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消费情人节

2018-03-10 22:23宋念申
环球人物 2018年4期
关键词:贺卡情侣情人节

宋念申

去年这个时候,5岁的女儿从幼儿园回来,说老师比尔德夫人让所有孩子都准备Valentine。Valentine在中文里是“情人节”的意思。第一次听说儿童也过“情人节”,我还真有点纳闷。于是我问闺女:“老师让你们准备什么?要送给谁呢?”“小棉袄”说,比如做些很简单的手工啦,买点小礼物啦,全班所有人都会有。

来美这么多年,竟一直没注意到,“情人节”在美国已经发生变异了。在一般语境中,Valentine虽然仍是爱情、浪漫的节日,但在今天的美国,这个节日并不专属于情侣,父母、家人、朋友、同事之间都可以表一番“情”。在幼儿园和小学,它甚至成了孩子们的集体性节日。Valentine一词的含义也随之变化:它可以指我们在这一天送出的卡片和礼物,也可以指表“情”的那个对象。比如当天最流行的一句话会是:Will you be my Valentine(你愿意当我的Valentine吗)?此处的Valentine就很难翻译了:它的意思絕不仅限于情人。网上就有人回答:是你在这一天想表达关心的人,相当于跟他/她说,我很在乎你;甚至都不限于人,很多人的Valentine是自己的宠物。

说起来,2月14日的意义其实一直在变。这天是传说中的圣瓦伦丁(St. Valentine)殉道纪念日。据说和万圣节一样,圣瓦伦丁崇拜本有着异教起源,慢慢就融进了基督教血统。虽然号称可追溯到公元3世纪,但这一天成为公众节日,也不过就100多年历史;成为几乎地球人都庆祝的“情人节”,更是晚近的事情。而把这一天和“情人”消费挂钩,满世界玫瑰、气球、巧克力,在我看来是现代商业力量深入社会生活的结果。

有人觉得全民情人节体现了美国注重人情,尤其教育孩子从小表达爱心——也许有一定道理,但我觉得这恐怕不是唯一的解释。现在的节日,和文化、传统、习俗并不一定有那么强的关系。情人节在西方流行的过程,正是商业元素深度渗透社会生活的过程。节日刺激了礼物经济,也招来它过度商业化的诟病,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即使Valentine的意义变化了,它仍然摆脱不了消费色彩,不过是把对象从情侣扩大到更广泛的群体。根据8年前美国贺卡协会的一项统计,美国每年送出的情人节主题贺卡大约1.9亿张,而幼儿园、小学的孩子们在这天互换的卡片更有数亿之多。巧克力等糖果的商业收入则以数十亿美元计。

在东亚,特别是中国和韩国,情人节近年来日益流行。和美国的情况一样,背后是商业利益驱动。有人反对过情人节,理由是它是西方的,不是本土文化。其实消费主义无孔不入,到处发明传统,无问西东。中国商家还把七夕这个本来是祈愿、乞巧的“女儿节”,打扮成本土版情人节。结果呢?中国情侣们被忽悠得每年过两遍情人节,花两遍钱。所以呀,传统总是任由时代的需要而改造。endprint

猜你喜欢
贺卡情侣情人节
给妈妈的贺卡
假扮情侣
特别的新年贺卡
吵架
吵架
2016年情人节色卡
浪漫进行时
属于“我们”
尴尬的电子贺卡
情人节省钱有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