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昌博物馆里的旧时光

2018-03-07 14:58王雅丽
西部散文选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牧人鄂尔多斯物件

王雅丽

高耸的亿昌博物馆伫立在高原小城喧嚣的闹市,在展厅里陈列许许多多的旧时光:暗沉粗碗已经开了几个裂缝还舍不得扔掉,而是用泥巴把破损的裂缝糊起来继续使用,为了不让它漏水,从此洗碗的时候只洗里侧;羊皮袄的大衣从穿上那天开始就百般留心不能弄脏领口,因为当时还没有发明干洗,尽管是有钱人的专属,年头久了也变得脏兮兮不再讲究;用石油点灯显然太过昂贵,为了过日子,人们自己创造出一种麻油灯,暗黑的长夜从此被红豆大的微光照亮,心灵手巧的妇女们飞针走线做出了一双双让男人们踏地有声的千层布鞋,一针一线满浸着苦难与幸福;那個年代用羊毛捻线……在亿昌民俗博物馆里,点点滴滴渗透了一个世纪的民俗与乡愁。

亿昌博物馆里,一件件实物积淀了先辈们生活的经验和智慧,诉说着旧时光,还有独轮手推车承载了历史、文化和黄河流域深邃的文明。昔日,草原森林密布,交通十分不便。道路更是崎岖难走,骡子适宜在山区沟壑跋涉,在娶亲之外,运输也大多全靠骡驮才能完成。亿昌博物馆,延续了泥土根系间、心灵血脉间的文化传承,更让来这里寻找乡愁的城里人,感受到“守好一方水土、留住一份淳朴”的文化底蕴。

亿昌博物馆内的展品琳琅满目,藏品摆放整齐的奇石、酒瓶、陶瓷、工艺家具、笨重老式收音机,不时让人眼前一亮,但也有似曾相识却又叫不出名字的老旧物件。每一件都镌刻着岁月的印记,真实地记录了鄂尔多斯生活的场景,反映了原始文明逐步发育成长的历程,见证了历史发展的变迁,也弘扬敬天惜物、天人合一、勤俭节约的风尚,都能唤起人们的记忆,更能吸引住游客的目光,感悟历史记忆岁月。

亿昌人传承乡土文化,抢救历史文化遗产,挽救日渐消失、濒临失传的地域文化,为后代留住时代的缩影,可谓功德无量!亿昌博物馆让更多的人走进鄂尔多斯、了解鄂尔多斯、热爱鄂尔多斯、建设鄂尔多斯、推介鄂尔多斯,挖掘鄂尔多斯耕读历史内涵,传承耕读文化精神,进一步发挥公共文化服务促进城市和新农村文化建设和文化惠民作用,眼前这些众多的展品,形象而逼真地反映了当地民众世世代代勤劳智慧、朴实无华和沉实厚重的精神风貌。

当我看到那些老旧的物件,仿佛走进了古朴的蒙古包,牧人闲暇时把羊毛拽成丝纺成线,织毛衣织袜子;忙碌的牧人牧放着牛羊,辛勤劳作的汗水擦亮了每一天的日子。

牧人在长期牧放生活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集各类文化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文化内容和特征,而黄河流域牧业发达,蕴含着厚重而又丰富的文化积淀,虽然今天它已经淡出历史舞台,但怀旧情结依然存在,勾起很多人美好回忆。在我看来,有很多东西依然很实用,需要传承下去。

亿昌博物馆,弘扬文化,留住文化之根。“记得住乡愁”亦是它最大的卖点,更加清晰地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一个城里人来异地旅游就是要感受那份淳朴的“乡愁”,它是忧伤的,也是温暖的;是怀旧的,也是美丽的。文化生活是地域一个浓缩符号,在这里我们可以真实地触摸历史,感受“乡愁”,从而寻到“根”。

亿昌博物馆老旧的物件是在民间收购而来的,好多物品已失传、流失。这些数千件老旧的物件没有华丽的外观,不是稀奇的传世珍宝,但完全是原汁原味地反映原有风貌,让更多的人回味传统勤劳俭朴的生活,回想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弘扬精神文明,更是让每一位置身其间的人们在远离喧嚣、排除浮躁之后,以宁静、恬淡的心态回归乡野、拥抱乡野,留住我们思想的根、文化的根、精神的根。endprint

猜你喜欢
牧人鄂尔多斯物件
老物件
小物件中的大历史
牧人毁铜钵
男人的多种形式
鹰、穴鸟和牧人
盛世国庆 聚“惠”苏宁
一抹绿
野山羊和牧人
网友留言 “鬼城”救赎该借鉴海南
“危机”鄂尔多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