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洋妞到我家》看中西方育儿文化的差异

2018-03-10 21:42张二霞
现代交际 2018年3期
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

张二霞

摘要:电影《洋妞到我家》在向我们讲述一个中国式家庭与国外互惠生在育儿方面所发生的矛盾的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丰富的中西方文化中的众多不同。本文从教育方式、教育观念和生活方式三方面阐述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中西方之间仍然留存的文化差异。

关键词:《洋妞到我家》 中西文化 差异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3-0072-02

2014年春季热映的电影《洋妞到我家》讲述了北京一个非常普通的家庭,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请哥伦比亚来的互惠生做家教,由于文化的差异,发生了一连串的故事。育儿问题是中国普通家庭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洋妞到我家》就是反映了这样一个真实的社会现象。当一个来自不同文化的洋家教来到北京的一个普通家庭,它“侵入”进了中国文化最核心的部分,在客厅、在厨房、在卧室,在这个家庭的每一个角落里,两种不同的文化进行着最激烈的碰撞,这种碰撞看起来很平淡,但是它的紧张程度堪比一场战争。《洋妞到我家》这部电影非常完整地把这两种文化的“短兵相接”呈现了出来,这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只不过这场战争的阵地转移到了家里。

中西文化的冲突和碰撞从来没有像今天离我们这么近,它已经进入了我们的客厅、卧室和厨房,它就和我们面对面,就站在我们面前,和我们眼望着眼、脸贴着脸进行着交流和对话。各种冲突和碰撞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一抬手、一投足就能触碰到它。这就是现今的中国,一个越来越开放、包容,越来越国际化的中国。但是,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中国文化越来越引起西方国家的关注,并得到了理解和喜爱。和之前相比,中西方文化的矛盾冲突不断弱化,但是两种文化的碰撞和差异依然存在。

一、教育方式的差异

在育儿方式上,中西方父母差异很大,中国父母从小向孩子灌输成功教育,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西方的父母不怕孩子经历失败和挫折。首先,在孩子的独立性方面,中国家长凡事包办代替,西方家长充分信任孩子,选择放手而不是放任。电影中皮皮的妈妈要求皮皮喝鱼汤要用专门的勺子“过滤”,出门要武装全身,不允许坐地铁和公交,回家后进门必须先喷消毒水;进幼儿园先问有没有哪个孩子生病以确保环境安全;孩子吃的有机蔬菜水果必须和大人吃的分开。其次,孩子的兴趣方面,中国的父母认为艺多不压身,为孩子选择各种兴趣班,而西方的父母则相对尊重孩子,不给孩子各种压力。皮皮妈妈要求皮皮小小年纪就要学外语、学绘画、背诗词、学钢琴等。皮皮妈妈对女儿这些看似“奇葩”的要求,其实是裹挟着中国家长的“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普遍焦虑。父母以爱的名义,剥夺着孩子探索世界的自由。最后,在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上,中国家长是传统的家长制,处于核心地位,是权威,是统治者,而西方父母提倡自由和平等,他们把自己的孩子当作朋友一样尊重。皮皮妈妈在他们家就是权威,不管自身的条件如何,不管女儿是否愿意,皮皮妈妈就是想移民到国外,不考虑孩子的意愿,包办家里孩子的一切。中国的父母在家庭里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子女只有顺从。西方的父母受其文化和社会的制约,对孩子相对比较宽容和民主,他们相对会征求孩子的意愿,不过分要求孩子达到自己設定的要求,而是给予更大的空间。

二、 教育观念的差异

在育儿观念上,笔者认为在心态上,中国父母与西方父母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第一,西方父母特别在意孩子的自尊。第二,中国父母总是寄予孩子极高的期望,把孩子看成自己的一切。第三,中国父母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兴趣爱好都强制干涉,为孩子规划好一切。西方父母大多认为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兴趣和爱好,应该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权。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心理和选择,让孩子感觉到他是自己的主人,让孩子自己选择,而不是去支配和限制孩子的行为。中国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听话,顺从。影片中皮皮妈妈一个月花6800请来个洋妞教5岁的小公主学英语,为了让女儿生活得像小公主,捧在手里怕丢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对女儿百般呵护,这也是现在中国家庭普遍的溺爱教育方式。皮皮妈妈自己虽说出门还算光鲜,可内衣却穿得钢托直扎肉,却整天哭着喊着要移民。皮皮妈妈曾经说孩子就是我的希望,我的梦想当年没有完成,现在由我的女儿替我完成。而西方国家的父母从小注意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让孩子得到锻炼,孩子的成长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他们不会去设计孩子的未来,对孩子的一切大包大揽,而是更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把孩子培养成能适应社会、适应环境,具有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

三、生活方式上的差异

西方父母认为孩子一出生就有了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父母没有特权去支配和限制他们的行为,而是让孩子感觉到他们是自己的主人,自己要有自己的想法和选择,而不是要求孩子顺从、听话。在西方很多国家,小孩子长到三周岁以后一定要自己独立睡一个屋子,吃喝拉撒睡全部自理,上高中开始,每个孩子都以花父母的钱为耻。相比之下,中国的孩子更像是温室里的花朵,见不得一点风雨。另外,中国婴儿从出生开始与长辈同睡,小的时候,自己的房间利用率低,在西方家庭中,孩子从小就在自己的房间独立生活。影片中皮皮妈妈每天晚上陪着女儿,长期和丈夫分居,在她的过度保护之下,皮皮的自理能力反而更差。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父母以爱孩子为名,给予孩子过多的溺爱,但是另一方面让孩子在小小的年纪背上了不相符的学习上的压力,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怕孩子受了委屈,好多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式”的生活。影片中皮皮的妈妈也是如此,对女儿照顾得无微不至,宁愿牺牲自己,口口声声是为了自己的女儿好,小女孩5岁了连鱼刺骨头都不会吐,几乎没有任何的生活能力,而互惠生娜塔莉的到来,正是着力于改变这些,她以自己的方式教会了孩子各种生活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中国的老话反倒是由这个来自异国的女孩教会孩子的。很多在中国父母眼中不可为之的事情,其实才是孩子得以成长独立的关键。我们一再看到国外环境的优越,却忽视了西方教育中独立与自主才是其真谛所在,电影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对中国式移民和家庭教育的反思,以最真切的方式呈现,令观众动容。

中西方文化差异决定了中西方育儿文化的差异,在不同文化的熏陶下,家长的教育理念、方式也会相应不同,那么孩子的人生也可能因这些育儿方式的差异有所不同。我们只有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研究这种文化差异在家

庭育儿教育中的体现,取长补短,才能在家庭育儿的领地上建筑高楼大厦。

参考文献:

[1]蔡美儿.虎妈战歌[M].张新华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2]李玉艳,李静.中西方儿童教育的文化差异[J].海外英语,2010.

[3]华城,何烈胜.我是鹰爸[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2.

[4]赵忠心.家庭教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5]王东华.发现母亲(上)[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6]徐晓兰.需要成长的不只是孩子[J].思想理论教育,2011(8): 25.

[7]启程.谦卑的养育,幸福的担当[J].检察风云,2011(7): 72-73.

[8]路静.中西文化差异探析[J].考试周刊,2009(44): 84-85.

[9]仲療.浅析中西文化差异[J].中国科技信息,2010(23):162-163.

[10]覃明.浅析中西方文化之差异[J].中共桂林市党委学报,2009.

责任编辑:刘 健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西文化差异
相似与差异
基于新媒体专业能力培养的“中西文化比较”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文化认同背景下跨文化交际研究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材料作文“差异”导写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Conflicts and Blending in Guasha
中西文化大对比之“交际语言”的差异
在高中数学中渗透“解题差异论”的实践研究
分析《当幸福来敲门》中体现的中西文化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