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姓文化研究

2018-03-07 10:56千继贤
文化学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支系族谱族人

千继贤

(南京农业大学,江苏 南京 210095)

一、千姓的起源

千姓属于多源姓氏,主要为两类:以先祖字简改为姓;少数民族汉化和翻译。[1]

以先祖字简改为姓,古籍记载了多个来源:汉有蜀郡都尉千献(《风俗通义》);氐族白氏王千万(《魏书·西戎传》);岳武穆征讨将官千簧(《岳飞传》);元仁宗时有历山公千奴(《元史》);明太祖朱元璋赐姓赐名的武科状元千岩(《大明遗民史渊源补遗》)。这都是对其起源的史料记载,但根据武陟千村千姓族谱记载,千姓源于少数民族——氐族。东汉氐族白氐王千万是千姓的始祖,其后人以他的名字为姓流于后世。韩国千姓族谱也有记载,千姓始祖始于蜀地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姓氏汉化和翻译主要是对鄂温克族拜英格哩氏部落、鄂伦春族柯尔特依尔氏部落和满族明安氏部落姓氏的汉化和翻译。《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有记:“明清时拜英格哩氏共有五个分支,分别为:布勒吉依尔千氏、吾库萨依尔千氏、昭伦千氏、查拉巴克千氏、乌永那千氏,后直接汉化简改为千氏。”[2]《布特哈志略》记载:“鄂伦春族柯尔特依尔氏,明清时期有那旦千氏、红改达千氏、车车依尔千氏等分支,清朝中叶以后,鄂伦春族、满族柯尔特依尔氏大都汉化为千氏。”满族明安氏,满语为Minggan Hala,翻译成汉语是“千”,清朝灭亡后,满族、蒙古族明安氏直接改称明氏、千氏等。汉化的千姓人主要生活在蒙古、东北三省地区,同时也没有清晰的家谱记载,因此可以证实,满、蒙少数民族汉化千姓不属于“千姓家族”。

综合分析,如今武陟千姓和韩国千姓都源自少数民族。武陟千姓族谱记载奉千伯祥、千伯让、千伯荣三兄弟为一世祖。其母携长伯祥、次伯让,于明末从洛阳孟津迁至武陟东,后繁衍成村,这是武陟千姓最确切的起始。同时期,其父千舜祖带着三子伯荣,逃至陕西定居蒲城。而韩国千姓族谱显示,韩国千姓奉明朝将领千万里为始祖,这是因为千万里抗倭有功,留居朝鲜,遂有千姓。

二、千姓的发展

姓氏的发展是一部迁徙的历史。在古代交通工具不发达的情况下,千姓族人经历了几次大的迁徙。

(一)千姓形成于四川

东汉末年,西凉百顷氐王杨千万,于建安十六年(211),率部众千万投奔马超,随超入蜀,投奔刘备。[3,4]后人以其名为姓,始有千姓。根据考证氐族史料,在《三国志》《魏略·西戎传》中发现,东汉建安十六年(211)居于仇池山的西凉氐族首领杨千万率部众投马超入蜀,部众迁徙至扶凤、美阳两地。[5]如今,四川已无千姓族人的踪迹。

(二)千姓发展于孟津

《武陟千姓访宗》有记,千姓族人在隋唐时期,迁居于洛阳孟津古邮,遂人丁兴旺,于宋元时期发展成为望族。由于年代已久,千姓具体迁徙时间已不得而知,但是有文物可考,千姓发展于孟津。根据古邮老人口述和千姓族谱,可以证实古邮有千姓人生活过。另外,古邮地方志有记,此地元朝时有千家街、千家井、千家坟。同时,古邮地区千家人祖坟内出土的石人、石马以及元代服饰(现保存于刘秀坟)可以证实,千姓在当时已成望族,名人辈出。千姓族人多次到洛阳孟津寻根访祖,找到了千家井,并于2007年国庆修建了千家井遗址。

(三)千姓分脉于中韩

“稽考蜀孟闻族姓,迁移武陟有千村。”千姓族谱记载,千姓始祖于明洪武年间逃至怀庆府,并繁衍成族。后族人立千伯祥为千姓头门、千伯让为千姓二门(主要居住在武陟詹店),并修建了千氏祠堂,创修了家谱,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家族分支体系。武陟千村的千姓包括7大坟户支系:榆树坟支系、杨树坟支系、铁裹门坟支系、棠梨树坟支系、柳树坟支系、南宅坟支系、圈门坟支系[注]见于《武陟千姓家谱》。。

榆树坟支系:此系有部分族人迁往新疆、陕西、台湾、湖北、甘肃和河南漯河、舞阳、南阳、平顶山、新乡、武陟县谢旗营镇等地。杨树坟支系:此系人口较多,有部分族人迁往浙江、山西、香港、美国、德国等地,现居千村的尚有1000余人。铁裹门坟支系:此系有部分族人迁往郑州市、修武、获嘉县以及詹店镇等地。棠梨树坟支系:此系也有迁往外地的,如宁夏、天津和修武、获嘉县等地。柳树坟支系:此系有人迁到千村周围的村庄,如前赵村、北小段等地。南宅坟支系:此系有人在清朝初期迁往西平县。圈门坟支系:此系有迁往修武、获嘉县等地的,现居千村的尚有800余人。

立颖阳为堂的韩国千姓是千姓迁徙海外的代表。根据《大明遗民史渊源补遗》和韩国《颖阳千氏大同谱》记载,明万历壬辰年(1592)朝鲜之战,登封颖阳籍的太清殿守卫使兼总督五军师将领千万里将军,从万历皇帝身边以总督将军师调兵粮使身份,携千禧、千祥二子,赴朝抗倭,屡建奇功。战后带兵留守并定居朝鲜,受封朝鲜花山君,正二品资献大夫,一等功臣,给复世录,配享皇坛(后又追封忠壮公)。长子千祥拜汉城左尹(市长),次子千禧行平邱道察访,居于王俭古城。后代子孙分居于朝鲜中州、海州、开城、益山、利原、吉州、端川、城阳、宁海、永春等地。韩国经济企划院1985年的国情调查显示,千氏两千三百余户,九万多人,韩国百家姓排名第五十三位。韩国建有千万里将军的祠堂七座,纪念碑三座,均成为韩国各地千氏活动的中心。同时,韩国千姓立颖阳为堂,以“中国颖阳千氏”为门。

现如今,千姓总人口已过万,四川省的西部,台湾省的台中市,山西省,北京市,河南省郑州市、焦作市武陟县,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和西安市户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的新市区,浙江省武义县,日本国九洲岛,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平壤市,大韩民国庆尚北道永川市属面、釜山镇支城等地都有千姓人生活。但群居生活主要集中在陕西、河南及韩国釜山镇。

三、千姓文化

姓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具有传播民族文化的功能。千姓文化包括千姓的祖训家规以及家族思想。

(一)千姓祠谱家训

家谱祖祠的修建是一个姓氏族群生存和团结发展的精神纽带。千姓人迁徙至武陟柴家堂后,人丁逐渐兴旺。[6]于明朝成化元年(1465)修建了千氏祠堂,供奉千氏列祖列宗,朔望参拜,四时祭祀。同时,千家人考证千姓系脉,于万历元年(1573)创修了千氏家谱,经过不断续写修编,逐渐形成体系。

千氏家谱中的祖训有言:“慎终追远。稽考蜀孟颖族姓,天下千姓是一家;春露秋霜陈祖豆,木本水源报祖功;奠庙堂四季殷勤,敬祖宗经常团结;堂上昭穆分左右,阶下子孙列东西;一生为官不忘本,尽心尽力为族人;身在外心念故土,心常存孝睦乡邻;居异邦功德显赫,树楷模孝仿后人;未忘先祖荣归意,先作氏族定邦志;大千世界有大千,千家魁元数千家;千家基业千家固,万众后人万人歌。”千姓祖训不仅仅是族人的行为规范,同时也是千姓人的信条和品德。

亲亲为仁,敬长为义。孝悌为仁之本,千姓人行孝于道,以子骞为榜样,孝父母,继先人之志。千家族谱有记载,出外为官,为一方父母,爱戴百姓,是行大孝,父母由族人奉养。定邦耀祖是千姓人重视贤才的目的。千氏宗祠中悬挂有清康熙帝赐的“兄弟联芳进士”和怀庆府衙送的“文魁”“岁进士”牌匾。古代千姓家族教育的痕迹现在已无从考证,但如今千姓家族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育培养计划。报祖振家是每一个千姓人的“千家梦”。韩国千姓子孙千泰浩,为报祖恩,定居武陟,并建立乡村企业,帮助族人脱贫致富。近年来,千姓人修宽了道路,引进外商投资,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二)天下千姓是一家

千姓遗训:“稽考孟津闻族姓,国内海外系同根。”清康熙年间,千姓两兄弟千兆、千殊(清康熙年间同榜进士),利用工作之便寻得蒲城千家堡千姓与武陟千姓为同宗,遂有“蒲城千氏三门”。据武义县千姓族人所撰《蜀郡谱叙》所记,祖居“武陟千家村”,清道光壬辰年(1832)间,家族不幸遭遇,流落到浙江金华府武义县。经证实,武义千姓为千姓杨树坟之系。河南南阳方城千姓家谱记有与武陟千姓族谱相同的内容,这是因为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千姓十世、十二世族人逃难至南阳。现今宗亲联谊,探知南阳千姓属千姓杨树坟支系和榆树坟支系。韩国千姓多次寻宗,寻访到武陟千村,对照族谱谱序,联宗联亲,后确立为“中国颖阳千姓”。

猜你喜欢
支系族谱族人
半张族谱:台湾三兄妹的寻根之路
(21)新航线
论边疆哈尼族支系语言
——以云南墨江自治县为例
广西凌云地区背陇瑶的支系研究
苗族支系服饰色彩探析
彝族祭祖大典“耐姆”是彝族自称形成和分支的重要原因
吴有春
族谱撰修与宗祧承继——以祁门高塘王氏为中心
二战后新加坡华人族谱编纂研究
重建了506次的大索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