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有未来的幸福教师

2018-03-12 19:26杨珍球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8年2期
关键词:学校老师课堂

杨珍球

“未来学校行动研究”是北师大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未来学校研究中心”的研究项目,由刘坚教授提出并任首席专家,由“我们”工作室实施,目标是创办有未来的学校,宗旨是以研究推动教育变革。目前,“我们”工作室已梳理出可操作、可复制、可传播的阶段性成果:协同化治理、实践性研究、生长型课程、分享式学习、多元化发展等五大核心系统。

“我们”工作室

(栏目主持人 周小益) E-mail:798330152@qq.com

什么是幸福?

北大博士李春雨是一位怀揣清华、北大两所学校三个学位的学霸。毕业后,他放弃了做选调生从政的机会,毅然选择到北京十一学校去当物理老师。因为他清楚地知道什么对自己最重要,什么才是自己所要追求的。从教三年,他将生活和业务一体化,在十一学校找到了归宿感。

所以,一个知晓自己未来如何前进的人,就是幸福的人!

那么,如何成就有未来的幸福教师?学校管理者应该将教师的幸福感置于学校发展的首位,善用观察的眼睛,关注每一位教师的发展需求,让他们拥有一条能为之奋斗的未来道路?

把教师从压力中解放出来

在未来学校行动研究中,我们一直致力于培养教师们在学校的“幸福感”。因为教师的体验很容易通过课堂传递给学生。

几年前,我们在一所学校看到了这样一个现象:全班学生的课堂练习正确率几乎能达到100%。究竟用了什么神奇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如此一致?后来我们了解到,这样的作业其实是教师应对学校的作业评价要求的产物:每天的作业都是教师在课堂上逐题讲解后学生现场写上去的。据学生反映,他们的课堂作业从不带回家,因为带回家作业本会卷角,习题会写错,把作业弄得不漂亮,学校检查时是要扣分的。

了解到实际情况后,我们不禁反思:都说最好的管理就是不要给老师惹麻烦,但目前的状况实际上就是一种“麻烦”。

为了杜绝此类“麻烦”的发生,在学期末的时候,我们从校外请了一位教育专家来引领全校教师做了一个关于学校发展的“SOWT”分析 。大家在分析中提出了一些关系切身实际的细节问题:用统一模式备的电子学案不能很好地为课堂服务;批改作业的标准太细太多,让教师的关注点落在了达标检查上;学校统考的功能应从评比教学质量迁移到问题解决中等等。

这些常规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解决,教师们按要求做的事情太多就会走进教育的死胡同——只做学校检查的,不做学校期望的。为此,我们从“备、教、批、研、考”等方面和教师们共同协商设置了不同等级的目标、标准及评价方式建议样案,让老师们依据自我目标定位,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标准及方式,在阶段性的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互赏的过程中推进学科和学术领域的改革。学校将刚性的行政命令降到最低限度,尽量用“不听推门课,只听邀请课”等具体行动为老师们创设安全、宽松的工作环境,让大家从繁重的检查评比、被要求中解放出来,和孩子们一起做一些大家喜欢做的事情。

充分赋权,尊重每一位教师的个性

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对中层领导最大的挑战是:能否鼓励教师尊重自己、保持个性,并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小李老师是一位特别有思想、有个性的老师。学生要照毕业照,年级长从校外聘请了专业摄影师,邀请大家着校服到指定地点拍摄,但小李老师拒绝了年级长的盛情,询问之下,原来她早已规划好:要利用毕业季,和孩子们玩出一些新名堂——让每个孩子设计并制作“我的未来职业”服饰;让孩子们自创未来职场工作场景;让孩子们学习手机最新拍摄技术……她将理想、美术、科技等教育就这样不着痕迹地融入了毕业课程中。孩子们将自己拍摄的未来职业毕业照设计成精美的签约相册——“十年·再聚·努力”,成了孩子们未来生活的美好回忆。得知此事后,校长不但没有批评他,还鼓励他大胆地按自己的想法做事。

2016年,学校实施分享式学习,倡导教师在课堂上让位于学生。小勇老师是同事公认的“名嘴” ,但要他在课堂上成为一位很好的倾听者和引导者,着实是个很大的挑战!“语文课不讲,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像他这样优秀的老师在改革的过程中,内心却常有恐慌、彷徨,甚至有时会毫无方向,不知下一步该怎么办……如何帮他们找到教育的出口,体验教育的美好?学校根据老师们的优势及需求,寻求学科学习的制高点,让教师们自主报名参与学习。小勇老师在外出学习交流后找到了自身成长的兴奋点,回校后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向已有经验发起挑战,颠覆传统的教学方式,并将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转移为识别学生学习的动态,从而帮助学生习得学习方法,获得学习动机。

这样的改变滋养出学校师生互动的学习生态,但随之而来的种种困难让他意識到单打独斗很难走下去,于是他自发组建了一个语文学术研究团,在学校的帮助下开始和更多人一起挑战新技术,在“问题——研究——实践——反思——再实践”的磁场中探索新技术与学习的关系。

一年后,这位老师不仅影响了身边的同事和学生,而且还吸引了一批校外的“粉丝团”前来学习交流,这样的磁场让老师逼近专业的核心,感受专业的魅力,享受研究的幸福。

像这样的老师每个学校都有,他们看起来不那么听话,甚至有点“独特”,但他们始终和学生站在一起,并用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让其感受有温度、有高度的教育,深受学生欢迎。如果学校抑制他们的这种“个性”,没有将他们放在合适的位置,他们就不被理解,特长自然也不能发挥出来,所以,学校需要用其长、避其短、容其过,让他们被理解,激发其职业激情,创造出一个个教育奇迹,走出一条不寻常的道路来。

一般学校间的研修活动,基本上都是由校长或中层干部向老师提供资源,科研部门做好相关对接和整体规划后,由各部门布置任务。但这样的格局让教师永远只会做好他分内的事情,当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涌现出来后,如果学校不授能赋权,只会让老师离学校愈来愈远,因为这样的学校是领导干部的。

一所学校,如果能在不同的领域培养、发展不同的决策主体;一个管理者,如果能放低姿态,让教师们在各自适合的领域有自主发展的空间;一场活动,如果能让更多的教师基于自我成长的需求有发言权,那么学校才真正成为大家的,教师才会在各种平台的锻炼中产生“教育是我终生奋斗的事业”这股力量。

所以对于学校管理者来说,要着眼于未来并立足于当下,创造条件帮助教师在当下的生活学习中建立幸福的概念,并保有激情,不断地寻找未来更大的可能性,成就有未来的幸福教师。

(作者系王昌胜“我们”工作室核心成员,北师大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未来学校研究中心骨干成员,现任郑州市郑中国际学校副校长。)

责任编辑/周小益

(栏目主持人 周小益) E-mail:798330152@qq.com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校老师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学校推介
六·一放假么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