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阅读触摸语文教学的脉搏

2018-03-12 05:08周琴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课外课文阅读教学

周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良好品格的养成,让学生成为一个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型人才。而达到这一目标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整体素质水平。阅读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美文阅读是一种美的享受,阅读教学更是追求美的过程。感受文学的魅力,触碰语文的脉搏,阅读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必由之路。

一、泛读、默读,识文,拾趣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通往文章深处的必由之路。想要通透的了解文章,必须对文章进行多层次的阅读,泛读是读文章的第一步。《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要关注其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泛读对于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内容,激发兴趣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阅读方法。当然,这里所说的泛读并非泛泛而读,而是一种有目的的阅读方式,可以围绕某个问题去了解不太熟悉的文章,有问题的引导完成这一阶段的阅读。

如七年级人教版教材中的《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的教学,我利用文题设置问题:谁走一步?为什么再走一步?学生借助这个问题以泛读的方式初读课文了解到原来这是作者童年时代一件往事的回忆,讲述了作者从胆怯、恐惧到克服心理障碍,收获自信,甚至有了一种成就感的心路历程。明白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后,更能激发学生对于这一段心路历程探寻的兴趣,为下面深入文本打下了很好的认知基础。

二、跳读、朗读,识意,悟情

情到深处文意显,行文如流水,有张有驰,有起有伏。不同的情感需要不同形式的语言表达,自然流露出的文气也有所区别。此时对于文本的解读最好的方式是根据各人的不同理解用跳读的方式去领会文意,为此对阅读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学生要能“有感情地朗读,要以对内容理解与把握为基础”,通过有选择性的朗读去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指导学生在读书时读懂内容并不困难,而通过读悟出情感并将其表达出来确实有很大的难度。这需要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或是通过一定的教学语言来创设情境,或是通过有感情地范读调动学生已有的经历进入预设的情境,使其动于情而发于声。

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春》的阅读教学时,引导学生探寻画面之美,感受汉语的声韵之美。学生以跳读的方式寻找出自己喜欢的画面,用合适的语气语调去展现文字的内容,感受字里行间作者洋溢的情感,体会朱自清先生对春天的浓浓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精读、深读,识旨,品味

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把握的过程,实际就是考察学生对于形象的感知、对于情感的体验、对于语言品味的水平。而这一任务的完成主要依靠精读。课文中有一些句子不仅语言很优美,而且也有值得探寻的意蕴。如果仅仅依靠朗读去感受它难免停留于文字的表面,只能悟其情而不能会其意。仔细地研读,把握句中关键词语,特别是一些动词、形容词、副词,还有叠词,思考这些词就所传达出的意思,理解了这些词就能读懂整个句子,才有助于学生去把握文章的主旨。这就是精读达到的效果。教师在引导学生精读的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要具备

质疑精神,善于向文本发问,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这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一环。

比如梁实秋的《鸟》的教学中,在整体感知后,精读3和4小节,把握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了鸟的美丽,对精彩的语言描绘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阅读体验,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有更多的收获。

四、延读、多读,读一篇,通一类

成功的阅读一定要延伸到课外,仅仅依靠语文课本,学生的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通过一篇文章的学习来学会读懂有共同点的同类文字,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才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课堂教学只是学生学习一个重要部分,而不是全部。文學素养的提升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有赖于课外的大量阅读,而阅读得法就更有必要了。

运用精读、略读、跳读、浏览等方法阅读更多的书,对于不同层次的书籍运用不同的方法阅读。以往语文教学比较偏重精读,扣得很死,虽然有用,但这是很不够的。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充分体现在教师的阅读方法的引领上。如阅读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就可以引导学生用课堂所学去阅读《骆驼祥子》,甚至去阅读老舍同一时期或同一主题的文学作品,更好地通过文学透视人生,思考人生。更好地利用课内的同类文章进行同类阅读延伸,有利于学生阅读形成系统。

语文对一个人的影响如春雨润物细无声,也如春雨贵如油。这种教学活动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塑造着人的灵魂。用阅读轻触语文的脉搏,用阅读点亮我们的生命之光。当然阅读教学也不是孤立的,它只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镇中学(225231)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外课文阅读教学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背课文的小偷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