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应对研究

2018-03-10 19:41张春兰浦婧
现代交际 2018年3期
关键词:网络舆情自媒体高校

张春兰+浦婧

摘要:文章阐述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内涵并以南京城市职业学院为例,分析了网络舆情应对所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等,从而提出加强舆情监测预警、建立健全舆情引导机制、构建舆情应对指标体系等有针对性的策略,以期提高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应对能力。

关键词:自媒体 高校 网络舆情 策略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3-0007-02

一、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内涵

自媒体时代背景下的网络舆情,是当前社会自媒体得到广泛应用,很多事情都能通过互联网的传播发布在媒体网络上以及人们对事件所包含的认知、态度和情感的表达、行为的倾向,这些被统称为网络舆情。它大多是由现实生活衍生而来的,是人们将自身的情感倾向和事件场所扩展到网络上的一种新型产物。它受到当代高校学生的追捧。因网络舆情具有一定的虚拟性和广泛性,会开阔学生视野,同时对他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一定的影响。这需高校采取相应措施,引导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保证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文章以南京城市职业学院为例,通过对学生发展现状和院校舆情案例的分析,不难发现,高校学生关注的网络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国内外时政、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教育政策法规及管理类的问题;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之所以会受到大学生的普遍关注,主要与他们在社会所处地位和群体特征有关。首先,大学生处于学校和社会交集的群体,其对社会及时事变迁的关注度很高,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一旦这样的时政新闻出现,他们很容易对此信息给予积极评论和转发。其次,在校大学生通常都会在校学习生活,相关的教育政策法规和教育管理问题也是学生关注的重点内容。一旦相关的政策出台,会成为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最后,关系到学生学习和日常生活的话题,会对学生的权益产生一定的影响,很自然会引起学生的关注。

二、网络舆情应对现状分析

(一)取得的成效

1.积极利用新媒体技术

随着社会信息化发展的不断推进,新媒体技术被应用于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针对高校舆情应对主体的发展,开展应对活动或实行应对措施都必须依赖新媒体技术,适应自媒体发展环境变化,对工作进行引导,扩展信息获取的途径,对传播渠道进行挖掘,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受学生喜爱并广泛应用的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对舆情信息进行实时跟进,与学生保持同步思想,以便及时回应公众,对应对舆情危机的方法进行研究,致力于有效快速的解决办法。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对微博发展的管理,微博得到了进一步的规划和建设,完善了不足,推进了优化。在应对网络舆情的发展现状中,学校开始着手将新媒体技术与应对措施相结合,建立校园官方微博、微信平台,既可以及时向学生适时展示校园各方面信息,也方便掌握并可以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这有利于校方使用新媒体技术途径来有效地对学生的舆情进行合理疏导,保持信息的公开性和透明性,控制网络谣言的发生频率。还可以适时关注到舆情主体的思想及心理变化,有利于高校通过及时引导教化缩短并拉近与舆情主体的情感距离,有利于降低高校在应对网络舆情时所面对的压力,有效控制网络舆情所滋生的后果。

2.建立高校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

从目前来看,试行建立网络信息发言人制度,这为及时收集和掌握网络信息,建立校方与学生沟通交流的专门渠道。将网络平台途径搜集到的学生思想动态和潜在行动现状,通过整理、分析、归纳,第一时间提供给新闻发言人,并快速将其反映给主管部门,并对实际情况和问题进行处理,提高学生的满意度,促進学校的建设。

网络的谣言暴力对人心理发展和精神都容易造成一定的影响。学校在发展网络舆情应对建设的过程中,建设“论坛领袖”,精心筛选在校园网络上发表的帖子,解答学生所关注的重点问题,解释相关的政策。针对突发事件,学校的相关人员应第一时间作出反应,避免谣言的出现。这有助于学校及时处理突发事件,科学合理地应对网络舆情,争取到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纵观学校的管理现状,辅导员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部分辅导员开通微博、微信等,结合学生的成长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不仅方便辅导员向学生传达所需的信息,更有利于学生向其反映存在问题,促进了交流,增强了管理的实效。

(二)存在的不足

1.网络舆情研判不够及时准确

学校若要提高应对网络舆情的引导与解决能力,势必要认真分析和研究舆情的规律和特点,从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的分析和判断能力。随着自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推进,学校在进行舆情应对管理的过程中,对萌芽状态的舆情信息与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的舆情信息的搜索和收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还需要加强摸索和实践。

2.网络舆情引导被动滞后

学校在建立网络舆情应对工作的过程中,没有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引导机制,没有完善联动应急机制,在应对网络舆情事件时,应对反应较慢。此外,应对舆情议题的管理能力还有待加强,对意见领袖工作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还有在建设网络舆情应对机制的过程中,没有成立专门的检测机制和管理队伍,这对于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还有虽有相应的管理机制,却不能在具体工作中,进行科学的管理,使其失去作用效能。

3.网络舆情应对方式单一

随着近几年微博、微信、交友聊天APP等平台的迅猛发展,自媒体时代的迅速到来对高校在应对网络舆情这一新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可言语的挑战。如果不能科学地适应和应用自媒体技术,既会造成舆情危机又使学校面临棘手的其他矛盾问题,势必给学校带来负面影响,导致发展的停滞。目前高校在应对舆情的管理过程中,采用的应对解决方法还比较单一,还需要加强网络论坛、微博和博客等新媒体的应用能力。

(三)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应对不力的原因endprint

1.网络舆情监测技术尚不成熟

当前及时通信、视频聊天、现场直播、数字杂志、桌面视窗、触摸媒体、平台评价等等新媒体形态琳琅满目,这些平台上的信息可以说纷繁复杂、良莠不齐,单单依靠为数不多的技术检测人员,是不能使舆情发展被有效监控的,还需要监控人员掌握相应的检测技术和手段,避免信息漏查现象的发生。高校需要及时掌握各式各样的新媒体技术,利用这些途径和手段来了解和分析校方自身的网络舆情环境现状,提高学校监测网络舆情的分析应对能力,营造学校良好的自媒体环境。

2.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尚不健全

在自媒体时代发展背景下,高校以学生为主体的环境氛围,思维活跃的区域特点,提高了高校网络舆情应对工作的难度。因此,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把握舆情内容的复杂性,发挥网络的共享性,建立网络舆情应对机制,掌握一定的话语主动权。但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高校网络舆情具有较大的复杂性,要想有效避免负面情况发生,应加强对舆情的引导能力。但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尚不健全,引导的主体、主观因素、客体和客观因素都没有形成统一的体系,引导的方法也具有较大的局限性,这样容易出现很大的信息漏洞,使得高校网络舆情工作逐渐趋向复杂化,缺乏合理科学的引导机制就会影响相关工作的进展。

三、提高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策略研究

(一)加强舆情监测预警

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的应对能力,首先需要获取充足、准确的舆情信息,这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应对方案和决策起到积极的影响和作用。提高舆情应对主体的检测和预警能力,可以促进网络实时信息的全面获取,建立舆情的监控、汇集和研判、预警机制,可以促进舆情应对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网络舆情监测工作的开展,需要检测人员掌握监控技术和搜索引擎技术,形成较为完整的检测和评估指标体系,建立一个对知识技能和结构都有较全面认识的舆情监测团队,并且需要借助第三方舆情研判结构,对危机管理进行研究,从大量的网络信息中寻找出有价值的高校网络舆情信息。除此之外,工作人员还应该建立舆情热点的事件案例库和数据库等,对自媒体时代发展背景下的网络舆情特点和演变规律进行总结分析,作出及时的监控和预警。

(二)建立健全舆情引导机制

当前高校网络舆情可以说是社会关注度比较高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它的传播效益能为社会、政府和学校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当前我国处于经济发展新坐标这一特殊的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价值观、社会的热点和焦点、社会利益方面的矛盾、普遍问题、特定时期的现象问题等等方面,都有可能被一些特殊群体或个人变相利用,将其制造成网络谣言,通过自媒体网络平台传播,引起一定关注,甚至在肆意恶意传播后造成重大网络舆情事件,迅速蔓延滋生出不可想象的严重后果,对个人和社会都造成一定的消极负面影响。因此,应该针对这样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避免个体问题的公众化现象发生,使得局部問题全局化,简单问题复杂化,甚至导致普通问题政治化。因此,高校在加强舆情应对能力的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舆情引导机制的工作内容,积极进行有效的指导,建立健全引导机制,及时化解网络存在的危机,从而促进高校甚至是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构建舆情应对指标体系

缺乏高校网络舆情应对指标体系,始终是影响高校网络舆情应对工作推进的重要因素,它也是工作中的软肋。科学系统的指标体系,可以促进学校在应对网络舆情问题的时候,第一时间了解问题,促进有条不紊地开展舆情引导应对工作。根据自媒体发展的特点,它对舆情的应对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具体的构建引导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应该详细分化指标,选取四大一级指标,将二三级指标进行分化,尝试建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指标体系。与此同时,要想有效地增加直观性,就要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应对流程图进行着力的绘制,使高校网络舆情应对能力有效提高,进一步促进高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永灿,郭红明.高校辅导员网络舆情危机公关现状及应对策略[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

[2]唐亚阳,李亚斌.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2).

[3]郭红明,王永灿.微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4]杜坤林.“微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生成与干预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6).

[5]李昌祖,周杰,郑苏法.高校网络舆情及其研判的若干思考[J].江苏高教,2010(5).

责任编辑:刘 健endprint

猜你喜欢
网络舆情自媒体高校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全民记者团”:济南电视台与“百姓记者”的“握手”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