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住房体制推动实现住有所居

2018-03-07 18:10郭玉坤
中国房地产·市场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行为主体跨学科体制

郭玉坤

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可见,未来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核心目标是实现人人住有所居,实现的途径将是多样化的,一方面,保障性住房的规模和力度将提升,商品房与保障房长期协调并行;另一方面,租房将成为人们解决居住问题的重要方式,租赁型住房市场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在此背景下,房地产领域将迎来新一轮的改革。本轮房改的主题应该是调控商品房,加快保障房建设,实现人人住有所居。本轮房改的理论基础、改革思路等在马先标教授所著的《解读中国房改》中有较为详细的论述。

《解读中国房改》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进入“二次房改”后,国内第一本以“新住房体制构建”为主题的专著。与此前已出版的有关专著相比,其鲜明特色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首先,作者总是先搭建基础理论框架,然后运用基础理论分析实际中存在的难题,再找到破解问题的政策,由此形成鲜明的解读特色和有效的解读路径。例如,在第一章,作者就对住房是否是商品、保障房是否是公共住房,以及相应的房改是否仅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部分等困扰学业两界的元理论问题,进行跨学科解读和回答,从而为后续部分内容的展开扫清了基础理论和方法论层面的障碍;在《房价合理回归促进“两房协调”》这一章,作者界定了房地产与住宅房地产(简称住房或住宅)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两者适用的语境、场合和条件,这就为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房地产政策调整与住房制度改革、房地产调控与住房调控、房地产价格和住房价格等一系列相关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制定有效的问题破解的政策体系夯实了基础。

其次,該书探讨时代性强的重大现实问题和改革难题,以服务国家重点难点改革事业。正如书中所述的,住房问题关系千家万户的居住民生,也是重大经济发展问题,相关的房改自然也就具有多重意义。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国内住房体制较长期地导致住房体系“商保失调”,影响住有所居目标的实现、城市化健康发展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者紧紧围绕这个重大现实问题和改革难题,推出促进“两房协调”、全面破解房困、促进商住房持续繁荣,乃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住房体制理论体系和政策框架。这不但丰富了住房和房地产发展的理论内容,也为全面深化改革,夯实了房改层面的理论基础。

再次,运用跨学科及其相应的方法论展开研究,理论与政策创新性强。作者具备攻读土木工程、经济学和政治学的跨学科经历,为这个跨学科领域改革难题破解提供了良好基础。例如,作者在《构建高效率的商品房新体制》一章中,对商品房建设运营范畴的建筑材料和部品质量、公摊面积、立面造型、实物交付房和图纸上的住房、低层多层超高层住房等具体概念的使用,以及政府过程、企业经营过程乃至行为主体利益协调等方法论的综合运用,都反映了作者具有较为丰富的土木工程、经济学和政治学理论知识。

该书语言较为平实,论证严密,探讨的问题属于“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人民安居乐业,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社会和谐稳定”的热点、难点和焦点,因而应用价值高。本书作者马先标教授是住房改革、体制改革与城镇化领域的知名专家,长期致力于上述领域相关问题研究,发表的论文“接地气”,或理论创新强,或政策操作性强,获得较为广泛的社会关注。他提出“两房协调”的住房新体制、公廉租房并轨、城镇化加速期分类改革户籍制等观点,对政府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当前为何要继续深化二次房改?房改还要持续多长时间?如何围绕高中低各收入阶层、央地政府和住房企业等相关行为主体利益协调主轴,让各相关行为主体的利益得到保障?另外,为何需要推动一些国企继续扛起发展保障房这面旗帜?房地产调控和住房调控是同义语吗?房改仅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部分吗?它与公共服务体制、社会保障体制是什么关系?住房是商品吗?保障房是公共住房吗?等等。这些事关当代中国住房发展和房改中的相关行为主体利益的一系列微观、中观层面的追问,该书都进行了深入独到的解读和剖析。基于上述追问的理论与政策回应,作者还着力论证深化房改,建立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不但可有效遏制过高房价、消解房困,促进整个住房体系持续健康发展,还可以对促进中国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并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基础支撑的重要意义。相信读完该书,读者会有耳目一新的感受和满意的理解。

特别是,书的结尾关于“两房协调”的十个基本论断的总结,是精彩看点,不少论点耐人寻味,令人深思。这些颇有见地的新论点,为推动形成国企参建保障房、高校院所等人才保障房、合作建设保障房、市场商住房、政府主运公租房等多主体提供、多渠道配置住房的格局,提供了有见地的理论论证和政策解读,从而为贴近中国国情、中国住情并持续形成两房协调的新住房体制,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居住民生短板,贡献了理论智慧。

总括而言,该书运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和土木工程等跨学科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立足国情,借鉴国际经验,直面住房发展和住有所居这个当代中国重大现实问题,相应地解读房改这个当代中国改革领域中的难点、热点和焦点问题,推出一系列理论上可靠、实践中可操作、富有价值并契合国情的创新性观点,不愧为一部深化中国房改的理论力作和政策力作。endprint

猜你喜欢
行为主体跨学科体制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试论乌俄案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会计政策选择行为的心理学分析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解释架构
财政违法行为及监督的演化博弈分析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建立“大健康”体制是当务之急
为“三医联动”提供体制保障
网络政治参与相关问题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