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胃黏膜肥大细胞关系的研究进展

2018-03-08 19:15贾宝会李晓丽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3期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

贾宝会+李晓丽

[摘要]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致病因素与发病机制呈多元化且尚未阐明,目前普遍认为主要与胃肠动力障碍、内脏高敏感性、幽门螺杆菌感染和精神心理障碍等有关。众多研究证明肥大细胞(mast cell,MC)作为一种免疫细胞可能参与FD的病理生理过程。本文旨在通过以上几方面对FD与MC间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肥大细胞;食物过敏;胃肠动力

[中图分类号] R5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8)1(c)-0021-03

Research progres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functional dyspepsia and gastric mucosalmast cells

JIA Bao-hui1 LI Xiao-li2

1.The First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Shanxi Province,Taiyuan 030001,China;2.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the First Hospital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Shanxi Province,Taiyuan 030001,China

[Abstract]The pathogenic factors and pathogenesis of functional dyspepsia (FD) are diverse and unelucidated.At present,it is believed that it is related to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disorders,visceralhypersensitivity,infection of H.pylori and psychological dysfunction.Numerous studies have proved that mast cell (MC) as an immune cell may participate in the pathophysiological process of FD.The aim of this dissertation is to revie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D and MC through the above aspects.

[Key words]Functional dyspepsia;Mast cell;Food allergy;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具有慢性或复发性消化不良症状持续>12周、病程超过半年,且各项客观检查均未发现器质性改变的症状群[1]。该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疾病。据国外相关文献报道,FD的发病率约为25%[2]。其中西方国家的成年人中的发病率约为15%[3],我国FD的发病率为8%~23%[4],且呈上升趋势[5-6]。目前有学者认为肥大细胞(mast cell,MC)可能参与FD的病理生理机制。近年有大量关于MC与FD致病因素的研究,研究方向主要有MC与胃肠动力障碍、内脏高敏感性、幽门螺杆菌感染、精神心理因素等的关系。本文就以上主要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促进对FD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1肥大细胞与胃肠动力障碍

胃肠动力障碍是FD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主要表现为胃排空延迟、餐后胃底容受性舒张受损及胃对容量扩张的敏感性增加等。目前已证实FD患者会出现餐后胃底的过度时相性收缩和引起胃底张力增高,可能与餐后上腹不适相关[7-8]。多数学者认为FD患者胃排空延迟可能与胃黏膜MC数增多、释放活性物质有关。Wang等[7]研究发现,FD患者中胃液体排空延迟者肥大细胞脱颗粒较正常组明显增多,说明FD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肥大细胞释放介质有关。Friesen等[9]研究发现,约47%的FD患儿有胃排空的延迟,且有81%的患者胃窦黏膜的MC脱颗粒指数>50%。此外,覃肇源等[10]研究结果表明,FD患儿的胃黏膜MC脱颗粒指数为(65.7±23.9)%,其中>50%者占82.5%,这与Friesen的研究结果一致,充分证明MC通过脱颗粒释放炎性介质介导了FD的胃肠运动障碍发生。

2肥大细胞与内脏高敏感性

内脏高敏感是指引起内脏疼痛或不适刺激的阈值降低、内脏对生理性刺激产生不适感或对伤害性刺激反应强烈的现象。有35%~50%的FD患者存在内脏高敏感性[11],FD患者内脏高敏性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对化学性刺激或机械性扩张的阈值降低,例如对酸、温度感觉过敏以及近端胃对机械扩张的敏感性增加等。

早在20世纪九十年代,已有研究证明IBS患者回肠末端肠黏膜MC数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并提示MC脱颗粒会导致躯体、内脏感觉阈下降[12]。近年來研究发现,肥大细胞在FD的发病中也发挥重要作用。朱良如等[13]分别测定FD患者和对照者的胃机械扩张感知、不适、疼痛的压力和容积阈值,结果表明患者的感知阈值、不适阈值、疼痛压力阈值都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扩张刺激后感觉过敏患者的肥大细胞数量增多、脱颗粒增加,同时胃感觉过敏患者的MC数量明显多于感觉正常的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以上均证明胃黏膜肥大细胞数量的增多以及脱颗粒增加会加剧胃感觉过敏。研究认为肥大细胞在FD中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的炎性介质(组胺、5-HT)可以改变神经膜电位使神经的兴奋性发生改变,进而增加FD患者的内脏敏感性;②释放的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如(脑肠肽、前列腺素和肝素)等可以提高内脏对痛觉敏感性[14]。总之,肥大细胞与内脏高敏感性关系密切,肥大细胞数量的增多及其脱颗粒反应是形成FD患者内脏高敏性的重要基础。endprint

3肥大細胞与幽门螺杆菌感染(Hp)

目前认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Hp)感染是FD的致病因素之一,但其具体的生理机制仍存在较多争议[15]。Hofman等[16]通过对Hp感染的大鼠胃组织活检标本的免疫组化检测发现,幽门螺杆菌中性粒细胞活化蛋白(HP-NAP)可激活肥大细胞释放IL-6,促使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聚集浸润,使胃黏膜发生炎症,从而引起胃感觉和运动异常,导致消化不良症状产生。毋睿涵等[17]通过对FD患者胃窦、胃体黏膜的活组织检查、Hp感染状况以及肥大细胞脱颗粒的研究,发现Hp阳性的FD患者胃黏膜脱颗粒肥大细胞比例及肥大细胞脱颗粒程度较Hp阴性者显著增加,并提出Hp感染可通过激活肥大细胞导致FD患者出现上腹痛等症状。此外,孙雄等[18]研究发现FD患者的Hp感染率与正常人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并且FD患者的MC数及其脱颗粒比率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而且在FD患者中,Hp阳性者的MC脱颗粒比Hp阴性患者高,以上结论充分证明Hp可能通过诱发MC数量以及脱颗粒来参与FD的发病。

4肥大细胞与食物过敏

食物过敏是变态反应性疾病之一,其发生过程可产生食物抗原特异性IgG抗体。有研究表明FD患者存在食物过敏现象[19]。左秀丽等[20]等研究发现FD患者血清中部分食物抗原特异性Ig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研究认为食物过敏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关,而肥大细胞作为胃肠黏膜中的重要免疫细胞,通过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和介质参与免疫反应。邹瑞政[21]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FD患者及对照组血清中十四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抗体IgG,并使用甲苯胺蓝染色法计算MC总数及脱颗粒MC所占比例,结果显示,FD患者食物过敏原特异性抗体IgG阳性评分与十二指肠降段肥大细胞总数及脱颗粒肥大细胞无相关性,而与十二指肠球部肥大细胞数量及脱颗粒细胞比例成正相关,证明食物过敏原特异性抗体IgG可激活十二指肠球部肥大细胞从而影响胃肠道功能。黄民松等[22]研究报道十二指肠黏膜肥大细胞数量可被食物过敏原特异性抗体IgG诱发增多,并且使脱颗粒肥大细胞所占比例升高,进而参与FD的发病过程。总而言之,食物抗原特异性IgG可通过激活肥大细胞而参与FD的发病过程,但其具体的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5 MC与精神心理障碍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FD患者的焦虑、抑郁比例高达54.2%[23],与刘立芬等[24]的相关报道一致,说明精神心理因素与FD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焦虑和抑郁障碍是通过脑-肠轴的双向调节作用于胃肠器官靶器官,从而导致胃肠道运动、感觉、分泌和免疫功能的变化,两者相互影响表现为功能性胃肠病。而肥大细胞正是脑-肠轴的中间介质,在胃肠道中含量丰富且与胃肠神经关系密切,其可以释放多种介质调节胃肠道运动及内脏感觉。Yuan等[25]对48例FD患者采用焦虑抑郁量表和甲苯胺蓝染色来分别评估其心理状态和MC数量,结果发现,具有焦虑或抑郁的患者肥大细胞计数和脱颗粒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患者的焦虑或抑郁的评分与肥大细胞计数和脱颗粒率成正相关。以上结果证明精神心理障碍的患者可能通过影响肥大细胞计数以及脱颗粒率而进一步导致FD的发生。

6展望

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易反复发作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其致病因素较多且尚未完全清楚。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资源的浪费。目前认为肥大细胞参与FD的发生和发展。本文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了MC与FD的关系,为FD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以及进一步明确FD的发病机制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Drossman DA.The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and the Rome Ⅲ process[J].Gastroenterology,2006,130(5):1377-1390.

[2]Oshima T,Miwa H.Epidemiology of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in Japan and in the world[J].J Neurogastroenterol Motil,2015,21(3):320-329.

[3]仝甲钊,曲波,王蓓蓓,等.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3,21(8):679-684.

[4]Zagari RM,Law GR,Fuccio L,et al.Epidemiology of functional dyspepsia and subgroups in the Italian general population:an endoscopic study[J].Gastroenterology,2010,138(4):1302-1311.

[5]Oustamanolakis P,Tack J.Dyspepsia:organic versus functional[J].J Clin Gastroenterol,2012,46(3):175-190.

[6]Ghoshal UC,Singh R,Chang FY,et al.Epidemiology of uninvestigated and functional dyspepsia in Asia:facts and fiction[J].J Neurogastroenterol Motil,2011,17(3):235.

[7]Wang YL,Hou XH.Ultrastructure of mast cells with nonulcer dyspepsia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gastric liquid emptying[J].Chin J Clin Gastroenterol,2001,13(5):207-208.endprint

猜你喜欢
功能性消化不良
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效果观察
胃粘膜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关性研究
香砂六君子汤加味结合中医推拿调治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
柴枳理中汤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33例疗效观察
探讨较低剂量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
综合疗法治疗井下煤矿工人功能性消化不良47例临床观察
奥美拉唑联合西沙必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埃索美拉唑与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个性化护理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的运用及效果
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临床症状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