富完善、相对固化下来,形成品牌。但是当前,有些地方交通音乐频率的节目包装策划不够、内容深度不够、个性化不足,普遍存在“被罩”花哨、“里子”平淡的问题;活动组织上,不联合多媒体采取多兵种联合作战,单打独斗,忙碌一阵、热闹一时,活动结束,偃旗息鼓;对播音员和主持人,思想上束缚太紧,工作上羁绊过多,使其思想僵化,束手束脚,夜郎自大。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品牌的打造。

四是产业发展不快。当前,地方交通音乐频率经营创收较之以前有大幅度递增,但分析收入的构成会发现——收入的绝大部分源于广告承载量。说到底,处于时代和时尚前沿的“交通”“音乐”却还在沿用传统的营销办法——卖时段,至于“产业”几乎空白。对于“交通”与“音乐”来说,直接发展相关产业是大有可为的,但是,有些地方台却小富即安,致使产业发展滞后。

二、地方交通音乐广播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

一是忽视差异与个性,造成频率定位模糊。当前,在传播语境“碎片化”时代,传播者必须特别重视每一细分的个性化族群的特征和心理需求,应当看到碎片化之下的“分众”,以及分众背后新的“聚众”需求。这就要求频率定位体现出差异化、个性化和互补性。但是,一些地方交通音乐频率的管理者却忽视了媒体变革趋势,在综合性上下功夫,使频率定位大而全、栏目设置包罗万象、各类信息囫囵吞枣,最终出现媒体同质化现象。

二是视野广度局限,造成信息涵盖窄小。交通音乐频率关注的交通,不仅包括陆地交通、空中交通和水上交通,而且还应关注与之相关联的人物、新闻、路况、班次、时间、法规、事件、产业等;关注的音乐领域也应很广,要针对不同的人群、在不同的时段,分类播出不同的音乐。但是,有些频率的交通,只将目标锁定在出租车上,关注的范围只限于城区公路交通,播出的信息大多是堵车、事故,至于其他交通信息却很少。音乐,在其他频率上可作为穿插和铺垫,而作为专业的音乐频率就需要对音乐进行分类解读、赏析,但是许多频率完全凭主持人的喜好,随意播放音乐。交通和音乐信息涵盖窄小,使频率的影响力大打折扣。

三是品牌打造不力,造成精品名牌缺失。广播品牌的塑造需要定准目标,持之以恒地强化个性塑造;同时,需要行之有效的推广策略,把有别于其他频率、又能令听众情有独钟的节目推广出去,把优秀的主持人推荐出去,把频率自身推介出去,让广播声音有“落脚点”,并让听众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这个声音、这个频率。但是实际上,有些频率却没在内容生产、塑造个性、加深印象、建立地位、提高市场占有率、提升收听率、实现两个效益最大化上下功夫,致使节目同质化严重、个性不足、内涵缺失。

四是体制机制不顺,造成产业发展滞缓。媒体的发展需要事业和产业双轮驱动、并驾齐驱、互促双赢。而有些媒体管理者主观上重宣传轻产业,客观上又以体制机制不顺为由,延缓产业的发展,致使媒体前行亦步亦趋。对交通音乐频率来说,产业资源是很多的,最直接的一是汽车以及与汽车相关的后服务市场;二是音乐以及与音乐相关的后服务市场。如果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开发,产业发展前景可观。但是交通音乐频率不是市场主体,不能直接参与市场进行产业融资,只能对这些资源进行宣传,获取一点微不足道的广告宣传费。

三、地方交通音乐广播破解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是坚持走专业频率发展之路。频率的定位应凸显大交通和新音乐。比如:“大交通”视野服务广大移动人群;“新音乐”陪伴一路欢歌。使交通音乐广播成为移动人群在轻松愉悦中及时准确了解路况信息及各类相关服务信息的最权威、最具专业特色的强势媒体。立足“交通参与者的朋友,交通管理者的助手,前沿音乐的直达车,快乐平安出行的好伴侣”,体现“沟通、互动、创造、发展”。频率理念体现“交通为舟,资讯为翼,服务为水,内容生活化,节目故事化,广告节目化”。

二是坚持走信息化发展之路。

“路况信息”是交通音乐广播独享的资源,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垄断局面已被打破。因此,只有让路况信息更权威、更专业、更快速,并且设置开发多渠道的信息网络平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其一,创造条件,力争建立更为广泛的立体化交通信息网,将铁路、公路客运、船舶、航空等信息纳入交通信息之列,形成覆盖水陆空的交通信息网络。其二,加大与交通相关产业的信息发布力度。联合交通管理部门和汽车后服务市场的各大汽车销售公司、汽车服务公司、各大加油站等部门,完善交通延伸性信息网络。其三,适当运用全国、全省交通广播网络信息网,汇集和综合发布重要交通信息,特别是重大新闻事件、周边地区交通事件等,做到及时发布,服务司乘人员。同时逐步开发各县市区的交通信息网络。其四,密切关注音乐界动态,及时推介最新创作音乐,及时播发音乐人、歌手最新信息。

三是坚持走品牌化发展之路。交通音乐广播之所以赢得一大批听众的信赖,是因为创立了一批品牌节目和品牌活动,以及开展了一系列大型公益活动,变“无形广播”为“有形展示”,打造了品牌的立体形象。其一,恪守“内容为王”。生产出有别于其他媒体的目标准确、个性鲜明、包装精美、内容厚实、听众喜爱的好节目,这是竞争的基点和良性循环的动力。其二,推广推介,扩大影响。利用频率自身和其他媒介,以及各类公益活动对品牌节目、品牌主持人等进行推广,扩大品牌在目标听众和潜在听众以及广告商心目中的知名度。其三,建立一支过硬的品牌经营队伍。在“多能”的前提下,强化“一专”,逐步实现编辑、记者、主持人专业化,甚至幕后创作人员、广告制作人员也都要专业化。只有每个环节都保持专业化,频率才能保持在受众心目中的专业形象。

四是坚持走产业化发展之路。围绕“交通”,最直接的是汽车,可以通过汽车与广播的资源整合,完全有可能把交通广播做成当地乃至周边地区颇具竞争力的汽车服务运营商。先说说汽车后服务市场,随着汽车进入普通百姓家庭进程的加快,一个庞大的汽车后服务市场勃然而出。所谓汽车后市场,就是消费者在购买汽车以后,围绕这台车的产品及服务的延伸性消费,包括车险、救援、维修保养、日常护理、二手车交易等项目,以及由此派生的旅游、餐饮、金融、娱乐等行业的方方面面。正是由于汽车后服务巨大的市场价值,要想把交通音乐广播产业做大做强,必须走延伸后服务产业之路。要做好这个产业,必须紧紧围绕“车”和“行”,围绕交通音乐广播媒体自身的核心资源展开,在与其他媒体分蛋糕的同时,做大交通后服务这块自己的蛋糕,这将是个潜力巨大的资源宝库。再说说“音乐”后服务市场,可以与音乐制作人、出版商、音像专营店以及娱乐歌厅联手,打造实体音乐产业,这里的产业空间也是巨大的。这就涉及到产业主体问题,但是可以在国家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孵化市场主体,公司化运营,面向市场,拓展产业。

猜你喜欢
广播交通频率
繁忙的交通
振动与频率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小小交通劝导员
无线电频率的特点
一类非线性离散动力系统的频率收敛性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
论交警广播直播室的构建
导航频率源的同步与控制
爸爸也爱听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