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发展视域下应用技术型大学教师的行动障碍

2018-03-12 19:13吴洪富
职教论坛 2018年1期
关键词:转型发展

摘 要:在部分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过程中,教师的行动变革至关重要。为推动教师变革,必须研究并清除教师行动的障碍。基于对X学院30位教师的访谈,发现教师面临内外部多重行动障碍,包括已有知识体系和惯习的制约、教师转型能力欠缺、教师时间和精力有限、高校内部评价考核制度偏颇、师资建设乏力和投入不足等。

关键词:转型发展;应用技术型大学;教师行动障碍

作者简介:吴洪富(1980-),男,河南原阳人,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原理、高校教学与学生学习;范春梅(1990-),女,河南永城人,河南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生。

基金项目: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区域科技与经济社会耦合发展的政策研究:知识社会学的视角”,主持人:吴洪富。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8)01-0081-06

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高等学校转型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这一战略的推进,需要相关院校对原有的办学思路、办学传统、办学格局进行重大调整,是一次深刻的自我蜕变与自我超越。在这个过程中,肯定免不了挣扎和痛苦[1]。迈克尔·富兰认为院校转型涉及到很多转型主体,而这其中最痛苦的是教师[2]。面对转型,不少教师面临这样或那样的行动障碍。若不能很好地削弱或解决这些障碍,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发展便大受影响。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本文通过对X学院的教师进行研究,分析转型中教师的行动障碍,尝试提出改进策略,推进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建设与发展。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教师作为变革的因素……其作用的重要性从未像今日这样不容置疑”[3]。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而教师则是其中最为关键的节点。教师积极行动,高校转型就会成功,否则结果不容乐观。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行动,必须深刻分析其行动的动力,清除其行动障碍。

本文所关注的问题,就是在自身所处高校转型的大环境中,教师采取符合组织转型的行动有哪些障碍?这些障碍又是如何制约教师行动变革的?

(二)研究对象

依据“目的性抽样”原则,本文选取了X学院的30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X学院是一所理工为主的多科性本科高校。2013年1月,H省开启了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试点工作,X学院是首批5所试点高校之一。在2014年开展的中期评估中获得良好。2016年5月,X学院进入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与美国应用技术教育联盟共同策划实施的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成为全国首批12所应用技术型大学之一。

截止到2016年底,X学院教师总数为1284人。综合年龄、所属部门以及职称等因素,本文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30位教师进行研究。从年龄分布看,25-40岁的教师14人,40-60岁的教师16人;从性别看,男教师18人,女教师12人;从职称看,讲师及以下教师14人,副教授以上16人;从学科类别看,人文社科类教师和理工科教师均为15人;从岗位看,教学岗位14人,管理岗(含“双肩挑”)16人(见表1)。我们对每一个访谈对象进行了如下编码:A表示男性,B表示女性,T表示教学岗,FT表示管理岗(含“双肩挑”),数字代表访谈对象序号。如A—T—01,表示访谈的第1位是教学岗位的男教师。

表1 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本文以扎根理论为基础,采用半结构化访谈进行研究,根据事先拟定的访谈提纲,一对一访谈。访谈提纲主要围绕“教师的转型中,您或您身边的老师所面临的行动障碍有哪些”来进行。

在数据处理上,本研究借助于Nvivo11中文版对资料进行分析。Nvivo11是著名的质性材料分析软件,能有效地分析多种不同类型的数据,如访谈稿、图片、视频、网页等。它具有强大的编码功能,非常适合质性研究,能很好地协助研究者分析质性材料之间的关系及蕴藏的理论。

具体的分析步骤为:采用内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将每个访谈对象的资料以WOLD文档的形式逐个导入Nvivo11内部文件中。对30个(研究对象的)材料来源(可以包含文章、会谈记录、调查结果、音频/视频记录、图片、网页或社交媒体内容,本文中主要是谈话内容)编码,并设置自由节点和树状节点。

在编码过程中,依据开放编码、关联编码和核心编码的顺序,对自由节点和树状节点(节点代表课题、主题、概念、建议、意见或经验,本文的节点是“障碍”)编码,编码总个数即为图1的参考点——反映了某个主题出现的频次。

在开放编码阶段,对文本资料进行逐级登录,从资料中产生概念,以完全开放的观念对个体的话语进行逐句编码。开放编码紧贴数据,对资料所呈现的内容保持开放的态度,且尽可能用能够反应行动的词语来编码。对开放编码的结果,进行分类、综合和重新排列,把能够放在统一范畴下的编码集结成关联编码。例如:“很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教师的转型能力有限”等这类开放编码,统一在关联编码“转型能力不足”下面。而核心编码是对关联编码的统一概括和提升。如“转型能力不足”“教师的时间精力不足”等都可以统一概括为“教师层面的行动障碍”这一编码。

经过编码处理,共得到1个核心编码,即行动困境;3个关联编码,分别是国家层面、高校层面、教师层面;13个开放编码,包括资金不足、教师的时间和精力不足、态度抵触、高校软硬件设施不完善、支持力度不足、教师评价標准制约等。

二、研究结果

(一)教师转型的行动障碍概况

经过分析,如图1所示,在30位教师中,只有1位认为不存在行动障碍——无论是是国家政策、资金,还是学校提供的条件抑或自己面对转型时的能力和态度,都没有什么问题。而其余29位教师(29个材料来源)都认为有或多或少的障碍。有119个参考点显示有行动障碍,也就是说,这29位教师的谈话内容至少出现119次关于“障碍”这一主题的内容。这足以说明,在转型视域下,教师的行动障碍是普遍存在的,是一个真问题。endprint

总体而言,教师在三个方面存在行动障碍,即:国家层面、高校层面以及教师层面。其中,共有27个材料来源(亦即27位访谈对象的谈话)认为障碍主要在院校自身,占总材料来源的90.00%,也就是说有九成的教师谈到院校带给他们的行动障碍。教师自身是教师行动变革的第二大障碍,共23个材料来源,换句话说,有超过四分之三的教师谈到自身某些方面阻碍了行动变革。只有少数教师(5人)感受到国家政策和资金缺乏给自己行动变革带来的障碍。为了更清晰地呈现教师的行动障碍,下文将从教师自身和教师外部深入分析这些障碍。

(二)教师转型的内部行动障碍

面对组织转型,教师内部的行动障碍主要有态度消极或不愿参与、时间和精力不足、转型能力欠缺等。

1.教师惯习造成的态度消极。如图1所示,共有13个教师谈到被动转型或不愿参与转型的态度,几乎一半的教师持有相同或类似的看法。教师不情愿转型的观念是教师转型的壁垒,导致教师参与的主动性很弱。在访谈过程中,X学院人事处副处长、外国语学院常务副院长等管理人员也一致认为,在推行教师转型的过程中,由于增加工作量或者教师转型意识薄弱等,导致教师不愿意、被动参与转型是X学院转型的很大困难。

教师的消极态度,在很大程度上是惯性使然,高校教师同其他人群一样,都不愿意去改变自身习惯的工作方式。

“人一旦安逸惯了的话,有些习惯是很难改变的,或者说他就不想主动去改变。有的老师可能首先是自己的观念转变的不及时、不足......但是我感觉这种情况是普遍存在的。”(A-FT-04)

2.“双师型”发展意识淡薄,实践能力欠缺。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X学院建设应用型大学的重要策略之一。除了积极吸纳行业、企业和机关人士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外,X学院还鼓励现有教师提高实践能力,转向“双师型”。可是,很少有教师主动向其靠拢。人事处一位工作人员说,目前X学院的“双师型”教师比例大概是10%,且很多教师认为自己所在学院很少或几乎没有“双师型”教师。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教师个人的实践能力欠缺,且“双师型”发展意识淡薄。由图1可知,共有17个资料来源强调教师的“转型能力不足”,换句话说,超过总数一半以上的教师都认为缺乏转型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无疑就是实践能力。有的教师就指出,多数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接触过别的工作单位,哪会有实践经验?

“在态度方面,没有人不愿意转型。只是由于能力所限,不好转......因为大多数教师以前学的是纯理论,但是现在不仅要指导实践,还要把自己的科研转化成实际的成果,这对每个人来说都很吃力。”(B-T-07)

另外,被访者还认为,应用技术型大学的课程应是应用性的,但很多教师在应用性课程的设计、实施等方面的能力不够。

“教师的能力可能就有一些这方面的问题。因为具体到课程的建设,教学方式的改革,这需要教师具有相关的教育教学专业能力......例如工科,他就没有这种教育学知识背景,所以他们在设计这种课程的时候就会有一定的局限。”(A-T-05)

3.教师转型的时间和精力不足,无法真正投入到转型中。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是教师转型的保障,如果没有多余的时间与精力,教师很难参与其中。研究发现,X学院的教学任务相当繁重,且评价指标多以能够量化的科研成果为主,很多教师在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之外,基本上没有多少时间从事实践课程建设或应用性工作。根据图1,教师的时间和精力不足的资料来源共9个,占教师层面材料来源的39.13%,占总资料来源的30%。也就是说,30位教师中,达到三分之一的教师认为转型中,由于时间和精力不足的原因,导致教师的转型存在问题。

一个院系的院长就说道:“最主要的困难就是老师的时间精力不够。因为我们学校的教学工作量很大,这样的话很难有比较多的时间参与到校企合作中去。”(A-FT-03)

还有一位教师从教学、科研、实践三者平衡上来说:“这一块是有压力的。你想想,你既要教学,又要科研,现在又要实践。而评职称的时候科研占的比重大......你评职称的时候拿不出这些东西那肯定是不行的......所以每个人都会有时间和精力方面的困难和冲突。”(B-T-07)

教师发展的自觉是其转型发展的源动力。在转型过程中,高校应高度重视教师的观念和态度问题,并制定针对性的改善措施。但这些措施的实施,需要关注环境因素对教师转型态度及行动的影响。

(三)教师行动转型中的外部障碍

教师行动离不开政策环境的作用,离不开制度的约束。若外部政策和制度设计良好,能很好地激励教师行动。否则,就会给教师行动造成巨大的障碍。

1.国家相关政策不明朗。应用技术型大学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国家的相关政策对其的影响非常大。明确具体的制度能够让高校安心、让教师放心。但我们发现,很多教师认为,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前景不明朗,教师转型的具体制度也不明确,这让他们感到很迷茫,不敢贸然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追求这似乎是一阵风的举措。从图1可以看出,共有10个材料来源,也就是达到三分之一的教师都认为,国家“政策在教师转型方面不具体”,相应地,高校也“没有具体的教师转型方案”,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有教师直接指出,希望国家相关政策和规定能够明了一些,否则教师对待这件事情没有动力。

“希望国家在政策能够更明了一些吧,就是說希望国家能够给予转型院校更多的指引。因为对于这种转型,在咱们国家没有什么指引和经验,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很多方面没有在政策的明确指引下,高校和教师做起来都是没有后劲和推动力的。”(A—FT—03)

有教师则上升到领导意识层面,认为转型基本上是领导的个人意愿,自己参与转型缺乏安全感。

“之前的教育部领导提转型,可现在转型已经没有原来那么响了。很快很多人就忘记这个事情。咱们的政策过于依赖特定领导人了。”(A-T-12)endprint

2.高校考核评价制度不尽合理。用技术型大学作为新生事物,X学院作为H省第一批试点转型高校,对未知的恐惧,导致很多教师本能地担心自己参与转型,会给自身的教学绩效、科研工作等带来不利后果。而这种恐惧主要源于高校的考核评价制度不合理。图1显示,“相关的评价标准制约转型”共16个材料来源,占总材料来源的53.33%。意味着超过一半的教师认为,高校的考核评价制度是重要障碍。有教师认为,现有的职称评审标准与目前学校推崇的工作是相悖的,自己没有必要去做一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评职称时主要还是以前的评价体系,还是看科研等这些可量化的......所以,教师想评职称,还是要搞科研。但是学校让你在教学方面偏重实践,这也是学校转型目前很大的一个矛盾和困难。”(A-T-17)

还有教师认为,毕竟转型没有成套的模式和统一的标准,自己的转型成效如何也不会受到学校的关注。

“学校的职称评价制度没有多大改变。做出改变的教师,其成效还是不及论文等那些量化的东西更受关注......这个评价体制不真正改变,老师都不愿意转,最多只是表面上迎合。”(A-T-05)

3.高校师资来源单一,现有教师缺少实践机会。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发展,重要的是要有一批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发展“双师型”教师,一方面靠校外引进,另一方面也靠原有教师的转型。我们发现,这两个渠道都面临着较大困难。在师资引进方面,还主要是从研究型大学招聘,这些教师大多没有高校之外的工作经验。在现有教师向“双师型”转化方面,又缺乏足够的机会和资源。如图1所示,“兼职教师的人数很少”以及“外出学习的机会和资源很少”共18个材料来源,占总材料来源的60%。兼職教师的人数少,导致校内师生还是按照原来的模式工作学习;现有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和资源很少,导致教师即使想积极参与转型,但碍于条件限制,也很难转型。

如有教师就说到:“有兼职教师的,但是比例不多,我们这个院只有一两个。”(B-T-15)另外一位教师很明确的说到:“没有。目前来说还是没有。”(A-T-19)还有教师认为,即使有兼职教师,他们也没有做什么实质性的工作,只是形式。X学院一位副处长就认为:“目前学校有双百工程、企业挂职等都是形式,但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不管是学校出去的,还是企业过来学校的,基本上都是领导,只是挂个名。企业人员来学校的,能够做一次讲座都不错了。”(A-FT-30)

还有教师认为,大部分教师能够拥有的转型资源和机会太少。

“要转型,就要去一些企业事业去挂职,去锻炼,但是很多时候它是需要资源和机会的。没有资源的话,你就很难进去,或者即使进去了很难真正的去了解一些东西。当然了,学校也会外派,不过外派的一般是学科带头人、负责人等,这些教师机会多点。”(B-T-11)

4.转型高校的相关软硬件设施不足。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需要转变原来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理念,这就需要有配套的资源做支撑。我们发现,“软硬件设施不完善”共有6个材料来源,高校“支持力度不足”的材料来源占10个,“资金不足”的材料来源共3个,分别占总材料来源的20%,33.33%和10%,反映学校的软硬件设施远不能适应转型发展。有教师就直言不讳地指出,如果不完善软硬件设施,转型就是一句空话。

“我认为最困难的还是学校各方面的软硬设备都不完善......学校领导提出口号,提供资金,完善相应的设备,这些都到位了之后,教师才能真正的动起来。”(B-T-11)

还有很多教师认为学校转型中,相关的软硬件设施不足,即使有也都是面子工程。

“最后是设备问题,如实验室、训练场等这些,目前这些还是和转型不相适应的。”(B-FT-28)

“目前来说这一块还停留在喊口号上,学校只是提供了一个政策。但是在具体操作方面并没有给老师提供什么帮助。学校虽然有AAA产学研中心、BBB产学研中心等,但是很多没有什么实际性的事情,而且只有这类中心我感觉还是不够的。”(A-T-19)

面对转型,教师本来就存有恐惧和担忧,如果高校转型的相关软硬件设施不足,更会加重教师转型障碍。

三、结论与讨论

在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过程中,作为转型核心的教师面临诸多障碍,这严重影响了组织变革。要推进组织转型,建设应用型大学,清除相关障碍势在必行。

(一)教师自身的惯习、知识体系等阻碍了教师转型

近年来,准备转型的本科院校其实已经积累了大量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学术型教师,这些教师基本上毕业于研究型大学,所接受的训练是学术导向的,其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也是学术型,学术和理论发展已经成为这些教师的惯习。他们不仅缺乏实践经验和能力,更缺乏实践意识。虽然X学院已经有制度鼓励教师向“双师型”发展,但由于惯习使然,教师转型的意识淡薄。惯习和意识是阻碍教师转型的重要根源。这与相关研究的发现一致。有学者对三所新建本科院校350名教职工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有70.2%的调查对象认为新建本科“转型发展”的主要障碍是教职工观念和认识上难以转变的问题。有四成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在知识结构上难以适应转型发展的要求,有二成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在观念上难以接受,还有近10%调查对象认为“转型发展”的最大困难在于自己的学术生涯将受到影响[4]。

当然,不只是意识和惯习使得教师转型遇阻。实践能力不足也是客观障碍,很多教师应用性课程的设计、实施等方面的能力都很欠缺。而X学院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又普遍很多,这也导致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提升相关的实践能力。

(二)高校是制约教师行动变革的最大障碍

本文发现,高校是制约教师行动变革的最大障碍。在所有30个被访者的访谈材料(材料来源)中,有27个都涉及高校自身存在的限制和障碍。在出现行动困境和障碍的119个参考点中,有69个涉及高校自身。也就是说,无论是被访谈对象的人数,还是他们谈话中涉及的主题词频数,都最多地指向高校给教师行动带来的限制。这与相关研究的发现是一致的。有学者发现,有77.7%的调查对象认为转型发展的主要障碍是学校本身存在的条件问题,有70.2%的调查对象认为是教师观念和认识问题,有57.4%和47.9%的调查对象则分别认为是国家资源和政策导向问题、社会认知心理错位问题[5]。另有研究发现,80.3%的教师将影响教师转型的因素归结为学校激励政策缺乏[6]。endprint

作为应用型大学建设试点院校,X学院应该是转型较为积极和成功的院校,但其相关理念、制度和实践仍有多问题和不足,如办学方向不明晰、教师评价和绩效考核制度偏颇、教师发展制度不力、软硬件建设不完善等。而这些问题与不足,都与高校自身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不明确有关。一些学者把这归结为地方本科院校的心理问题。如陈斌认为这是大学在变换不定的时代中自我认同危机的表现[7],而刘振天教授则把这直接成为“转型恐惧症”[8]。转型高校自身尚是如此,其教师自然与组织保持同步。

(三)国家政策是制约教师转型行动的深层原因

本文发现,国家层面的障碍最少被谈及,只有5个材料来源涉及,参考点也只有6个。但是,这并非意味着国家政策制度对教师行动的影响不大。其实,国家政策很可能才是制约当前高校转型及教师行动变革的深层次原因。

在訪谈中,一些教师谈到国家政策的不明朗,担心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建设会成为一阵风,这给教师转型造成了很大的不安感。这种担忧和恐惧,更体现在高校身上。X学院正是这种状况的经典体现:一方面,学校层面仍在宣传和推动转型,另一方面,学校并没有真正从制度和措施、行动等方面加以真正落实。这与国家在院校分类及相关的配套措施不明晰有关。目前,虽然教育部正引导部分普通院校转型,但并没有出台具体的政策性文件。这不免使得拟转型院校产生极大的政策担忧——若依然是按照原有的体制发展,那么这些院校仍必须抢学科点、实验室,重视学术研究,贸然转型很可能会阻碍学校的发展。因此,国家必须尽快出台相关顶层设计和配套政策,在分类管理与考核、专业设置、学位授予、经费支持等关键问题上有明确导向,使相关院校通过政策导向逐渐明晰改革的方向。

总之,转型发展视域下,教师的转型是相关高校实现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的关键,关乎着高校转型的成功或失败。这就需要相关教师要做出行动变革,以适应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的需要。但教师转型不仅需要克服自身障碍,外部环境也阻碍着教师的转型。国家政策应迅速加以完善,转型院校更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适宜的转型发展制度和措施。

参考文献:

[1]顾永安.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若干问题探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0(11):29-32.

[2][加]迈克尔·富兰.教育变革的新意义(第四版)[M].武云裴,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99.

[3][法]雅克·德洛尔.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联合国教科文总部中文科,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34.

[4][5]张千友.关于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的实证研究——基于三所新建本科院校350名教职工的问卷调查[J].职教论坛,2015(15):23-28.

[6]韩伏彬,董建梅.地方本科高校转型背景下的师资队伍建设研究——基于衡水学院的调查[J].高等教育研究,2015(4):43-45.

[7]陈斌.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逻辑与困境[J].中国高教研究,2014(8):84-87.

[8]邓晖.是“强扭的瓜”,还是“花开逢时”[N].光明日报,2014-05-15.

责任编辑 秦红梅endprint

猜你喜欢
转型发展
大数据时代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
转型发展形势下公共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探索和思考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以转型推进能源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分析
新常态下大型煤炭企业生态竞争力实证分析
转型发展形势下国际市场营销学教学方法
大学本科高年级怠学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煤炭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新常态下钢铁企业的转型发展以及建议
试论“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成功运行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