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金沙遗址祭祀区出土金器研究

2018-03-07 21:34罗诗谦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2期

罗诗谦

摘 要:成都金沙遗址作为成都平原继三星堆遗址后又一个重要遗址,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其出土的器物与当时中原地区出土的器物很不相同,有独特的文化特征。尤其是出土数量众多的金器,更是代表了古蜀国丰富而又独特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金沙遗址祭祀区;金器;三星堆遗址

金沙遗址位于成都市青羊区苏坡乡金沙村和金牛区黄忠村。1995年12月,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黄忠村进行了文物勘探和考古发掘,发掘出土了大量陶器[1]。2001年2月,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勘探和考古发掘[2]。现已经基本确认该遗址的面积超过5平方千米,遗址内包含有宗教祭祀区、大型建筑区、居民区和墓地等遗迹。

在已经发掘的各地点中,出土遗物最丰富、特征最鲜明的当属Ⅳ区“梅苑”宗教祭祀区,出土了大量金器。这些金器在目前国内同时期遗址中数量最多,品种最丰富。目前所有关于金沙遗址的研究成果中对祭祀区出土的金器研究很少,都仅仅在综述性文章中略微提及。例如,施劲松先生《金沙遗址祭祀区出土遗物研究》一文,在对金沙遗址祭祀区与三星堆器物坑出土遗物比较这一章中,有提及祭祀区的金器[3]。专门研究金沙遗址祭祀区金器的文章几乎没有。因此,笔者根据金沙遗址梅苑地点发掘报告为主要资料,介绍金沙遗址祭祀区出土的精美金器,并通过和三星堆1号坑、2号坑出土的金器进行比较,探讨古蜀国独特的文化特征。

1 金沙遗址祭祀区出土的金器

金沙遗址祭祀区共出土器物1417件,其中金器56件,约占总发掘器物数的3.95%。这些金器均以金片和金箔为主,加工方式主要有锤揲、剪切、镂空、刻划。根据不同的器形,将这56件金器分为几何形器、像生形器和其他形器。

1.1 几何形器

几何形器共有27件,占出土金器总数的48.21%。根据不同的形状又可以分作多边形器和圆形器。

1.1.1 多边形器

共16件,最有特色的属鱼纹带。这条鱼纹带呈下短上长的倒梯形状,带上有两条鱼纹饰,鱼头向外,尾朝内,鱼嘴被画作类似鸟喙长长的嘴。鱼为棱形眼,尖桃形鳃,背、腹部有鳍,鱼尾呈丫字形向两侧展开。关于此鱼是什么种类,笔者分析认为这种鱼可能是活动于长江干流的中华鲟。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中华鲟这种鱼类活化石分布于长江干流,每年9~11月间溯长江而上,到金沙江至屏山一带进行繁殖,所以当时的金沙古蜀国人肯定是有见过中华鲟的;二是根据美术考古,鱼纹带上的这种鱼头呈三角形,眼睛呈棱形,全身线条比较硬朗且很修长,长长的尖嘴向上翘起,这些特征都给人以一种凶猛的感觉。而中华鲟也是形态威猛、个体硕大,头呈三角形,鱼眼睛以前部分扁平呈犁状,并且和纹饰一样都向上翹起,中华鲟尾巴的上叶长、下叶短,成为一个歪形尾鳍,和图中的丫字形鱼尾基本一致。

1.1.2 圆形器

共11件,较特殊的形制属射鱼纹带。射鱼纹带为圆环形,出土时断裂为长条状。纹饰由四组相同图案构成,每组图案分别为一鱼、一鸟、一箭和一圆圈。黄剑华先生的《古蜀的辉煌》一书中认为这个图案似表现鸟驮着被箭射中的鱼飞翔而来的场面,或像是4只鸟成对驮负着鱼飞翔而来的场面。鱼被箭射杀,鸟又连箭杆带鱼地驮着成队飞来的图案,是蜀人根据顺势或模拟巫术的原理雕刻出的一幅通过巫术而希冀捕鱼成功的渔猎祈祷图,当然其中也隐含着图腾崇拜的意味[4]。还有认为这个鱼代表“鱼”氏,鸟代表“凫”氏,一箭射穿代表两者间的结盟[5]。笔者从美术考古角度分析,纹饰上的鱼和鸟可能都是古蜀某两个部落的部落图腾,而一箭射穿鱼和鸟代表着另外一个部落,可能是古蜀王所在部落征服了“鱼”和“鸟”这两个部落,反映着古蜀国部落间的王权斗争。具体“鱼”和“鸟”这两个图案到底代表哪两个部落,还需要更多考古资料的研究和证实。

1.2 像生形器

共11件,占出土金器总数的19.64%。根据描绘对象的不同,又可以分作人物形器和动物形器。

1.2.1 人物形器

1件,金面具,圆脸,弯眉,鼻梁高直,双眼,大口镂空。金面具是独特的古蜀文化特征,中原地区没有金面具器物存在。除了金沙祭祀区出土的这件金面具外,三星堆出土了3件金箔制成的金面具。在形制上,金沙祭祀区出土的这件金面具与三星堆金面具同属一类器物,差别只是在大小尺寸上,金沙金面具高3.74厘米、宽4.92厘米,三星堆金面具宽均为20厘米左右。

1.2.2 动物形器

共10件,其中蛙形饰7件,鱼形饰3件。动物形作为器物纹饰很常见,商和西周时期流行过蟾蜍纹,鱼纹早在仰韶文化时期已有精美的纹饰出现。关于金蛙形饰,黄剑华先生在《金沙遗址出土金蛙之寓意探讨》中认为,古代蜀人和南方诸族崇拜蛙类,金箔蛙形饰在文化内涵上同太阳神鸟金箔饰一样,都是古蜀国人心目中崇奉的象征,古代蜀人制作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用于重要的祭祀仪式[6]。

1.3 其他形器

共15件,占金器总数的32.14%,喇叭形器3件,几字形器1件,残片14件。这些金器均用很薄的金片或金箔制成,残片金器可能是用来包裹其他器物用。其中喇叭形器、几字形器等金器都不见于三星堆遗址。

2 与三星堆出土金器的比较

与金沙遗址有密切关系的三星堆1号、2号坑也出土了大量金饰,将这两者进行比较。

2.1 相同之处

两地出土了很多相似的器形,比如金面具、鱼纹带饰、鱼形饰等。金沙遗址祭祀区出土的金面具和三星堆金面具在用途和器形上基本一致,属于同一类器物。

在使用材质上基本都是用很薄的金片或金箔制成。

在用途方面,应该都是用于祭祀时和其他器物一起搭配使用,不能单独成器。

2.2 不同之处

在数量上,三星堆出土金器数量明显多于金沙祭祀区。在尺寸上,三星堆金器的尺寸远大于金沙祭祀区金器。例如,金沙祭祀区出土的金面具高3.74厘米、宽4.92厘米,三星堆金面具宽均为20厘米左右。

金沙祭祀区出土了一些三星堆不曾有过的新式器物,如四鸟绕日饰、蛙形饰、三角形器、盒、喇叭形器等都不见于三星堆遗址。

三、小结

金沙和三星堆遗址都以其独特的文化特征而区别于中原文化,表现了古蜀国人独特的文化特征和文化自信。在对金沙梅苑祭祀遗址区的金器进行初步研究后,可以看到金沙遗址和三星堆遗址在金器方面有很强的联系性,可以说金沙遗址的金器是在三星堆遗址的基础上继承而又有所发展的。同时在对金沙遗址金器的研究过程中,笔者还发现在西藏地区也曾出土过一些带有中亚特征的金器,有些金器的器形和特征与金沙、三星堆遗址的金器有相似之处。因此,我们是否可以猜测成都地区也曾受到中亚等地文化因素的影响,而这又是否和南方丝绸之路有关?这些都依靠日后更多考古资料来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成都市黄忠村遗址1999年度发掘的主要收获[M]//成都考古发现(1999).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2]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成都金沙遗址Ⅳ区“梅苑”地点发掘一期简报[J].文物,2004(4).

[3]施劲松.金沙遗址祭祀区出土遗物研究[J].考古学报,2011(2).

[4]黄剑华.古蜀的辉煌:三星堆文化与古蜀文明的遐想[M].成都:巴蜀书社,2002.

[5]罗明.三星堆与金沙古蜀金器“射鱼纹”之管见[J].中国文物报,2004.

[6]黄剑华.金沙遗址出土金蛙之寓意探讨[J].东南文化,20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