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预测早治疗是减少脑血管病“五高”的关键

2018-03-11 14:53华中师范大学医院主任医师何芳珍
长寿 2018年3期
关键词:短暂性脑血管病半胱氨酸

文/华中师范大学医院主任医师 何芳珍

脑血管病在我国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医疗费用高“五高”的特点。目前我国已有脑卒中患者700多万,其中60%~80%属于脑梗(缺血性卒中),死亡率我国高于欧美发达国家4~5倍,其原因是预防上的欠缺和救治不及时,因此,早预测、早防治,是减少“五高”的关键。

一、增强预防意识,控制高危因素

首先,要知道脑血管病的病根是动脉粥样硬化,所以,预防控制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尤其不吃或少吃油炸食品,因为高温使植物油氢化,生成反式脂肪酸沉积在血管壁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动物脂肪是易于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饱和脂肪,所以要不吃或少吃动物脂肪、动物内脏、红肉类等含饱和脂肪多的食物。

其次,要认识并评估自己的高危因素。脑卒中的可控高危因素有八项:高血压、心房纤维震颤、吸烟、糖尿病、运动少、体重超标、血脂异常、高同型半胱氨酸;不可控制因素有2项:卒中家族史、高龄。每个人必须经常检查,对号入座,如果自己有三项危险因素,就应该积极医治,除生活方式干预外再加药物干预。比如高血压,舒张压每下降5~6毫米汞柱脑卒中的危险就下降42%,控制收缩压达标,可以将脑卒中减少三分之一。房颤导致的脑卒中在60岁以上的患者中占7%~30%。所以,房颤患者必须坚持抗凝治疗。每天吸烟20支以上的人,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比不吸烟的人大五倍。高血压加高同型半胱氨酸同时存在,可使脑卒中风险增加近20倍;同型半胱氨酸每升高5毫摩尔/升,脑卒中的危险就增加60%。

第三,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体检,了解自己危险因素控制是否达标,若不达标,则须改进治疗方案。高血压患者应该每天检查血压数次,血压稳定达标的人可每周检查1~3次。

二、熟记脑卒中的早期征兆,抓住脑卒中抢救3小时以内、进行溶栓治疗的黄金时期

1.早期脑卒中征兆最好记忆的是FAST法则,即脸、臂、说话、时间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组成的法则,也就是四句话:“笑一笑,举举手,说句话,抓紧时间就医。”凡是笑时出现嘴歪、双手平举一只手臂约十秒钟很快下垂、说话口齿含糊不清三项中出现一项,脑卒中可能性就是72%,要快速拨打120急救。

2.认识并重视短暂性脑缺血,一旦发生突然头昏、眼花或黑蒙,不能站立,倚墙或躺下数分钟自然缓解,就可能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这说明有脑血管病,虽是较轻的一种,但也是发生脑卒中的先兆,应该及时就医。

猜你喜欢
短暂性脑血管病半胱氨酸
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尤瑞克林治疗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8例临床效果观察
探讨颅内外血管狭窄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S-异戊烯基-L-半胱氨酸对辐射诱导小鼠DNA损伤的保护作用
尼莫地平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认知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尤瑞克林联合法舒地尔治疗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近期效果观察
同型半胱氨酸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