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家传人谭孝曾、谭正岩:“严”字就是家规

2018-03-10 08:17
北广人物 2018年9期
关键词:科班谭鑫培谭家

谭孝曾、谭正岩在节目现场

京剧谭派艺术是中国最早创立的京剧流派,如今谭家七代人一脉相承,从谭志道、谭鑫培、谭小培、谭富英,到谭元寿、谭孝曾、谭正岩,全部从事京剧行业,这在京剧史上是非常罕见的。京剧到现在二百年,谭家可以说是完全贯穿在京剧史里的,有人说谭家的历史是一部浓缩的京剧史。近日,京剧世家——谭家传人谭孝曾、谭正岩双双被邀请,走进央视《谢谢了,我的家》,讲述了他们的成长故事和独特的“家风家教”。

“小子,记住了,有屁股不愁挨打”

说起小时候印象最深的一句话,谭孝曾提到祖父谭富英的一句话:“有屁股不愁挨打,砖头瓦块还有翻个儿的时候。”

当时才20岁的谭孝曾,在戏剧事业上并不很如意,甚至有些气馁。爷爷谭富英注意到了他的变化,问他最近为什么情绪不高。谭孝曾便说,没有什么戏唱,也没有机会登台,感觉学了这么些年没有登台的机会,心里不痛快。谭富英只对他说了一句:“小子,记住了,有屁股不愁挨打。”

戏剧舞台容不得半点马虎,掺不得半点假。要出成绩没有捷径可走,必须得“每天长在练功厅”。谭孝曾每天给自己定下规矩:早起必须要吊嗓子、必须拉戏、必须练功。他说:“我们一坐就是子午相,很少冲着观众坐的,这些细节慢慢就成了生活习惯。”

谭正岩说,这种状态,在戏班里都被称作“戏癌”,真到了“戏癌晚期”,往往都把舞台的东西搬到生活里。谭孝曾就这样一直记着祖父的话,不怨天尤人,时刻练习。从20岁坚持到50岁,坚持了三十年,终于凭自己的努力在京剧界闯出名堂,让更多的观众认识他、了解他、喜欢他。

“打你让你练好,是给你塞钱的”

虽说谭家是京剧世家,但七代人全都出自科班和戏校,全因着一句“不打不成戏”。干戏剧艺术这行肯定要吃苦受罪,但小孩比较缺少自觉,需要一些“惩罚性”的东西。可家长往往心软,下不去狠手,就出不来人才,所以要送到科班戏校“挨打”。当初谭富英进富连成的时候,学校不敢收,谭鑫培谭大王的孙子怎么对待、怎么要求都是件难事儿。谭鑫培就亲自送孙子谭富英进富连成,跟富连成的人说,你们怎么要求别的孩子就怎么要求他,不但得要求他,还得比别的孩子更严格。谭孝曾的父亲谭元寿也是如此,别人挨10板子,他得挨15板,算是特殊照顾。谭元寿曾经还回家找父亲谭富英“告状”,说手被打了、屁股被打了,结果谭富英说,你吃的这些个苦连我的三分之一都没有。这每天练功,就跟“上刑”一样,挨打是家常便饭,打完了还得继续练。虽然苦,但谭孝曾和谭正岩谈起科班生活,都是带着一颗感恩的心。谭孝曾说:“老师打你,让你练好,是给你钱的。”

学好一身本事,谭家子孙才能更好地传承京剧艺术。没有科班的磨炼,我们今天也听不到他们这样大师级艺术家的表演。在谭家这样一个艺术和传统结合的家庭,“严”字就是家规。不是令行禁止的古板,是一点一滴渗透到生活细节中去的严苛。不只是在家里,登台演出也“别想得到夸奖”。有次谭正岩唱《四郎探母》一折,演完在后台卸妆,父亲谭孝曾从台下过来对他说:“今天不错,你爷爷特高兴,一会儿过来夸你了。”结果等爷爷谭元寿来了,理都没理他,对化妆间其他的演员道了一圈辛苦,扭头就走,给谭正岩晾那儿了。谭孝曾说父亲谭元寿就是这么一个人,从不当面夸人。不只是谭正岩,谭孝曾十岁从艺到今年69岁,快六十年了,在他父亲谭元寿眼里,也只是还行、不错,仅此而已,没有一个“好”字的夸奖。直到2015年中国电影110周年时,由谭鑫培主演的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被重新翻拍,谭孝曾和谭正岩都参演了这部电影。2017年,谭元寿看完首映后,落泪了,回家便对谭孝曾说:“孝曾,我没有想到你的艺术有这么大的飞跃和提高,我放心了。”谭孝曾说,“听到这句话,觉得这辈子值了”。那天,他给父亲下了两次跪,父亲哭,他也哭,那是发自内心的激动和欣慰……

猜你喜欢
科班谭鑫培谭家
“新科班戏曲学校”
汽车装配线在线返修策略重组研究与实施
谭鑫培的“妙招”
民国北方京剧科班的发展流向及与“外江派”关系论衡
谭鑫培的“妙招”
她混进了“科班”情感骗子群
谭鑫培带头起哄
谭鑫培带头起哄
几种胺类固化剂对环氧树脂固化行为及固化物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