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汉语偏义复词中的羡余现象

2018-03-10 21:39王可欣
现代交际 2018年3期
关键词:现代汉语

王可欣

摘要:语言的表达形式与意义之间是不完全对应的,语言中的羡余现象便体现了这一不对应关系。本文将主要探讨现代汉语偏义复词的羡余现象,即在一些由两个意义相同、相近、相关或相反的词根组成的并列式复合词中,存在着只有一个词根的意义在起作用,另一个词根的意义完全消失或者只起衬托作用的现象。从两词根的意义关系角度考虑,可分为由意义相近或相关的词根组合而成的偏义复词的羡余现象和由意义相反的词根组合而成的偏义复词的羡余现象两种类型。值得注意的是,羡余并不等同于多余,该现象在构成双音节词、缓和消极语义、丰富表达效果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现代汉语 偏义复词 羡余

中图分类号:H1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3-0058-02

羡余一词原为信息论中的术语,而在现代汉语的研究中,我们认为:语言中的羡余现象,从根本上说,反映的是语形与语义不相配合的一种表现,具体说是指语言结构的形式大于意义表达的需要,亦是语形相对语义有所剩余的情形。①总体来看,在印欧语言中,羡余现象相对常见;但是通过对汉语大量语言事实的考察,我们发现,汉语在词汇、句法等各个层面也存在着大量的羡余现象。本文所要重点探究的是汉语构词层面的一种羡余情况——现代汉语偏义复词中的羡余现象。对现代汉语偏义复词的羡余现象的讨论有助于对偏义复词内部结构的理解,而且由于偏义复词词义与形式的不对应,往往会给人们,主要是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造成困惑,所以本项研究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偏义复词学习也将有一定程度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现代汉语偏义复词的羡余现象的表现、类型、特征及作用等角度展开论述,逐步探究现代汉语偏义复词中的羡余现象。

一、现代汉语偏义复词羡余现象的表现及分类

偏义复词是指两个意义相同、相近、相关或相反的词根并列组成词后,只有一个词根的意义在起作用,另一个词根的意义完全消失或者只起衬托作用的词,即只有一个语素表示意义的联合型复合词,又称“偏义词”。如:“家”“量”“户”“物”“记”“静”“歹”作为词根,单独考量是有实际意义的,但是在“国家”“质量”“窗户”“人物”“忘记”“动静”“干净”“好歹”这些偏义复词中,因为整词的意义已偏向一个词根, 即词根“国”“质量”“窗”“人”“忘”“动”“净”“好”在起作用,表達实在的意义,也是该词的全部意义,剩下的词根也就成为了羡余成分。“家”“量”“户”“物”“记”“静”“歹”在这些偏义复词中没有实在的意义,或是不必进入该词中参与意义表达,这些语言形式超过了意义表达的需要,是语义表达最小需要量之外所增加的成分。这种词语中语言形式相对语义有所剩余的现象,即为现代汉语偏义复词中的羡余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家”“量”“户”“物”“记”“静”“歹”等虽为羡余成分,但是却并非完全无用,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我们发现这些成分其实是不可或缺的,在言语表达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这一观点我们会在文章的第四部分进行详细论述。

接下来我们将对现代汉语偏义复词中的羡余现象进行分类介绍:

(一)由意义相近或相关的词根组合而成的偏义复词

如:妻子 窗户 国家 质量 人物

组成上面这组偏义复词的两个词根,意义均相近或相关,如“妻”与“子”,“国”与“家”。我们发现,“窗户”中有表示窗子和门含义的两个词根,二者意义相关,但是在现代汉语中,“窗户”一词中词根“窗”便可表示“窗户”一词的全部意义,词根“户”在这里不表示具体的意义,是一个典型的羡余成分。这便是由意义相近或相关的词根组合而成的偏义复词中的羡余现象。

(二)由意义相反的词根组合而成的偏义复词

如:忘记 动静 好歹 安危 睡觉 生死 存亡

组成上面这组偏义复词的两个词根,意义均相对或相反,如“忘”与“记”,“生”与“死”。我们可以看到,“睡觉”中有表示睡去和醒来的两个词根,二者意义相反,但是在现代汉语中,“睡觉”一词中词根“睡”便可表示“睡觉”一词的全部意义,词根“觉”在这里不表示具体意义,如果在理解“睡觉”一词时加入对于“觉”的理解,反而会造成对于词义的理解偏差。“觉”便是偏义复词“睡觉”中的羡余成分。这便是由意义相反的词根组合而成的偏义复词中的羡余现象。

二、现代汉语偏义复词羡余现象的特征

(一)现代汉语偏义复词的羡余现象是语言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表现

我们知道,语言系统会随着时间的发展而产生变化,作为语言建筑材料的词也在随之改变。现代汉语词汇是古代、近代汉语词汇的继续和发展。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随着人们实践领域的不断扩展,词汇在不断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大量新词不断产生,有一些旧词则被闲置;同时,词的语义内容和词的语音形式也不断地发生变化。②现代汉语偏义复词的羡余现象便是这一变化的典型表现。现代汉语中有大量的偏义复词来源于古代汉语,但是原古代汉语词汇中的一个词根不再表示实际的意义,便形成了羡余。例如:“妻子”一词,在古代汉语中词根“妻”和“子”均有实际意义,但演变至现代汉语,“妻子”一词偏指“妻”,“子”已无实际意义,变成了羡余成分。

(二)现代汉语偏义复词的羡余现象使得偏义复词的词义易混淆

一般情况下,偏义复词的理解对于母语者来说不是问题,我们这里提到的词义混淆,主要是针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而言的。大体上来看,由意义相近或相关的词根组合而成的偏义复词的词义较容易辨认,抓住核心词根,便能理解词汇意义;但是由意义相反的词根组合而成的偏义复词往往会给二语学习者带来较大困惑,表达忘了某件事为什么要用“忘”和“记”两个意义相反的词根组成的“忘记”?如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使用“安危”“生死”等词语?这些都会成为二语学习者学习偏义复词时的难点,现代汉语的偏义复词中的羡余成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扰乱学习者对于词义的理解。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词语的组合往往已经固化,在学习和理解这类偏义复词时,必须将多余的羡余成分排除在外,抓住表达实际意义的词根,才能准确地体会词义,减少错误。endprint

三、现代汉语偏义复词羡余现象的作用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羡余并不等同于多余。多余是指不必要的,无用的。但是羡余分为积极羡余和消极羡余,消极羡余可理解为多余,但是积极羡余作为汉语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现象,其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接下来我们将主要从语音、语义、语用等方面来分析现代汉语偏义复词中羡余现象的作用。

(一)构成双音节词,使音律和谐流畅

汉语词形简短,古汉语单音词多,发展到现代汉语,逐渐趋向双音节化。③偏义复词中的羡余现象便是汉语逐渐双音节化的反映。一些单音节词虽然表意清晰,但若无双音节形式,便无法自然得体地表达出语义。偏义复词中的羡余成分,虽然不具有实际意义,是语义表达上剩余的部分,但是在构词时,加入这些羡余成分,就会使得整个词语韵律和谐,也能帮助该词语更加自然流畅地进入更大的语言片段。例如:“国家”一词中的“家”是羡余成分,但是在表达时只使用词根“国”,就会出现“国(家)公祭日”“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等不恰当的表述。

(二)缓和消极语义,使表达委婉含蓄

从语用学角度出发,利奇的礼貌原则认为人们在进行会话时,有时会采取隐晦的表达方式,不直接表述原意,来使表达更加顺畅,使人易于接受。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含蓄内敛的民族,在语言表达过程中,往往也会采取一切手段避免或淡化有过分消极意义的词语。偏义复词中的羡余现象便能够帮助人们在言语表达时缓和消极语义,例如“生死”一词中,“生”为羡余成分,“死”是一个无法让人直接接受或者说是一个在交际中让人听起来很不舒适的概念,将“生”与“死”搭配在一起,可以缓和“死”的消极意义,使得“生死”在进入“把生死置之度外”“不畏惧生死”等结构中时,更加委婉含蓄,收到更好的表達效果。

(三)利用对比,丰富表达效果

由意义相反的词根组合而成的偏义复词往往会比单独一个词根的表达效果更加丰富。组成偏义复词的词根的意义若是相反或是相对的,两词根之间的对比便能实现更为突出的表达效果。例如:“存亡”“好歹”,这些偏义复词中虽然只有一个词根表示实际词义,但是两个意义完全相反的词根在这个偏义复词内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关系,使它们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能给人更加形象的直观感受和更加丰富的语言体验。

四、结语

羡余现象是现代汉语中十分值得研究的课题之一。它与现代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多种因素息息相关。本文探讨的现代汉语偏义复词的羡余现象便是汉语中羡余现象的一个小分支。本次我们主要从现代汉语偏义复词的羡余现象的表现、类型、特征和作用几个角度切入,对现代汉语偏义复词的羡余现象进行了研究。现代汉语的语法知识深奥广博,加之笔者知识水平有限,因而本文中对于现代汉语偏义复词羡余现象的考察和研究还较为粗浅,最后诚期各位读者对本文中的错漏片面之处予以批评指正。

注释:

①杨明义.现代汉语词缀羡余现象探析[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1):140-143.

②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增订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③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增订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增订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增订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杨明义.汉语连谓结构中的羡余现象初探[J].汉语学习,1998(4):23-25.

[4]杨明义.现代汉语状之于动的羡余现象探略[J].南开学报,1999(4):92-98.

[5]杨明义.现代汉语词缀羡余现象探析[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1):140-143.

[6]潘先军.多音词羡余现象考察[J].汉语学习,2010(3):47-53.

[7]樊立三.现代汉语词汇中的羡余形式及形成原因[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95-98.

[8]潘先军.汉语双音词羡余现象分析[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6):112-115.

[9]柯敏.现代汉语词汇羡余现象初探[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3(5):60-62.

责任编辑:刘 健endprint

猜你喜欢
现代汉语
一起来吹牛
“大力士”纸片人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教学改革的思考
试分析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影响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研究
“古今沟通”在文言文实词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汉语语音教学改革思路探讨
A Review of Chinese Redundant Ne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