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陆放翁“老见异书犹眼明”

2018-03-07 10:56
文化学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论衡侠气壮士

诗仙李白是大诗人,流传至今近千首。诗人当然是书生,但却不时地显现出侠气,“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行路难》)。同为大诗人、书生的陆放翁,一生充满爱国情怀,“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传诵千古。凡此,皆如“风萧萧兮易水寒”之类壮士之吟。不曾想陆放翁这般壮士诗家,竟然有浓浓的嗜读异书情结,可谓“身在书生壮士间”(见本期封底篆刻)也。

无论诗人何等情怀与侠气,终归不失书生本色,多属“书痴”者流。未曾检索过李白留下有几首有关书的诗,不经意间却发现陆放翁有不少显见其终生酷嗜读书、尤其是喜爱“异书”的佳句。例如:“名酒过于求赵璧,异书浑似借荆州”(《到严十五晦朔郡酿不佳求于都下既不时至欲借书读之而寓公多秘不肯出无以度日殊惘惘也》),“远闻佳士辄心许,老见异书犹眼明”(《先少师宣和初有赠晁公以道诗云奴爱才如萧颖士婢知诗似郑康成晁公大爱赏今逸全篇偶读晁公文集泣而足之》),“老来每恨无同学,梦里犹曾得异书”《秋夜读书有感二首》其二),“自笑若为消永日,异书新录相牛经”(《石帆夏日二首》其一),“身病不堪闲客搅,日长惟忆异书看”(《夏日感旧四首》其三),“醉中往往得新句,梦里时时见异书”(《野性》),再如“人远忽闻清啸起,山开频得异书看”(《梦中作》)等。

所谓“异书”,珍稀鲜见之书。读书人嗜读异书,既属本能亦其本色也。自古书生皆然,如《后汉书·王充传》“著《论衡》八十五篇”李贤注引晋袁山松《后汉书》载:“充所作《论衡》,中土未有传者,蔡邕入吴始得之,恒秘玩以为谈助。其后王朗为会稽太守,又得其书,及还许下,时人称其才进。或曰:‘不见异人,当得异书。’”又如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典籍》:“秘书监牛宏表请分遣使搜访异本,每书一卷,赏缣一匹,校写既定,本还其主,由是人间异书,往往间出。”如常言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求知欲理当伴随书生一生。当然,也有的“文人好逞狡狯,或欲夸示异书……故往往托古籍以衒人”(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四篇),仍不失读书人喜爱“异书”的本色。何以这般?在于异书往往有新知,读异书的动机出于对未知的新奇,对吸纳新知的渴望。

在被世人感叹各类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科学门类愈分愈细,乃至壁垒森然,欲打通融汇相关知识则愈发不易,需要时间精力和得当的方法与路径,要“越界”到相关学科领域的“异书”中吸纳新知。具体到作“通科医生”,进行通识教育,绕得开各类“异书”吗!可知,有理想有抱负的当代学人,有方向地搜求觅读“异书”已经是治学的一项基本功。非如此,则难以大展鸿猷。

立志于学林大展鸿猷的读书种子,则必如陆放翁等先贤,“老见异书犹眼明”,“弋志书林,咀风骚於七略;耘情艺圃,偃图籍于九流。洒惠渥于羊陂,屡泛文通之麦”(骆宾王《上兖州崔长史启》)。甚至“书库伴残生”(图1)。

猜你喜欢
论衡侠气壮士
侠气与素心
侠气与素心
民国北方京剧科班的发展流向及与“外江派”关系论衡
《八佰》壮士英雄归来
Towards Semiotics of Art in Record of Music
侠气与素心
侠气与素心
壮士出川
戍边壮士歌
《论衡》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