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报道两会热议修宪

2018-03-09 05:20刘华辛斌白云怡李司坤郭媛丹余鹏飞柳玉鹏
环球时报 2018-03-09
关键词:修宪修正案草案

●本报驻日本、新加坡特约记者 刘华 辛斌 ●本报记者 白云怡 李司坤 郭媛丹 余鹏飞 ●柳玉鹏

“两会热议修宪,修宪关系全国”,香港《大公报》说,毫无疑问,修宪成为本次两会的议程焦点,也令两会受关注的程度倍增。离11日全国人大投票表决宪法修正案草案越来越近,各代表委员的相关讨论受到广泛报道。代表委员们认为,这是自1982年宪法公布施行以来的第五次修改,也是幅度最大的一次修改,体现了新时代的特点,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8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现阶段中国的内部和外部复杂性决定,加强中央权威,肯定有其合理性。无论是欧美还是亚洲,在现代化的高速成长期,实际上都处于一种“强政府”的状态之下。

修宪体现党和人民的共同意志

“习近平谈修宪,称草案形成过程中充分发扬民主”,香港电台等媒体8日报道称,国家主席习近平7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人大广东代表团全体会议。习近平表示,他完全赞同宪法修正案草案,强调对我国现行宪法作部分修改,是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宪法修正案草案在形成过程中充分发扬了民主,集中了各方面智慧,体现了党和人民的共同意志。马来西亚《南洋商报》8日报道称,习近平出席广东代表团会议期间笑容满面,为草案形成过程中发扬民主感到自豪。

“修宪内容曝光”,香港《晴报》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5日就宪法修正案草案作出说明。王晨表示,去年9月,亦即中共十九大召开前,习近平主持政治局会议时决定启动修宪,并成立由张德江、栗战书、王沪宁任正副组长的修宪小组,从去年11月开始向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征求修宪意见,结果得到各方一致赞同。

许多外媒报道了两会代表委员对修宪的支持。美国《纽约时报》8日报道称,周一,当一名立法官员说明宪法修正案草案时,代表们两度鼓掌。法国国际广播电台5日报道说,中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今天向会议说明时强调,中国广大群众一致呼吁修宪。人大会场两次掌声雷动。日本NHK电视台采访的辽宁省一位人大代表说,“这次修宪符合民意,现场的掌声正是中国人民民心的反映”。一位来自四川省的代表也表示,“修宪是现代中国迈向新时代的发展必要”。美国《华尔街日报》在报道中引述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的话说:“宪法修正案草案反映了人民的意志。国家主席任期必须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日本《每日新闻》报道称,中国领导人肩上担负着13亿多人民的发展重任,而宪法修正案草案进一步巩固了中国的政治稳定。

《环球时报》记者在两会上感受到代表和委员们对修宪的赞同。全国人大代表、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何雷8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集体采访中表示,中国已经14年没有修改宪法,14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无论在实践上,理论上都有很大的发展。这些好的成果要通过宪法固定下来,坚持下去。

全国政协委员李大进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宪法的21处修改建议中,有十一条涉及机构的变化,“一府两院”变成了“一府一委两院”。“在过去5年中,中国部级以上及其他中管干部里出现了超过400个腐败分子,这意味着中国需要一个比局限在党内主要着眼于党纪的部门更强有力的机构,来专司反腐和对公职人员的监督。而‘一府一委两院这样重大的转变,应该也必须在宪法这样的根本大法中有所体现。”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中央委员会常委杨关林对《环球时报》记者说,随着时代的进步,相关体制机制也应该做出相应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宪法的修改也是一种历史必然。”杨关林在谈及有关国家主席任期限制的变化时称,自己认为这一改动同样是时代的要求,将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中国的前进道路不取决于外国人的一厢情愿”

“今日俄罗斯”电视台报道称,中国全国人大正在讨论修宪,对此,俄罗斯的中国问题专家叶夫根尼·格拉齐科夫称,目前中国领导人面临一系列重要任务。2021年建党100周年前,将消除贫困,建成小康社会。对外政策上,在国际舞台上让中国担当世界大国的角色。

因此,中国修改宪法是有客观原因的。

印度作家潘卡吉·米什拉7日在美国彭博新闻社撰文说,中国的前进道路不取决于外国人的一厢情愿。米什拉在文章中说,对于中国的修宪内容,有西方的声音暗示“中国正进一步滑向威权主义”。这种说法是由于他们不了解中国现代历史的经验教训:清王朝结束后,所有的中国政权都努力巩固中国主权,努力追求国家的财富和国力。欧洲国家并未经过中国和印度现在经历的经济发展阶段。自感落后的中印两国现在正在竭力赶上“历史的赢家们”。他们吸取西方的理念和科技,甚至思想中有益的部分。但是,他们坚决走自己的政治议程和社会道路,议程和道路都取决于本国经济和社会矛盾,而非外国人一厢情愿的说辞。所谓历史别无选择,只能走向西方资本主义和民主,这是幼稚的异想天开。

新加坡《独立报》8日评论称,对主席任期限制的修改对中国是好事。可预期性和稳定性会给中国领导人所需的政治资本,推动亟待需要的金融和社会改革,包括稳定银行系统、进行资本分配与再分配,调整管理架构,应对不平等问题。这既对中国经济有利,也对地区和全球经济利好。

香港《南华早报》7日称,修改主席任期的限制,似乎是传递中国领导层的决心:继续推进反腐和经济改革议程。既得利益者已经成为进一步改革的羁绊,权力的集中对打击根深蒂固的既得利益集团是必须的。另外,成功的经济改革需要国家权力的运用。权力的集中可以增加经济稳定,减少风险和不确定性,同时提高经济效率。

台湾《经济日报》8日社论称,中国大陆此次要进行的改革覆盖面之大乃史上最广,与过往只改政府机制不同。这次改革涵盖党政军、人大、政协、司法机构,以及群体组织、社会组织和事业单位,显示这将是一场全社会的综合改革。改革工程之艰巨实属空前,这或许正是中共领导人下了决心,推动修宪的动因。

“让中央权威更加巩固,有现实的合理性”

香港《大公报》称,本次修宪草案最广为各方瞩目的地方,一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载入宪法总纲,二是把国家主席任期“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一语删去。任期撤限,只是为了健全党、国、军领导人“三位一体”的领导体制和更好发挥全面领导的作用,这一修改,不意味着改变党和国家领导干部退休制,也不意味着领导干部终身制。而中国共产党领导被定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并载入宪法总纲,从而在国家最高权力章程宪法中明确了中国共产党不可动摇的领导地位,则是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千秋万代福祉的根本大计。

“如果说1993年那次修改的意义是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写入宪法,对经济体制定型,那么这次修宪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写入宪法总纲,在某种意义上,是在完善或者追求政治制度的定型。”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杨光斌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作出上述表示。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认为,宪法是现代国家的根本大法。对任何国家来讲,宪法既要稳定,同时也要与时俱进,适应新情况,这是世界各国的通例。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40周年,进入到“强起来”的新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各方面情况都比较复杂。金灿荣认为,无论是欧美,还是东亚的日本,在现代化的高速成长期,实际上都是处于一种“强政府”的状态之下。反之,掉入中等收入陷阱中的国家,往往都是政府力量不够强的。

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学者冯钺告诉《环球时报》,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看,美国宪法本身虽然几乎未改动,但它有二十几个修正案,差不多十年左右就要根据时代变化进行调整。我国宪法虽经历几次修改,但总的大原则没有变。中国的国体、政体、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等等基本原则不变。现在要对宪法进行一定的修改,是为了中国快速和更好地发展。“根据时代需要,在大原则不变的情况下,作出这种调整是必然的,也是有益的。”▲

猜你喜欢
修宪修正案草案
人大常委会审议“港区国安法”草案
普京:修宪不会导致寡头政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摘要
梅保住脱欧协议决定权
日本将加大对性犯罪的处罚
修宪公投
电子商务法草案首审
更正
延期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