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态的视觉探析基层党建文化
——基于贵州黔西南州基层生态党建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8-03-07 17:08窦维华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7期
关键词:黔西南州党组织理念

窦维华

(中共兴义市委党校,贵州兴义 562400)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1]。文化无时不在,人如果没有文化,就如同植物人,只有生命体征,没有人类思维。人类需要文化,一种建设需要文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更需要文化。如何以生态的视角来探析党建的变化、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以及文化的注入引领,进而加强党的生态建设。借助用生态文化理念嫁接到基层党建中,去除在基层党建砧木的劣势,发挥出生态文化理念接穗这一优势,从而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战斗堡垒,那么基层党建的能量从某种程度来讲是根植于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那么生态党建文化建设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新课题。

1 黔西南州基层生态党建文化现状

黔西南州地处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深厚的历史文化及秀丽的山水风光,构成了这块土地上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资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黔西南布依族苗族文化。乘着建设“多彩贵州风,山地旅游省”之风,加之“国际山地旅游城市”的名片,黔西南在近两年也开辟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形成独具一格的本土文化+传统民族文化上+山地旅游文化+新文化的文化网格建设,达到扩大辐射、发挥文化载体在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作用。在这些文化大格局大发展的举措中,基层党建发挥了核心引领作用。

2 黔西南基层生态党建文化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黔西南现有的文化体系,就生态党建文化的角度来看,基层党建还存在新的问题及挑战。

(1)氛围不浓,理念滞后。纵观以往黔西南州的党建文化,整体氛围不浓,更多时候注重形式,往往靠一些文件会议传达,而落实监督不到位。工作推进中若没有真正树立创新理念、和谐理念、尚廉理念和敬业理念,就没有真正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来给党建工作注入能量,无法更有效地凝聚党组织力量、激发党组织活力及指引生态党建工作。

(2)机制受限,管理流动性大。基层党建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持久并且是不断研究创新的过程,尤其需要专业性、业务功底扎实的国家工作人员或者熟悉党建文化的人员,而我们专门从事基层党建文化的管理人员流动性很大,导致一些初步营造的党建文化无法很好延续,管理机制受限。基层党建长期停留在紧抓实际中心工作,而忽视了软实力的建设,这也是导致部分基层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最不愿看到的就是原有机制成为基层生态党建的阻燃剂而不是助燃剂。

(3)党建文化型人才不达标或缺失。黔西南的基层群众缺少厚重的党建文化积淀。目前,全州文化系统人才数量少,复合型人才、高端人才紧缺,专门研究党建文化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并且乡镇党建工作者多属兼职人员,年龄偏大,缺少中青年骨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基层党组织、基层干部缺乏文化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观念,重视自然资源的开发,忽视党建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二是基层党员的中坚作用带头能力不强,使党建文化得不到好的管理和传承,一些典型的具有党建文化研究价值的资源不断消失。三是党建文化研究人员短缺,出现断层。这些现象促使基层党建文化传承不能更好地成为基层党建的有力抓手。

3 基层生态党建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和对策

从生态学的角度为党的执政生态把好脉,从根源上构建党的和谐生态。每一个生命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细胞,每一个细胞都有它的功能和作用[2]。要想使整个党建工作有序推进,就是要查找构成组织中的细胞,给予它能量,而能量重要源泉就是文化。关于如何充分树立基层党建文化自信,推动黔西南州整个基层党建“生命机体”充满生机活力、健康有效运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努力和尝试。

(1)基层生态党建文化做到“三”建设。要真正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凝聚基层党组织力量,就要做到“三”建设。一是建设“学”文化,树立创新理念。以学为载体,学党章,学系列讲话,学各级精神,学素质工程建设,学做人,推动学习不断深入,使基层广大党员干部把学习作为己任,积极参与,自觉行动。二是建设“情”文化,达到情的适度,亲情是一种深度,友情是一种广度,爱情是一种纯度。通过情引导各基层党支部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吸引力、感召力,从而激发出战斗力。三是建设“政”文化,树立尚廉敬业理念。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各级党员在思想上牢固树立廉洁自律,遵纪守法的理念,并全面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创新工作方法做好本职工作,从而加强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提高干事创业本领。

(2)创品牌,打特色。黔西南州在州委提出的“1+3+3”发展体系上,更是瞄准国际化水平,全力打造国际山地旅游城市。借助内涵丰富的文化资源,打造出全国独有的山地旅游文化。在此平台上,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应该找准自身定位,立足于“山地、旅游”,把自己的特色文化加以融合,全力打造出自己的特色党建文化,让自身的党建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也让每个基层党员干部成为自己所在地的推介人。

(3)解决好两个动力、全面推动党建工作。文化在党建的作用,试把它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来自文化自身的动力,二是外部用文化给党建实施的动力。

自身动力其实就是准确把握理解党建生态工程理念。将生态文化嫁接到基层党建这个大环境中思考,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命题,有着重大的时代意义。这种生态规律的创立与应用,有利于增强新世纪党建工作的自觉性和创造性,避免为党建而党建的狭隘生态观[3]。用生物学的角度看,基层党组织生态工程一是要形成生态循环,正确处理好先进性与群众性的关系,党建文化就是先进性和群众性的自身能量。二是平衡发展,既要平衡党员与群众之间关系,又要平衡发展的产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习近平在多个场合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比喻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是相互支撑转化的[4]。文化就成为平衡之间的砝码。三是系统性,把党建文化作为一种黏合剂,使党组织的整体作用与进村入户的分散作用有机结合、重组。

文化给党建实施的外部动力其实就是一种引领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和乡村提出“小区域大党建”概念,希图通过拓展党建功能、完善党建模式来实现社会过程的介入和引领[5]。生态学中有一种关系称之为共生关系,党与群众就是一种共生关系,二者有密切联系,在这一共生关系中,党一切为了群众,群众拥护党,党组织和群众相互提供养料,以良好的生态基础循环发展,让这个生态系统持续下去。党建文化无论是自身动力还是外部动力,其目的就是要给党建工作注入能量,让党建更加辉煌。

4 结语

完整的生态党建系统建立,需要我们把党的建设看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如何为党的执政生态把好脉,不断加强党的资源整合能力与防腐拒变能力,从根源上构建党的和谐生态,而不是片面地、单方面地进行党的建设。大生态环境下党建设工作已经成为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抓手,用生态的眼光洞察我们的世界观,来观察世界,改造世界,使整个社会成为一个生态意义上的有机整体,使各要素紧密相连、协调发展,从而加快推进新时代建设步伐。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Z].2017.

[2]刘会军.生态党建:现代党建的必然选择[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3):42-45.

[3]刘恒玲.论政党生态规律与创新机理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30-32.

[4]陈锡喜.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5]蔡志强.制度规范利益:党建创新与社会治理成长[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黔西南州党组织理念
黔西南州安龙县“十四五”石材产业发展内部环境分析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清华党组织公开
黔西南州旅游示意图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
“四在学校·幸福校园”活动推进会在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