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汉”变身“技术大拿”

2018-03-09 07:11司丽华丁玲
北方人 2018年2期
关键词:细粉油箱成品

文/司丽华 丁玲

周洪吉语录:

“谁让我是党员呢,车间的工作,不论多难,都要无条件做完。要不哪对得起咱现在这个身份呢。”

“我都50多岁了,等退休以后,回想起在单位的日子,一定不能有后悔的事儿,所以现在分分秒秒都要好好地工作。”

“虽然一条软连接价格不高,但是生产过程中消耗量大,如果我每个班都能为车间做出一至两条软连接,到了年底,也能节省出一笔不小的费用。节约这种事嘛,就应该从小事做起。”

“既然身为班长,就应该了解各岗位工作的内容,如果连这些都不了解,我怎么能在工作中更好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呢!”

“你既然来上班,就要有个上班的样儿,万一出了安全事故,影响的不光是你个人,而是咱们这个整体。”

周洪吉,大庆炼化公司聚合物二厂聚合二车间运行二班班长,工人技师。作为车间最早的工人技师,工作多年来,周洪吉凭借自己精湛的技艺,从最初的加碱工成长为卓越的工人技师。

学手艺——一年磨破了三套工服

“我现在一听设备的声音,就知道大概哪里出问题了……”这样的境界,可是经过千锤百炼才能达到的。

2005年周洪吉刚调到聚合物二厂,在聚合二车间干的是加碱岗,简单说就是把25公斤一袋的烧碱搬上电梯,运到加料口开袋倒碱。在常人眼里,这项工作简单又繁重,是又脏又累的体力活儿。一年下来,工作服被他磨破了三套。这么辛苦的工作,可周洪吉却不当回事儿,每天加完碱后,他就把心思用到林林总总的设备、管线上,一头扎在装置现场边问边学习,还不时记着各岗位的操作要点和经验技巧。一开始,一些老师傅嫌他粘人,但是慢慢地,师傅们发现,周洪吉凡事问过一次,就会举一反三。不知不觉中,他的操作技能突飞猛进,在车间员工里已经出类拔萃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只有高中学历的周洪吉,从当初干“体力活”的加碱工迅速成长为副操、主操、助理技师,再到现在的党员班长、工人技师。近5年里,他先后4次获得公司劳动模范光荣称号,成为了大家敬佩、学习的榜样。

巧心思——一双“巧手”提高工作效率

一个下午,周洪吉正在包装岗帮忙把成品打包入库,突然,对讲机传来干燥岗康文祥急促的呼叫声:“13线二次造粒机偷停,现场堵料,请求紧急支援!”周洪吉二话没说,马上赶过去。刚从水解机熟化后的胶体不仅滚烫,还带着刺鼻的氨味,现场操作空间小,又没有专用工具,周洪吉只能侧躺在造粒机下方的水泥地上,用手将堵料往外掏。由于物料已挤成坨,一次根本掏不出来多少,不一会儿,周洪吉的眼泪和汗水“汇成了河”,衣服也湿透了,口罩、眼罩、手套上也糊满了物料。3小时后,堵料终于清理完毕,生产线恢复正常。“这可不是办法,人遭罪,效率还低,本来能回收的胶体都白白浪费了。”周洪吉来到造粒机前盯着进风管和观察口,心里渐渐有了方案:利用车间现有的废旧材料,做一个小巧实用的清胶小耙子。这使清胶工作从3小时缩短到1个小时,胶体的损耗率也从20公斤降到5公斤。

自此以后,在车间的大力支持下,周洪吉的小发明源源不断地收入到工具柜中:有清理单体结晶的锵刀,有清理操作间受潮干粉的刮板,还有清理返料风机结块的“搂子”等。称手的小工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车间的标准化上来了,大家伙受益了,周洪吉“巧手技师”的尊称因此得名。

肯钻研——小制作降低成本增效益

软连接是聚合生产装置广泛应用的一种辅助件,更换频次高、用量大。由于是非标准件,单件成本很高,每年的更换费用都将近3万元。周洪吉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动起了自己制作的心思后,就开始找耐磨的材质,最后盯上了车间的废滤袋。原料有了着落,他又买来一台价值198元的修鞋缝纫机,工作之余做起了“兼职裁缝”:现场量尺、划线、裁剪、缝合都是他亲手完成。由于滤布材质硬,还得加厚处理,他手上磨出的血泡结成了老茧。现在,车间大部分软连接都出自周洪吉之手。

经过他不断的革新和完善,不同规格的软连接量身定做、应有尽有,个个接缝齐整、模样板正、大小适用。“T”型软连接,应用于包装系统细粉料斗,完美优化细粉输料螺杆;“楔”型软连接,应用于干燥器与旋振筛入口连接处,成本低且密封性好;“圆柱”型软连接,应用于包装系统成品混料器入口,常用也耐用;“长柱”型软连接,应用于成品缓冲罐出口,降低带式混合器故障维修时对成品包装的影响……有心人算过一笔账,他每年利用废料制作的软连接超过30个,粗略算来,已经为车间节省费用超过10万元。

周洪吉不但在这些软连接上动脑筋,还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活学活用设计出了“H型细粉分布器”,使车间成品中平均细粉含量提高了1.5-2.8个百分点,按年成品产量1.5万吨推算,每年至少可将195吨细粉转化为成品产量,可创造经济效益近53万元。这项发明获得了公司2015年度技术创新二等奖。

看着自己的成果应用于车间并取得了效果,周洪吉越发的爱钻研琢磨了。他将旋振筛下料三角区原盖板一分为二,一半加上合页方便观察和回掺,另一半改为桶壁下料板,降低了对旋振筛下料口软连接的磨损;他看到水解机检修大盖拆除时安全防护带比较单薄,就从家里带来绳子编织成防护网,防护效果得到了很大提高;他还利用废弃的醋酸桶制作成了撮子,据说使用了一年还没有损坏……

善攻坚——带领班组完成“艰难险重”任务

2016年8月,三年一度的装置大检修工作拉开帷幕。在大检修停线前,车间将研磨油加油箱清淤工作交给了他,这个工作在车间是出了名的难活,由于清淤工作需要利用蒸汽进行蒸煮油箱,且第二天公用工程就要停供。时间紧任务重,很多人听到这个工作直摇头。可周洪吉接到任务后二话不说,带领班组员工直奔生产线,因空间狭小不能使用工具,又为了保证现场卫生,他们就蹲在距离地面仅10厘米的导淋旁,弯着腰用撮子接油箱淤泥,一蹲就是4个多小时,4个加油箱共接出约1.2吨淤泥。油箱清理干净了,周洪吉却因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双腿麻木难以起身,大家看到他都非常心疼,可他风趣地说,这次“蹲点”工作非常完美。

检修期间,他们班组承接到了十四线水解聚合釜16个氮气阀拆装、16个氮气喷嘴更换、4台水解机、4台聚合釜挂壁物料清理、润滑油箱加油换油工作,量大而繁重。班组有人嫌脏有人嫌累,畏难情绪较多。周洪吉既当“司令”又当“政委”:“这活你不干他不干,但总有人干,往哪儿推?”这设备咱也班班用,这活咱自己干用着也放心。这话在理儿,员工信他。

常年的挂壁料板结在水解机内部,一砸一个白点,周洪吉与班组员工钻进里面,一面忍耐四五十摄氏度的高温烘烤和呛人的氨气,一面边干边琢磨窍门,称手的工具斧、凿、锤、锵刀齐上阵,硬是把物料一点儿一点儿抠出来;水解减速机油箱挨个儿换油,废油装满180公斤的油桶抬走好几个,100公斤一桶的新油抬上三楼水解平台16趟,他们满身油污,腿疼胳膊酸,没人喊苦叫累拖后腿……周洪吉干活实诚、着急,有人向他抱怨辛苦,周洪吉憨笑着说:“干完不就歇着了嘛!”想想他每次都是第一个冲上去,最后一个下来,员工服气。

这就是周洪吉,一位51岁的普通生产一线班长,心怀忠诚,对事业敬重如山。

猜你喜欢
细粉油箱成品
柴油车型燃油箱负压补气功能的分析
米糠粉对面团流变学特性影响研究
剥片机在催化裂化催化剂回收细粉研磨中的应用
镁砂细粉粒径对镁碳砖物理性能的影响
高炉半闭式液压油箱的开发和应用
双金属复合管专用新型自动化联动油箱装置
拖拉机油箱的常见故障与维护管理
2017年1—4月热带作物及其成品进出口情况
2017年1—3月热带作物及其成品进出口情况
2017年2月热带作物及其成品进出口情况(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