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与城市文化互动关系
——以扬州城市文化提升实践为例

2018-03-07 15:33彭莉莉
文化产业 2018年6期
关键词:扬州文化遗产物质

◎彭莉莉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江苏 扬州 225002)

一、非遗资源与城市文化的互动关系

(一)非遗是城市文化建设的宝贵文化资源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文化趋同,城市建筑雷同,城市的自身特色日渐模糊。如果在城市文化的建设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不仅可以丰富城市文化的内涵,还可以塑造出该城市独特的文化个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城市文化建设的宝贵文化资源。

(二)城市文化建设有助于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城市文化对外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宣传,拓宽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在进行城市文化形象塑造时,非遗元素融入到城市文化及城市外观设计中,城市文化个性愈发鲜明,可以说,城市文化建设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二、扬州市非遗资源概况

扬州始建于春秋,距今有2500多年的建城史。兴盛于汉,繁盛于唐,鼎盛于清,现如今扬州仍较完好地保留着盐商园林、古老街巷等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鲜活地保存着扬州画派、扬州评话、剪纸艺术、淮扬美食等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都是扬州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扬州剪纸、扬州古琴艺术(广陵琴派)、雕版印刷技艺均入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扬州清曲、扬州评话、扬剧、雕版印刷技艺、剪纸、漆器、玉雕等19项被列入国家级第一、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入选数量位列江苏省第二;市级非遗传承人78名、省级非遗传承人82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7名。

三、非遗资源在扬州城市文化建设中的运用现状

(一)资源整合度低,造成非遗文化资源闲置

随着社会的发展,扬州各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水平相差较大,横向合作少,整合度低,非遗资源无法形成集群效应塑造鲜明的城市文化形象,不利于扬州城市文化的提升与长远发展。

(二)文化品牌定位特色不足,体验性不强

扬州在历史上就是一座偏消费体验型的城市,因此其非遗资源的类型也主要集中在传统技艺类和表演艺术类,但目前扬州在城市文化品牌建设中却没有将这些非遗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扬州在城市文化品牌建设中仍以瘦西湖、个园等为代表的园林文化及运河文化为主,导致扬州与苏州和杭州等运河沿线的其他城市定位相似,竞争优势不明显,城市文化品牌缺乏特色。扬州的园林文化和运河文化都属于观光游览型文化资源,目前也只是停留在走马观花式的游览,趣味性和体验性都不强。

(三)非遗资源的宣传渠道窄,影响力较弱

扬州政府对非遗资源的宣传也进行了很多努力,如:举办各大节庆活动、利用公交站台广告牌等公共设施作为宣传载体,制作城市形象宣传片等,但在发展非遗相关文化创意产业上的尝试还不够,虽然在城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中利用了会展、旅游等产业,然而在出版业、音像影视业等方面还未有太大的动作及突破,同时当地企业与个人参与度也不强,这些方面都还需要努力。

(四)市民对本市非遗文化了解不够

扬州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对扬州非遗文化大多都停留在宣传展示上,这对培养和激发全社会的保护意识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市民对本市非遗文化的内涵了解不够,对非遗文化的认识有待提高。

四、非遗资源对扬州城市文化提升的策略

(一)整合非遗资源,彰显城市文化特色

整合非遗资源,让游客全方位体验扬州非遗文化。以扬州淮扬美食节为例,餐盘设计可来源于扬州剪纸、玉雕、漆器等民间美术文化元素,用餐环境中可增加扬州清曲、评话、扬州木偶戏等表演,菜品设计及菜肴命名可就扬州民间文学取材,更显地方饮食文化特色。对一些制作时间短但能体现扬州刀工技法的菜肴可进行堂烹服务和技能教学,如烫干丝、文思豆腐等,这些不仅可以丰富美食节的内容,增强吸引力,同时还能给客人带来视觉、味觉、听觉、触觉的多层感官全方位的扬州城市文化体验。整合后的非遗资源更具特色,形成较强的非遗文化集群效应,彰显了扬州城市文化特色。

(二)发展文化产业,扩大城市文化的影响力

建立非遗创意产业园,形成产业化经营。通过建立非遗创意产业园,对非遗进行活态展示和传承[1]。人们通过近距离观赏传统技艺和学习非遗产品的制作过程,加深对非遗资源的认识,人们可以在 DIY体验区亲自动手体验非遗产品的制作,还可以量身定制属于自己的非遗产品。与动漫产业结合,实现非遗的动漫化传承和传播。将扬州民间艺术与动漫艺术进行巧妙碰撞与融合,形成剪纸动画、木偶动画等独具特色的动漫,还可以制作成知识性介绍、科普性讲解的非遗动画纪录片,与动漫产业的深度结合使扬州非遗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广泛的传播。

提高市民非遗文化认识,增强城市文化竞争的软实力。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各种民间节庆仪式对扬州人有着重要意义,在对扬州民俗形式回归和再造的过程中,应该使其融入扬州人的日常生活,从而唤醒当地人的主动参与与保护意识,让扬州市民真正感受到非遗所蕴含的精神启示,并一代代地传承下去[2]。

拓宽非遗宣传渠道,塑造鲜明城市文化形象。传统的非遗宣传方式主要有报刊、电视、广告牌等,这些方式在扬州非遗的宣传中仍然必不可少。市政府、广电部门应尽力将扬州非遗的宣传在央视等高端媒体上投放,扩大扬州城市文化影响力,同时还需利用网络新媒体技术加大对扬州非遗的宣传力度,开通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官方微博,鼓励市民参与非遗宣传,利用个人微信、微博等途径宣扬本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间文学为题材进行影视剧的制作与拍摄,如扬州八怪传奇故事、鉴真传说等影视作品;另外在扬州城市外观的设计中也应融入非遗符号,将非遗的各种元素运用到公共路牌、公交车站台、公共场所的服务标识、政府礼袋外包装设计中,借助非遗元素塑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城市文化形象。

注重专业人才培养,为城市文化提供持续发展动力。人才是城市文化建设的关键因素,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中小学校园活动,增设如扬剧、扬州剪纸、扬州刺绣等教学内容。在本地高校及职业院校的历史、旅游等专业中开设非遗保护课程,为促进城市文化提升培养本地人才;部分非遗项目可以成立专门的博物馆、研习所等,面向大众授课,推行非遗传人“师带徒”行动。联合高校专家和非遗大师成立扬州非遗研究学会,并对非遗传承人和非遗研究人员定期开展非遗保护与硏究专题培训和对外交流;适当引进非遗利用领域的优秀专业人才,提高研究团体水平,为扬州城市文化提升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猜你喜欢
扬州文化遗产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与文化遗产相遇
我那水蛇腰的扬州
扬州的夏日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一曲《扬州慢》,尽道《黍离》之悲
活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