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工具的建构

2018-03-12 05:09孙志满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综合性工具建构

孙志满

评价是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语文综合性学习尤其如此,它是贯穿于学习过程中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语文综合性学习自2003年进入初中语文教材并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以来,评价就成为了制约其正常、有效教学的瓶颈。虽然,综合性学习中考试卷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但以静态的纸笔检测动态的综合性学习不免尴尬,终不能为教学提供有效导引;虽然,也有很多专家就开发综合性学习评价工具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或者由于只是普适性的评价块面,不适合于具体的“某一次”;或者由于操作过于繁琐,难以被接受与应用。科学、有效评价长期缺位的困境依然没有突破,一线教学仍然还停留在缺乏科学性的即时、即兴的口头评价层次。因此,语文综合性的评价必须进入到教学层面和学业评价领域,构建可操作性强、能满足一线教学需要的评价工具就成为了势在必行。

“不存在沒有过程的综合性学习,‘过程是综合性学习的‘生命”,很多研究者都十分强调过程性评价,也建构了一系列的评价工具。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相对较长,记录并评价整个学习过程的评价工具仍显繁复,很容易被工作繁忙的教师和课业负担沉重的学生所忽略,或者难于坚持,如档案袋评价,按学习进程开发的准备、实施、总结与交流等不同阶段的评价量表等。

注重过程评价很重要,评价也应该如影随形于学习过程中,但以各种工具来评价各个阶段的学习,的确不能适应目前绝大多数学校的教学生态。我们认为,注重过程评价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如果一味地只强调过程评价,还很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觉,即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可以不要有学习成效的考查的。缺少了对学习结果的测评其评价的激励功能也会受到削弱,游戏化的学习次数多了也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学生学业评价及其工具的建构就成为必要。另一方面,通过某一次综合性学习学生的学习成果及其展示情况可以有效判断学生的学习任务完成程度,判断学生的语文知识、学力的增长点和学力水平;也可以反溯学习过程,就此分析、判断学生的学习方法、态度等过程性行为的效度,并矫正、调控下一次教学。而且,在某一次学习中使用工具的评价只发生一次,也容易操作。

那么,如何建构学生学业评价的工具呢?我们的基本思路是:既体现三维目标又突出语文性,并依照某一次学习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具体化指标。具体阐述如下:

一、知识为“基”

能力的实质是知识的内化与熟练运用,它的形成必须有知识为基础。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所必备的知识涉及两大类:一是方法性知识,二是为完成某一次学习活动的特定任务而必备的语文知识,可称之为基础性知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1972年一份报告中指出:“学校的基本职能是准备一个人去生活。”因此,“必须教学生如何利用知识来源训练他们自己以及如何使用某些工具达到这个目的。”教会如何学习是教育的职责所在,方法性知识的掌握在某种程度上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语文综合性学习自然不能例外。我国学者熊梅将方法性知识概括为:信息收集与交流的方法,调查、访问的方法,统计、测量的方法,发表和讨论的方法,评价的方法,比较、观察、实验的方法,鉴赏的方法等几个方面。注重方法性知识的掌握程度的评价也是课标“更好地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的评价建议的具体体现。

语文综合性学习终究是以完成一个个语文的任务为主要形式,伴随着的就是要以掌握相应的语文知识为基础。如统编本7年级上册《有朋自远方来》这一综合性学习的任务就包括:活动方案的设计、学会向他人发出邀请、拟自我介绍发言提纲等,相应的就应该要有怎么做活动方案、怎么向他人发出邀请并被接受、自我介绍有哪些必备要素、发言提纲应该怎么写等相关的知识准备,否则,就无法完成相应的任务。因此,评价工具就应该将知识的掌握程度列为首先的评价点。

二、语文为“梁”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范畴内的一种学习方式,其根本的、第一位的属性应当是语文,其“基本目标应当指向语文,首先要保证在语文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取得比较确定的成效”,而且“活动的每一环节都要首先落到语文的目标”,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固本守正,要保证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是在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并获得解决实际生活需要的语文问题的能力。而“倾听、说话、阅读、写作的能力是构成语言能力的核心内容,综合性学习的价值也就体现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课标)上。但是,在实践中我们看到有太多的综合性学习失去了语文性,把语文课上成了其他的课。比如,上《戏曲大舞台》(人教版7年级下册),却以普及戏曲知识、欣赏各曲种的著名唱段为内容主体,把语文课上成了戏曲艺术欣赏课;开展《孝亲敬老,从我做起》学习活动,却以搜孝亲敬老故事,评孝亲敬老传统,说身边孝亲敬老事迹……课堂上倒是情感动人、催人泪下,似乎也在进行听、说、读的语文训练,但细细一想,学生的语文能力并没有得到确实的增长,倒更倾向于道德教育。因此,对听说读写能力发展的检测就应该是综合性学习评价的重中之重,犹如“梁”是建筑上部构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一样。基于以上认识,评价量表的建构就把某一次学习活动听说读写能力的增长点作为核心的评价点,以评价手段给学习活动以正确的导向,避免“非语文”或“泛语文”的泛滥。

三、情感为“卯”

榫卯是古代木质结构房屋建筑中的重要构件,这种特殊柔性结构体虽隐于建筑之中,但却起着重要的勾连作用,使各个建筑构件严密扣合、天衣无缝。同样,情感态度价值观虽然是一种隐性目标,不易在学习结果中观测、评价。但它却是能否顺利进行各阶段学习活动的关键,没有了情感态度的勾连,综合性学习活动也就很可能一盘散沙,完不成学习任务,达不到学习目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以活动为载体的体验式学习,我们不能完全以学习结果的优劣来判定其努力的程度、合作的好坏等情感与态度维度的等第,但只要是在操作中坚持异质分组,基本保证异组同质;同时,在教学目标明确、过程管控措施恰当的前提下,我们还是可以从学习结果及其展示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评价其中的学习意志力、情感投入与小组合作的程度以及学生个体的参与度。再以一定的指标为某一次评价侧重,在学生自我、同伴的互评中,对情感态度这个隐性维度的评价也就成了可能。所以,情感态度也就可以也应该成为学业结果评价的重要构件,这也是新课程极力倡导的目标三维之一。endprint

四、方法为“柱”

房屋建造中,柱起着支撑的作用;如果没有了这种支撑,房屋就无法站立。同样,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如果没有了适宜的评价方法作为支撑,各评价要素也就成为了无法实施的散件。谁来评?综合性学习理论更强调的是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即学生、同伴、教师与(社会)家长的共同参与,它体现的是语文学习与社会的沟通与联系。但是我们在实践中看到,由于家长或社会相关人员不是从事教育的专业人员,也很难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因此,除了对情感、态度的评价外,语文能力的增长点等很难做到比较到位的评价,加上目前学校与社会的联系还很疏淡,社会(家长)参与综合性学习评价的理想与现实存在巨大落差。因此,从实际操作的可能考虑,评价主体仍然只能是学生、同伴及教师。另外,基于操作层面的考虑,我们的设想是用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等第来实施。当然,教师也可以视实际情况,灵活地用诸如简洁的评价语或者分值来实施。

五、指标为“板”

如果说以上所阐述的内容构成了房屋的框架,但还只是空壳一座,如果要使房屋建筑完全成型,少不了要有“板”(地板、墙板等)。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中的“板”,就是具体的评价指标。目前来看,课程标准只提出了评价的着眼点(即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与参与程度,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去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具有导向作用但缺乏可操作性,课标与很多的研究仅仅提供了通用性的宏观凭借,教师缺乏适用的实施某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评价指标。有效实施评价的瓶颈也就在这里。因此,开发出某一次学习活动的评价指标就成了不可或缺。

关于具体指标的设定,要以课标要求为思维起点并加以细化,具体可以综合以下要点全盘考虑而设定:一是要与教学目标相一致;二是要以显性目标为主体,而且要有可观察、可监控的陈述;三是要与学习任务、成果形式相匹配;四是要符合學情,又体现初中三年每次活动要求的层递性。比如,靳彤就把7-9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方法知识目标分解为“7年级——信息的搜集与处理,8年级——信息的发布,9年级——信息的评价”等三个层次。虽然,我们不能按照不同班级学生的学情来设定评价指标,但每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一般要达成的能力发展目标是比较确定的,我们完全可以依据上述原则来设定。

当然,一个完整的评价量表的建构也少不了一些附件,如学生的自我反思,教师(或小组)的总结性评语等。“学而不思则罔”,反思是一种学习方法,是人的终生发展的最重要能力,反思力也是学力水平的体现;学生认真的反思是教师做总结性评价的参照,也有助于教师更加准确地把握学生个体的学习状态,为后续的个性化指导提供信息储备。同理,教师作为受学生敬仰、信赖的长者与专业人士,其总结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与矫正的作用是众所周知的。

以上对建构学生学业评价工具的重要构件作了解析,下面就以统编教材7年级上册《有朋自远方来》为例,完整呈现我们所建构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学生学业评价工具(量表)。

参考文献

① 蒋红森.《中考综合性学习可以追求什么》.《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第3期。

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6月。

③ 熊梅.《当代综合课程的新范式:综合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④ 巢宗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价值与目标定位》.《人民教育》,2005年第5期。

⑤ 靳彤.《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显性目标解析》.《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6年第9期。

[作者通联:福建尤溪县教师进修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综合性工具建构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定制铺丝新工艺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性能
“巧用”工具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教师在综合性学习中的作用
综合性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