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在《论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8-03-12 08:23王柳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8年2期
关键词:体验式论语探究

王柳

一、背景及设计理念

2006年11月,语文版《<论语>选读》作为选修教材全面进入浙江省高中语文课堂。在对《论语》近十几年的学习中,广大的一线教师虽然也尝试着对《<论语>选读》进行多种解读的教学实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还是比较习惯“传统式”的教学模式,对如何开展有序、有味、高效的课堂教学方式涉及得并不多,对《论语》在现代语境下的价值重构更是避重就轻,这从根本上违背了新课程“让学生体验探究”的理念。

因此《论语》教学模式改革需要与时俱进,“体验式”教学借鉴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最新研究成果,依据现代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形成了有别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新型模式。“体验式”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易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二、教学过程

1.创造条件,“激情”入境

教学活动的成效取决于主体与教学情境相互作用的性质。“体验式”教学活动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因此,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和合理激发学生的情感是尤为重要的。为了课堂教学能够有效实施,课前准备可按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硬件准备:《论语》全册、有关《论语》的译注书籍,电脑、平板、手机等能阅读和下载语音的智能设备。《论语》及有关译注和语音下载工具,都是为即将开始的学习进行的辅助准备。利用语音下载,收录名家的《论语》朗诵音频,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同时也易唤起学生探究的兴趣,这个过程就是“激情”。

(2)软件准备:在搜集整理学习资源的准备过程中,也要提醒学生可以有选择的做读书笔记,归纳心得体会。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建立公共平台,开创班级论坛,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大家共同讨论。

尝试“累积法”阅读。“累积法”阅读是组织学生在早晨和课外,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进行的有序阅读,每天累计30分钟,读三章,每星期同样内容读七遍。《论语》总共二十章,大约50天可以读完,基本做到熟能成诵,与《论语》的学习周期也基本吻合。

2.开展实践活动,“动情”探究

学生在之前的学法指导和思维方式引导的基础上,由对《论语》学习的感性认识,逐渐进入到探究问题本质的理性阶段。探究的过程是学生主体与知识、环境客体相互作用并产生悟性的活动过程。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对知识的获取有强烈的欲望,就达到了“动情”的状态。

首先,对《<论语>选读》来说,最重要的是重构富有体系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探究活动的第一步,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来编排教材学习内容。课堂教学不应只是“教教材”,而应当是“用教材”,学生能提出自己的编排理由,也是经过不断的反思整理所得,由学习者提出,也是从学情出发,以学生的视角帮助教师调整课堂教学方式。教师可结合学情和客观实际,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其次,引导学生探究活动的第二步,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论语》的心得体验,提出问题,可采取“论题”或“课题”的形式,由学生自己去查阅搜集资料,教师也可提供多种教学媒体与教学资源,创设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在小组中展开探究讨论,最后由教师将问题进行整理汇总,发布在班级的公共平台上。

3.分享交流,“析情”评述

学生通过前几个阶段的学习获得了知识,丰富了情感,锻炼了能力,但教学过程并没有结束,接下来进入“评述析情”这一阶段。评述即评价概述,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述,学生之间的评述和学生自我的评述。其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的自主评述为主。可采取小组代表发言或“典型试教”的方式,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由“受教”的个体转向“授教”的角色,通过评述,学生认清自己的已有水平,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找出差距。

学生将学习内容进行分享后,教师也要与学生一起分享感受并进行点评。并将师生的讨论、点评,以论文、案例的形式固定下来,作为《论语》学习的研究成果,为“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现实依据。

三、“体验式”教学的效果及反思

学生对《论语》的学习经过第一阶段的积累,进入实践探究和分享交流阶段,较之传统的课堂“教授法”,“体验式”教学模式,让学生有更多选择的权利,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

《论语》的内容属于文言文,并不能像小说那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体验式”教学模式能够顺利开展与有效的课前准备密不可分,它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通过对资料的积累整理以及扩大媒体信息量,推动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为后面实现质变做了必要的铺垫。

学生通过“体验式”教学法改变了在传统课堂教学中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局面;能够比较快地进入到认识对象之中,拉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文本内容的距离。

但如果对课堂教学预设不足,也会出现一些偏差。

对教材内容的重构,虽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由于孔子生活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学术思想以及所受的其他影响等,决定了孔子思想体系形成的复杂性。学生在这里从“问”字入手所作的整合优化概括,还难以做到具体、全面、深入,如果没有相应的文言基础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学生也不太容易从繁杂的对话内容中,提炼出论点。我们这里只是提出整合优化《论语》教學内容的一种思维方式,解决教学内容繁杂的一种方法,以期或多或少地解决教师教学《论语》无从下手,学生学习《论语》头绪繁乱,一头雾水,教学效果不堪言说的困惑。

在高中现行的语文教学中,《论语》作为选修内容,教学模式也存在较大功利性,教学的重点多集中在如何将本课程的教学与高考要求有机联系在一起,使本来有较大发挥空间的选修课教学又落入传统教学“按部就班”的模式中去,“体验式”教学模式在《论语》教学中应用,是对“学生为主体的语文教学活动”的初步尝试,但它毕竟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因此笔者在实际操作中难免有考虑不周之处,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努力,以期完善和发展。

作者通联:浙江余姚市第三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体验式论语探究
情景体验式外宣纪录片《四季中国》民俗文化负载词英译探微
用体验式探究活动打开探索之门
设问引导探究
浙江金华开展新录用年轻公务员体验式实践锻炼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
点点读《论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
高中生物新课程下“体验式教学策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