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2018-03-12 00:17谷敏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战国策邹忌实词

谷敏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文言文的学习与翻译,掌握基础的文言实词、虚词知识和文言语法现象。

2.将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文言知识,形成良好的文言积累和养成良好的文言文学习习惯。

3.学习主人公邹忌勇敢、爱国、敢于进谏的精神和善于观察、反思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对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语法现象的总结和梳理;对文章中文言语法活用的区分和掌握。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随着电视剧《大秦帝国》的热播和我们一直以来的历史学习,想必同学们对于战国那段战火纷飞的历史,早已有了自己的了解和认识,那么哪位同学说一下自己印象中的战国时代是什么样子的呢?

学生踊跃回答,有的说是“诸侯割据,炮火纷飞”,有的说是“国贫民苦,哀鸿遍野”,还有的说是“合纵连横,政客往来”等。无论学生们的回答正确与否,都要对他们积极发言的态度给予表扬,然后引出今天所要学习的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在那个混乱残酷的时代下,主人公邹忌的智慧(板书题目和出处)。

二、介绍文章作者刘向和出处《战国策》

刘向(约前77—前6) 原名更生,字子政,祖籍沛郡(今属江苏徐州)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

三、课文的深层学习和解读

1.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学生跟随多媒体音频朗读,在跟读过程中圈画出自己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播放音频资料);学生自行朗读,朗读过程中理解文章故事内容,试着简单复述故事情节。

2.深层解析课文,小组合作学习

这一环节,把班级学生按照人数多少,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课文的分析和学习,学习过程中以学生间相互交流、讨论、合作学习为主,教师发挥引导和帮助作用。

按照“信、达、雅”的文言文翻译原则,每个小组分配一段课文翻译任务,给予2~3分钟时间,进行合作学习翻译课文。

在小组讨论完毕后,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本段课文的翻译演示,演示完成后,教师给予评价,指出不足之处,帮助学生改正。

翻译环节完成后,教师挑选课文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在黑板上列出,给予学生重点的强调和解析。如:修(长,这里指身高)、孰(谁,什么)、纳谏(接受规劝)、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文中词类活用和文章中语法现象的查找,比拼哪个小组查找的多。虽然是以比赛的方式开展,但是教学重点应放在文章语法现象的学习上。

如:第一小组: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

服,名词作动词)、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意动用法)、忌不自信(即“信自”,宾语前置)。

第二小组: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判断句,状语后置)。

教师引导每个小组讨论后说出文章中主人公身上的优点和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引导学生总结出主人公邹忌的形象:有勇有谋、聪明爱国的智者形象。

四、巩固练习

这一环节,教师要寻找有关本课的练习题,通过多媒体展示的方式,让学生对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及时的练习巩固。

如:翻译句子: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答案: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

由此观之,王之敝甚矣(答案: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啊!)

下面两组句中加线词的用法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A.吾孰与徐公美B. 吾妻之美我者

C. 君美甚D. 皆以美于徐公

下面兩组句中加线词的用法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A. 私我也B. 公而忘私C.曹操绕寨私行D. 不宜偏私

(答案:BA)

五、教师小结

在本课中我们学习了作者和《战国策》的相关知识,进行了重点文言实词、虚词、文言语法的解析和掌握,同时也学习了主人邹忌的善于反思的品质和爱国的高尚情怀。

六、作业布置

背诵课文,查找《战国策》中的其他文章进行朗读。总结出自己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和经验,说出来与同学们一同分享。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初级中学(224000)endprint

猜你喜欢
战国策邹忌实词
邹忌劝齐王纳谏
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的基本策略
在层层深入中培养思考批判能力——以《战国策·楚策一·狐假虎威》教学为例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邹忌比美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例说文言实词解题误区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