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国际交往理论与“一带一路”倡议

2018-03-08 21:18何喜均
人民论坛 2017年31期
关键词:倡议马克思一带

何喜均

【摘要】马克思国际交往理论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结合马克思国际交往理论,探索“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策略,目的在于加快沿线各国与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发展进程,同时以此为重要理论指导,建立起更为科学、合理的“一带一路”实施路径。

【关键词】马克思国际交往理论 “一带一路”倡议 全球化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马克思国际交往理论的四大主要内容

依托马克思国际交往理论完善“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路径,前提在于对马克思国际交往理论中涵盖的内容进行明确解析,马克思国际交往理论主要向人们阐述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国际交往与生产力之间相互影响,同时又存在反作用。生产力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决定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条件。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生产力则是国际之间、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最为直接的条件。世界各国之间的交往,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交往越密切,国与国之间的资本输出就越强大,带动彼此生产力发展的速度也会越来越快,这也是各国、各民族之间产生密切联系而串联成为有机整体的产物。国家间的广泛交往不断打破地域限制是时代发展的潮流之所在,若某一个国家在某领域有了创新,在扩大交往范围的情况下,这一创新成果的社会接纳度和发展壮大的几率就会大大提高,甚至可以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其次,世界交往能够将民族历史融入世界历史。以往人们主要把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认定为世界历史,随着“新大陆”逐渐被人们发现,资本主义扩散到世界各个角落,从而将世界连成一个有机整体。资本主义世界拉近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距离,加快了世界各国之间资本流通和资本汇集的速度,这样一来,国家和国际社会都普遍存在资本控制的共同特征,而各民族的特殊性则会逐渐消失。

再次,世界交往会推动共产主义的实现。世界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是推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到一起的重要条件。马克思与恩格斯二人一致认为,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交往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国家的资本实现最大化积累,这是剥削阶级最为丑恶的面目。世界上依然有很多不发达国家长期处于战火、灾难之中,常年的战乱造成社会经济停滞不前,资源损耗严重,这也导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日益减少,使其处于劣势地位。因此,世界交往能够拉动不发达国家及地区的经济,使这些国家与地区人民的基本意愿得到满足。

最后,国家和国际社会相互依赖,但依然存在不可避免的矛盾。在资本主义国家中,横向交往标志着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存在着资本剥夺的利益关系,因此,冲突、矛盾是在所难免的。

马克思国际交往理论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在当今社会局势之下,全球化发展正在不断延伸,当代中国正在以一种全新的姿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表现出更强的主动性。在和平发展时期,中国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谋求国际间的密切合作,与各国共同发展。

旧的国际秩序是以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为中心,建立起一套社会经济发展的秩序。随着世界一体化与多级化发展新时代的到来,自由、平等成为社会新秩序建立的前提,主体之间应保持平等互利的关系。旧秩序意味着西方殖民和侵略的产生,在全球經济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之下,旧的国际秩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追求经贸合作是国与国之间谋求经济发展的必然方向。经贸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研究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演变特点及格局,有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实现贸易畅通。“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了当今时代发展的主要潮流,本着尊重沿线国家主权的前提,通过发挥中国经济优势,加快沿线各国优势资源的开发,提高资源产出的效率,带动沿线各国经济快速发展,展现出中国对外开放的全新姿态。

国家之间的往来互通是促进彼此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条件。“一带一路”倡议的目的是沿线各国之间能够保持更好的往来关系,积极开展各类交往活动,在扩大交往面的同时增进沿线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一带一路”倡议明确指出沿线国家要参与分工,积极整合各国的优势资源,在发挥资源优势的同时推动中国及沿线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源较为丰富,但是在技术层面却相对匮乏,丰富的资源得不到开发利用,已经成为限制沿线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我国已经处于转型阶段,在生产技术不断完备的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弥补沿线国家技术匮乏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中国积极推行“一带一路”倡议,在带动沿线各国生产技术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能够有力促进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调整,实现中国社会经济的成功转型,最终达到互利共赢的目标。

“一带一路”倡议能够积极推动国际贸易链条、金融链条及产业链条的优化与调整,对改变国家整体经济布局的意义和影响尤为深远。不断扩大沿线国家产业链条,有助于国家之间产业经济的一体化。国际贸易链条的优化与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国与国之间的双边贸易关系,并推动沿线国家贸易关系向多边化方向发展,扩大交往范围,有利于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金融链条的优化与调整,有利于沿线国家金融行业保持健康平稳的发展态势;产业链条的优化与调整,无疑将会把沿线国家各个产业串联成一个发展链条,使沿线各国优势产业成为发展链条内部的一个节点,并以放射形式发展开来。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是马克思国际交往理论给予我们的启示

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演讲时提到:“各国要同舟共济,而不是以邻为壑。各国特别是主要经济体要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兼顾当前和长远,着力解决深层次问题。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创新驱动,进一步发展社会生产力、释放社会创造力。”世界各国都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但前提依然在于国与国之间要相互依靠、相互信任。我们要在加强国家间合作、交流的同时,不断寻求新的利益增长点,寻求各国利益最大公约数,从而把各个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要想实现世界经济的长足发展,最为基本的条件是与世界同胞同呼吸、共命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只有如此,才能实现世界资源的共享和世界各国之间的共赢发展。成果共享、消除隔阂,将有利于促使国家的发展融入世界的发展,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从西方初期的对外交往历史中可以看出,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是存在不平等关系的,无论是在经济交往还是物质交往中,国与国之间都很难实现平等,剥削、压迫现象更是屡见不鲜,但只有如此,才能满足西方国家经济利益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从根本上看,这种不平等的交往关系正是弱势国家和民族饱受经济摧残的主要原因。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建立一种平等、互利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是大势所趋。随着国与国之间互通有无,人们的交往也随之密切起来,社会经济的发展犹如海上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此时,中国率先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改变了中国以往被动融入世界的状态,中国正在向着主动探求与社会经济接轨、融合的方向前行。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①公丕萍、宋周莺、刘卫东:《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的商品格局》,《地理科学进展》,2015年第5期。

②邹嘉龄、刘春腊、尹国庆、唐志鹏:《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格局及其经济贡献》,《地理科学进展》,2015年第5期。

③《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新华网,2017年1月19日。

责编/王妍卓

猜你喜欢
倡议马克思一带
最有思想的句子
倡议书的写法
Happy Afternoon Tea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一带一路”:大美友邦
重庆在“一带一路”中的地理位置
重庆与“一带一路”的缘分
欧盟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新倡议
别开生面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