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使用卡通图案 有效发展数学素养

2018-03-09 19:03丁维虎
江苏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使用策略核心素养

【摘 要】调查发现,教师对苏教版教材中的卡通图案存在不闻不问或一知半解等问题。苏教版教材中20种形态各异的卡通图案有着丰富的意义,教师合理使用卡通图案,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使用卡通图案时,应注意:对大卡通的提示语重在参照使用,引导感悟;对小卡通的提示语重在理解意图,提升素养;在教学的总结阶段,重在让学生说收获、谈体会。

【关键词】卡通图案;使用策略;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01-0039-03

【作者简介】丁维虎,南京市长城小学(南京,211505)副校长,高级教师,南京市数学学科带头人。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设计编排了20种或活泼可爱,或夸张幽默,或和蔼可亲,或专注认真的卡通图案。这些卡通图案,因其率真的童趣化、手法的拟人化和幽默表达,能给儿童心理上带来一种快乐向上的情绪体验。不仅如此,它们还带有鲜明的标识意义,使人一看便知,且印象深刻、过目难忘。现以苏教版教材为例,谈谈笔者对小学数学教材中卡通图案使用的幾点看法。

一、卡通图案使用现状的调查研究

笔者对所在学校20位数学教师和工作室16位成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目前,一些教师对卡通图案的认识和研究还不够深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无视卡通图案,对其不闻不问。

约有70%的教师没有关注教材中的卡通图案。他们认为,出现卡通图案只是为了让教材不再枯燥、单调,是为了拉近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数学本身没有什么联系,对数学教学没有什么作用,教师没有必要关注。

2.知道卡通图案,对其一知半解。

约有25%的教师知道卡通图案形式活泼,也能大致区分出豆荚和茄子代表的是教师,萝卜和番茄代表的是学生。并能做到:见到代表教师的卡通图案说的话,就当作教师在提问题,让学生回答;见到代表学生的卡通图案说的话,就当作教师想让学生说的话,如果本班学生说不出来或说不齐全,就通过配套光盘播放出来,或者让学生打开书读一读。在这部分教师眼里,卡通有了区别身份的功能。

3.把握卡通图案设置意图,强调课堂对话。

只有极少数教师能正确把握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把卡通图案当成教材表达的新颖改革手段,能分辨出标识类卡通和角色类卡通。知道标识类卡通的出现意味着每一板块不同的作用与意图,提示自己在教学中要注意区分。知道看到角色类卡通就要注重师生对话,让学生在课堂的真实对话中参考、比较卡通语言,适时启发学生的思维过程。知道例题中的角色类卡通属于参考性的依据,而不是课堂表达的实然。

二、卡通图案意义分析研究

根据卡通图案所在教材不同的板块及其作用,笔者将它们分为标识类卡通和角色类卡通,分类整理如下:

1.标识类卡通意义。

(1)目录中卡通标识意义。黄色球形象(如图1)代表“综合实践”;粉色五角星形象(如图2)代表“探索规律”。

(2)正文中卡通标识意义。“五根黄色指挥棒与中文数字的组合”(如图3)代表“第几单元”。

(3)单元中卡通标识意义。用在不同场景中的可爱动物——小鸡代表不同的栏目:“带数字的小鸡”(如图4)代表“例题”;“开小汽车的小鸡”(如图5)代表“试一试”;“拉板车的小鸡”(如图6)代表“想想做做”;“打网球的小鸡”(如图7)代表“练习”;“带问号的小鸡”(如图8)代表“思考题”;“滑雪的小鸡”(如图9)代表“复习”;“执笔画图的小鸡”(如图10)代表“动手做”;“开火车的小鸡”(如图11)代表“你知道吗”;“乘帆船的小鸡”(如图12)代表“综合与实践”。

2.角色类卡通意义。

弯着身的茄子卡通、拿尺子的豆荚卡通、叉着腰的玉米卡通和戴眼镜的白菜卡通(如图13)等形象,被许多教师称为“大卡通”(下文称“大卡通”),成了教师的卡通形象。这些卡通图案能帮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提示教师如何教、如何组织学生学,提示教师哪里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所在。而抱着脑袋的萝卜卡通、拿着铅笔的番茄卡通、张开双臂的辣椒卡通以及张开嘴巴的蘑菇卡通(如图14)等形象,被许多教师称为“小卡通”(下文称“小卡通”),它们成了学生的卡通形象。这些卡通形象或说出自己解决问题时的思考和方法,或说出自己的困惑和疑问,或说出自己发现的学习成果,或与别的同学展开讨论和交流,等等。

三、卡通图案使用策略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这些卡通图案,除了具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鲜明的提示作用外,对于教师把握教材、用好教材、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下面,笔者代表教师和学生形象的大小卡通图的使用,谈几点看法:

1.对大卡通的提示语重在参照使用,引导感悟。

大卡通代表教师的角色和学生互动,或向学生提出问题,启发他们思考;或安排学生活动,引发他们动手、动口;或直接讲解有关的知识,为学生做必要的解疑。因此,教师要尽量参照使用大图标的提示语,以突出教学中的重点或难点。同时,由于教材版面的限制,大图标的提示语不能过多,这就需要教师在“参照使用”已有提示语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经历探索过程,启发、点拨学生理解知识要点,感悟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比如,三上《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例2中,西瓜每箱48元,大卡通玉米老师发出的提示语如图15所示。上课时,教师应该像辣椒卡通和蘑菇卡通提示的那样引导学生思考,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估算。但又不能止于此,除了要组织学生说出估算的不同算法以外,还要在黑板上呈现学生的不同思考过程,把估算与前面的口算结合起来,让学生既会口算也会估算,这样才能达到教材的要求。

2.对小卡通的提示语重在理解意图,提升素养。endprint

猜你喜欢
使用策略核心素养
浅议初中语文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微课技术的使用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数学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的使用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