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鲁迅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2018-03-12 19:14周桂香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斯文举人功名

周桂香

鲁迅先生在评论拜伦作品时说过这样的话:“衷悲而疾视,衷悲所以哀其不幸,疾视所以怒其不争。”与其说是先生评论拜伦对同胞的话,不如说是先生对我们国人的评价,用于先生的作品中亦是合适的。下面笔者就以我们初中语文的《孔乙己》为例,来谈谈这种态度是怎样体现的,帮助我们解读文本的内涵。

一、哀其不幸——苦人、弱者

从鲁迅先生的小说里看,孔乙己大概是命运最为悲惨的弱者。鲁迅先生小说中和孔乙己一样命运悲惨的人也不少,像阿Q,但他会在受到强者的欺负后,拿那些人出气,阿Q都可以用胜利者的姿态傲立,但孔乙己绝对是一个可怜至极的人。

首先他生活在贫困线下,生活困苦不堪。他虽然穿着长衫,但又脏又破,且十几年没洗、没补,说明他特别穷困,和要饭的没有什么区别;脸色青白,时有伤痕,说明他营养不良,经常受到伤害;他善良正直,喝酒从不赊欠,教“我”认字,给孩子茴香豆吃;但他天性软弱,别人怎么对待他,他也不反抗,如给他起绰号“孔乙己”,众人在酒店见到他就发笑,以取笑孔乙己为乐,脸上“又添新伤疤”,但他死不承认,故作斯文,认为“窃书不算偷”,自欺欺人,其实大家才不管“偷”是不是“窃”,只要达到了嘲笑孔乙己的效果就好。大家的这个取笑孔乙己尚可以忍受,但下面的讥笑就让人“是可忍孰不可忍”。

当人们讥笑他“当真认识字”,挖苦他“怎么半个秀才都捞不到”,他立刻痛苦不堪,表现出来的颓唐丧气,是那样的令人怜悯。最后他只好又用别人不理解的“之乎者也”来掩盖内心深处的痛苦。其实众人知道,前面的话是来引诱孔乙己上钩的,一生没有取得功名,才是伤害孔乙己最深的伤疤,孔乙己最不愿意被人揭开,可众人都想揭開这块伤疤来看,以看伤疤被揭开的血淋淋的样子为乐。这时的孔乙己是那么的软弱无力,但他没有一点办法,他只能任人揭开伤疤,任意凌辱。看到孔乙己崩溃的内心,读者的心是悲哀的。

丁举人抓住偷东西的孔乙己,完全没有留给这个读书人一丁点儿的颜面,而是用老爷面对可恶的“小偷”的态度,给孔乙己一个致命的处罚,“打了大半夜,打折了腿”,又成为众人的取笑,“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就因为这致命的伤害,孔乙己悲惨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他不会想到满腹经纶的丁举人会这么狠毒,不会像他对待要茴香豆的小孩子那样善良,给他这个可怜的读书人一丁点儿的帮助,让他苟活于世。他不知道丁举人已是老爷了,这个老爷为富但不仁,孔乙己就这样死在曾经是读书人的丁举人手里。在劳动人民的眼里,孔乙己是笑料;在丁举人手里,孔乙己是小偷,可有可无,死是必然,可悲可叹。

二、怒其不争——清高、迂腐

孔乙己虽然不能用科举考试改变自己的命运,大富大贵,但养活自己还是可能的。首先看他的身体条件,“身材很高大”,说明他的身体还是有一把力气的;再看他的家庭条件,“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说明家庭经济不算困难,不然不能读到要进学的阶段;再看谋生手段,“写得一手好字”,这就有活可做,文本中说“抄书”这个营生。从这些条件看,孔乙己的条件不错,生活尚可以维持斯文,不会太落魄,但他的经历让我们看来,太让人失望了,竟然砸了自己的饭碗,“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这说明孔乙己没有诚信,再加上偷人,结果怎样可知。

文中说他“好喝懒做”,笔者认为只是其一,而最重要的原因是他的清高和迂腐,因为他认为读书人的营生应该是不靠力气干活,靠的是博取功名,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光宗耀祖,只有考取功名才可以让他们这些读书人觉得学有所用,学有所成。他看不起劳动,也不屑于去做劳动人民,但他们这样的读书人考不取功名干什么,那就是做雅士,读书吟诗,“谈笑有鸿儒”,和这些人谈一谈经世致用。但现实是根本没有什么读书人和孔乙己来往,文中唯一出现的读书人丁举人根本不理孔乙己。

孔乙己的逻辑是读书人干什么都是高尚的,那么偷丁举人东西并被打折腿就让他的斯文彻底扫地,丁举人根本就不会理睬他这个读书人,他和那些短衣帮没什么两样。他以为“穿长衫”就可以高人一等,其实“站着喝酒”就已经说明孔乙己的身份,他甚至还不如人家短衣帮,人家至少还靠力气吃饭,孔乙己靠的是偷。无论如何美化,他到底是不务正业,所以任他“茴”字知道有四种写法,知道“之乎者也”,他也只是个百无一用的读书人,留在世上唯一的作用就是别人的笑料,当然他自己不这样认为。

科举制度让这些读书人要么考取功名,像丁举人一样凌驾于百姓之上;要么“肩不可挑担,手不可提篮”,百无一用,落得个悲惨的下场。孔乙己的一生命苦,穷困潦倒,是个被人踩在脚下的弱者,鲁迅先生“哀其不幸”;但他又浑身上下充满着清高迂腐,以致好吃懒做,先生肯定又“怒其不争”了。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生祠初中(214500)endprint

猜你喜欢
斯文举人功名
明在“知不足”
斯文细胞
“斯文”即“斯德”:《论语》“斯文”新诠
剪纸大师齐秀芳
吟诗误功名的孟浩然
病后弃政从文
清朝名医叶天士拜师故事
论宋代的举官制度——以崔与之的举人为中心
斯文哥阿豪
年羹尧:残忍将军爱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