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竞争力:拼高度还是拼创意

2018-03-10 22:06赵渌汀
新城乡 2018年2期
关键词:湾区新城城市群

赵渌汀

在“城市群”代表过去、“湾区”指向未来的时代,如何在搞活湾区经济的同时,创造出更多的湾区文化、湾区创意和湾区精神?

在一个湾区、高楼、新区和创意园扎堆的时代,我们无比关心一座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高度和广度,却无意间丢失了一座城市本该有的热度和温度。

指向未来的“湾区”

改革开放至21世纪前十年,中国城市有个关键词叫“城市群”;如今,中国城市多了一个关于未来城市竞赛的关键词,这个词叫做“湾区”。

从湾区经济、湾区文化到湾区创意、湾区竞争力,近年来,不断抢占舆论和规划版图高地的“湾区”实现了弯道超车,对城市区域经济和战略格局产生影响。

长三角的升级版叫“环钱江口湾区”;珠三角的升级版叫“环珠江口湾区”,或“粤港澳大湾区”……

从城市语言学的角度看,湾区的概念清晰易懂:与海湾接壤的陆域地区,及其相邻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这就是湾区。这个玩起“海湾”“港湾”和“岛屿”概念的“精细化城市群”,集聚了互联网时代的高阶层精英,被城市专家视作未来区域竞争力的直观体现。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陈耀曾表示,未来城市群之间的比拼,将集中体现在湾区发展的PK上。

2017年,国家发改委拟启动珠三角湾区城市群等规划编制,而珠三角湾区城市群GDP总量将在近年达到1.24万亿美元,这个数字超过了西班牙(1.19万亿美元),且无限接近俄罗斯(1.32万亿美元)。虽然珠三角湾区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仅次于东京湾区、纽约湾区和旧金山湾区的第四大湾区,但中国湾区城市群在环境配置、科研创新、文化包容等方面与国际型湾区仍然存在不小差距。

在“城市群”代表過去、“湾区”指向未来的时代,如何在搞活湾区经济的同时,创造出更多的湾区文化、湾区创意和湾区精神?中国各大湾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高度竞赛”的时代仍未过去

城市建筑的“高度竞赛”固然是个老话题,不过年年都有新聊法。

据说,国内各城市的第一高楼都有个霸气的名字:北京的叫“中国尊”,上海的叫“中心大厦”,广州的叫“东塔”,苏州的叫“国际金融中心”……

不说那些挺立的摩天大楼玻璃幕墙有可能增加热岛效应,也不说高楼们动辄上百万元的维护费,仅凭超高建筑物在防火抗震方面的隐患,就不得不被城市规划者关注。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田宝江在4年前曾表示,自己坚信国内城市出现的“追高”热潮,会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摩天大楼认知的深入而慢慢冷却,并逐渐趋于理性。

如今,城市“高度竞赛”的时代看似已经过去,但比拼建筑物“个头”和“能耐”的想法和思维,仍然固化、局限着国内每一座城市的正常发展。有调查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如果武汉把建造那座606米高的摩天大楼的资金用来做民生工程,可以直接解决约6万户居民的住房困难(50万元/户),或者可以对好几条街道进行升级改造。

这也反映目前城市发展中的一大奇葩怪象:塑造高光形象的城市前(钱)途论大行其道,而关于每个市民切身利益的城市幸福观却鲜有人提。

旧城失“趣”,新城失“控”

旧城失“趣”,新城失“控”,这是近年来国内城市规划发展过程中的一大乱象。

近几年,你随意去一个省会城市,都会发现那里上演着主题为“旧城改造、新城开发”的城市发展大跃进。所有的破旧民居都是落后的,所有的文保建筑都被推倒、拆除,厚重的老城区成了砖块乱堆、瓦砾四散的大工地。

旧的要改造,新的自然要建起。统计数据显示,“十二五”时期,全国城镇建设用地增长约20%,远高于同期城镇人口11%的增幅。在那些刷满“新区置业,白领首选”标语的新城区商品住宅广告栏里,在誓做大城市配套卫星城的豪言壮语里,在新区规划一个接一个批复、新城楼房一层接一层盖起的城市里,“新城新区”被当作城市竞争力的有力筹码,在一轮又一轮摊大饼式的造城运动中被“做大做强”。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曾为新城新区定过“七宗罪”:选址离老城较远、空间过大、成本过高、新概念频出、违背城市发展规律、随意性强、债务负担严重。“我们反对的是领导一拍脑袋(规划)几百平方公里新区,这个将来会造成资源严重浪费。”李铁说。

创意产业园泛滥

现代城市之间的比拼,同样体现在泛滥的创意产业园上。

北京不多建几个798和中关村类似的创意园,好像就配不上自己首都的风范;上海不多来几个田子坊这样的文创中心,好像就配不上自己国际大都市的地位……总而言之,一个城市不建几个上档次、有内涵且能玩概念的创意园,都不好意思和其他城市谈论和比拼城市竞争力。

在计划经济时期,以国有企业为主的各大厂区俨然一个个小社会,最大限度地容纳了食堂、医院、学校等公共配套资源。虽然老大院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渐渐瓦解消失,但不少人仍把“家厂一体、善结友邻”的良好氛围视为精神家园。

如今,一个又一个创意产业园希望在新时期承接老厂区“情感共享”的职能。只不过,在艺术设计、影视文化、动漫科技和高新孵化器的概念外壳下,创意园们偷偷改了标签:工厂不叫工厂,叫企业;厂区不叫厂区,叫园区;办公区叫创意社区,工业园叫智慧小镇。有人为一夜之间风行全国的创意产业园总结了这样的规律:创意口号很多,创意理念很少;创意“工厂”很多,创意企业很少;创意文案很多,创意氛围很少;创意概念很多,创意内涵很少。

事实上,不少进驻创意园的企业并不怎么呼应“创意”的名号:企业咨询、投资顾问、通信器材、健身科技、医药保健……本该成为主流的精英企业模式难觅,反倒是“大拼盘式”的公司厂家不断进驻,让国内不少创意产业园的意义止步于名字中的“创意”。

“包装概念固然重要,但一座城市的创意园应该提供实实在在的人才引进、环境改造、政策扶持和文化创意氛围的再塑造。而不仅仅是把园区装点得漂漂亮亮,然后把普通企业照搬进来。”某不愿具名的创意产业从业人员说。endprint

猜你喜欢
湾区新城城市群
湾区一起潮:时代中国深耕湾区22载 与湾区共成长
擎动湾区制高点,耦合前海价值圈!
李万雄:湾区引擎,空港之芯
广州南拓 发现湾区新机遇
珠江新城夜璀璨
一座新城的诗与远方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群一体化组织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