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俄语中“脚—нога”的文化语义对比分析

2018-03-10 21:38许涛
现代交际 2018年3期
关键词:转喻隐喻

许涛

摘要:人类对世界的认知起源于人体对世界的体验,这种体验会反映到表身体部位的人体词的意义中,这些意义往往带有厚重的隐喻性和转喻性。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的隐喻和转喻理论,对汉俄语中与人体词“脚-нога”相关的隐喻和转喻进行比较,分析两种语言中“脚-нога”所衍生的隐喻与转喻意义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关键词:脚-нога 语义对比 隐喻 转喻

中图分类号:H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3-0054-02

在日常生活中,人的身体与人的关系最近,人类往往从认识自身开始认识世界。由此,以人的身体体验为主体内容研究人类的心智和认知形成了当前认知语言学的一大热点。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人类所采取的基本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便是隐喻和转喻。隐喻和转喻除了是基本的语言修辞手段以外,更主要的是它们可以引起人们的联想,增强语言的魅力。“脚-нога”作为人体的部位词语之一,在各种语言中有关“脚-нога”的隐喻和转喻比比皆是。本文拟从认知视角对汉俄语中有关“脚-нога”概念的文化语义进行比较分析。

一、“нога”的语义分析

(一)“нога”的基本意义

俄语中的“нога”最基本的意义是指(人或某些动物的)腿,脚,如левая нога(左脚)、боль в ноге(脚痛)、опустить ноги(把腿放下)。以上示例中的нога有两个意义:1)指臀部以下部分直至脚掌为止,即“腿部”;2)指踝骨以下部分,即“脚”。(孙致祥,2003:997-998)“Нога”的所有隐喻和转喻意义都是由基本意义引申出来。

首先,由于“脚”位于人身体的最低处,我们把“脚”的概念扩展到许多动物、植物和无生命的事物上,指这些事物的最低处,正如字典中“нога”的第二个含义指(家具、建筑物、机器等的)腿、支柱、支脚,如передняя нога шасси(前起落架)、ноги стола(桌子腿)。其次,由于脚同时也处于身体的一端,因此我们可以用“脚”指许多物体的一端。如“нога кровати”(床脚)。

(二)方位隐喻

在人体部位中“脚”的地位十分重要,它起着支撑全身的作用。失去了脚,即使可以延续生命,但也会给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在俄语中由“нога”产生的方位隐喻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由于脚的位置比较低,由此,用“人向脚部扑过去的动作”表示“人的态度”。如кланяться в ноги кому(深鞠躬;〈转〉央求)。

(2)用“脚的慌乱步态”暗示“人的惊慌或着急的心理状态”,如“поднять на ноги кого-л.”(使惊慌、行动起来)。

(3)用“脚的一种状态”代指“身体的整个状态”,如спать без задних ног(睡得很死)、на ногах(站着;奔忙)。

(4)用“脚的行动”表示“身体的运动”,如“Одна нога здесь, другая там.”(快去一趟)。

(5)俄罗斯人眼中“右边”这一方位的地位要高于“左边”这一方位。这一传统观念也体现在俄语中。俄罗斯人认为早晨起床后先用哪一只脚着地就会意味着一整天会有怎样的运气,也就意味着什么样的心情。如встать с левой ноги和встать не с той ноги表示情绪不佳。汉语中则没有类似的说法。

(三)本体性隐喻

本体性隐喻是用关于物体的概念或概念结构来认识和理解我们的经验。(张书慧,2010:209)它在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中无处不在。比如我们可以把人的心灵当作一个实体,说“他的心灵很脆弱”。俄语中也有类似的用法。具体体现为:

(1)通过对“脚”的某些描写表示人与人之间的某种关系或地位上的象征,如:на дружескую ногу с кем(与……关系密切)。

(2)通过“脚”的具体形象去暗指人内心的心理状态或人的性格、品質以及对待事物的态度,如:стать на ноги(开始自立)、на тонкой ноге(彬彬有礼)。

(3)由于“脚”具有“支撑身体”的重要作用,让人联想到大树的根,由此引出“脚”代表一种“根基”,有无这个“根基”决定着人是否“踏实”,再进一步引申为“物质的力量”,如果这个“物质力量够丰富”,那么就暗指人的“生活很富裕”,如:почувствовать почву под ногами(感到踏实)。

与汉语相似的是,俄语中经常也会把“手”与“脚”放在一起使用,更形象地表现抽象的概念。同样,“跟着……的脚步走”,这个“脚步”象征着一种方向、目标或是标杆,由此可以引申到抽象事物的发展进程上来。如“с ног на голову перевернуть что-н.”(〈转〉本末倒置)、“идти в ногу со временем”(与时代并进)。(张建华,2006:543)

二、“脚”的语义分析

(一)“脚”的基本意义

现代汉语中表示“脚”这一概念的词有“脚”和“足”两个。在秦汉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脚”;“脚”表示小腿。魏晋以后,三者都表示脚,但在书面语中,多用“足”。汉语中“脚”的基本意义:“人和某些动物腿的最下端接触地面的部分,用以行走”(李行建,2011:663),如,脚面,光着脚走路等。

(二)隐喻所指

和俄语相似的是,汉语中也存在着大量与人体词语相关的方位隐喻,将人体部位的位置投射到其他非生命事物各部分在事物中所处的空间位置。(赵学德,2014:110)“脚”凸显的空间意义是“处于人体的最下端位置”,映射为物体的“最下部、底部”,从而产生了“底”是“脚”的隐喻概念。如:山脚,裤脚等。另外,对于人和动物来说,脚都是位于人体的一端,因此,我们可以用“脚”来指物体的末端。如:脚注,帆脚等。这一意义后来演变成可以表示方位的后缀,比如:前脚,前后脚等。endprint

脚起着支撑全身的重要作用,所以脚在指最低处的同时还包含着该部分的稳固、稳定整体的作用,从而也引申出打基础的含义,如:打墙角(比喻事先做好基础工作),挖墙脚等。

由于脚站的位置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脚”的概念又可投射到具体的方位域,可以指某个具体的地方。如:阵脚,落脚。脚的根基作用让人联想到物质上的力量,由此用以指称经济实力,物质资源等。如:大脚力的意思是大势力。根脚指家世、成分、出身、资历等。

(三)转喻所指

与俄语相比,汉语中有关“脚”的概念投射到更多的是抽象域,更多的是通过转喻来表示更多的事物。

为了使话语更加生动,汉语中常用人体的生理特征进行自身的比较。一个典型例子就是“手”和“脚”的连用,由于人的各种行动和动作主要是靠这两个部位发出,所以它们的水平代表了一个人整体的做事能力,从而体现了其性格特征。(赵学德,2014:109)此类表达非常丰富,如:大手大脚,指手画脚。除此还有其他类似的表达,如脚踏实地,露马脚等。

人类情感必然会在人体器官部位上得到生理反应和表现。因此可以通过脚的动作行为和生理反应看出人内在的情感世界。如:“手舞足蹈”表示高兴,“捶胸顿足”表示沮丧、愤怒、悲伤,“搓手顿脚”表示不安或不耐烦的心理等。

脚是身体的支撑点,是一种身体内部力量的体现,由此“脚”可以投射到“体力”这一概念域中。如汉语中的“脚”旧时可表示“跟体力有关的”,如:脚夫,挑脚等。脚位于人体底部,这种位置上的“低”会给人带来“低下”的感觉,由此“脚”一词又包含了“质量、品质差的”含义。如:蹩脚,落脚货等。

中国古代落后的农业文明产生了特有的小脚文化,古代女性以小脚为美。如今小脚现象不复存在,但有关小脚的词语却有了新的意义变化。如小脚女人现用来比喻胆小、保守、不敢放手做事的人。裹脚布现用来暗指文字或语言冗杂繁长,让人无法忍受。

汉语中还有一些关于“脚”的特殊用法,如用“脚”表示某种职业。赤脚医生指中国农村中经过短期训练不脱离农业生产的,能治疗小伤小病并做一些公共卫生工作的医务人员。此外,类似的表达还有“国脚”“脚下人”等。

此外,关于神话传说中所使用的“脚”的形象。如“赤脚大仙”指的是道教传说中的仙人。

三、结语

综上所述,汉俄两种语言中“脚”这一概念对于构造和理解许多观念都显得非常重要,并且存在着很大的相似性。“脚”的功能特征在汉俄肢体词语的词义取象中都占有绝对优势,这充分说明了人类认知的相通性。但同时我们也知道,由于不同民族之间各方面的差异,如地域、自然环境、文化传统、日常生活经验等诸因素的差异,必然会影响其身体体验,影响其民族认知的個性,进而其语言也会有一定的差异,从而产生了民族特征。民族间对经验的总结和对客观世界的看法的不同,导致了不同民族语言中的隐喻和转喻往往有不同的文化内涵。由此得出,汉俄两种语言中“脚”的相关隐喻和转喻意义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因此,通过隐喻和转喻的不同表达方式发现跨语言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也就不足为奇了。上述内容应该使我们认识到,人身体的部位在人类概念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不同民族身体部位词的对比研究,会有助于促进民族间共同认知感的形成,增强民族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尤其是对其中差异部分的研究,有利于避免文化冲突与误解,从而对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行建.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缩印本)[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663.

[2]孙致祥.俄汉搭配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997-998.

[3]张建华等.现代俄汉双解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543-544.

[4]张书慧,隐喻分类及其意义理据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0(2).

[5]赵学德.认知视角下人体词的语义转移研究[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刘 健endprint

猜你喜欢
转喻隐喻
爱的隐喻
英语读思言的隐喻意象与教学互见
A Cognitive Study of English Body Idioms in Textboo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ceptual Metaphors
论隐喻理论构建的参照维度及连续统
概念隐喻新类型中的认知机制探讨:共现性还是相似性
基于隐喻相似性研究[血]的惯用句
转喻式翻译理论对法律文本翻译的指导作用
多模态隐喻视角下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的幸福的认知解读
原型范畴理论视角下的汉语转喻分类研究
转喻视角下汉语中人体习语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