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035年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目标与策略

2018-03-12 19:28胡茂波
职教论坛 2018年1期
关键词:功能定位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

摘 要:面向2035年,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受社会经济转型、国家创新战略、高职教育内涵拓展驱动,提升职业教育社会阶层流动功能、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功能和高职教育质量是其价值目标。其定位于培养出契合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和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积累匹配现代职业教育内涵的人力资本。实现上述目标,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应构建点面结合的组织体系,建设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开发面向大众的课程资源,进行“知行合一”的实训实践。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价值目标;功能定位

作者简介:胡茂波(1975-),男,湖北鹤峰人,湖北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王运转(1990-),女,河南南阳人,湖北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研究与实践探索”(编号:2015290),主持人:李晓波;湖北工业大学教研项目“产学研合作培养工程科技人才的模式及政府支撑战略研究”(编号:2013050),主持人:胡茂波。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8)01-0172-05

面向2035年,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我国将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为了确保新常态下经济能够稳中求进和逐步发展,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总体而言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目前仍处在探索和快速发展阶段,我们称之为创业教育1.0阶段[1]。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促使直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深化改革。面向2035年,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将走向大众化,形成完善的生态系统,能够培养大批优秀并为社会创造巨大财富的技术技能人才。同时,技术技能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动能够以多种形式反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面向2035年,在明晰驱动力、价值目标与功能定位的基础上,提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推进策略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一、驱动力

(一)社会经济转型

目前,我国已进入经济增长的新常态,新常态是对中国经济增长从高速到中高速的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2]。新常态下,最显著特征是增长动力转换,即从传统的“投资拉动增长”转向“创新驱动增长”,“创新驱动增长”是经济新常态下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源[3]。到2035年,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产业升级步伐加快,社会分工更加复杂精细化,产业结构高端化,对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要求日渐高涨。新技术、新工艺产生新的业务流程,推动劳动力素质要求的变化和高移,导致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发生深刻的变化。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具有承接性。培育和催生社会经济发展新动力需要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深入发展。社会经济轉型发展需要养成和提高高职毕业生创新意识和能力,需要高职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训练创新创业基本素质,需要形成高职学生创新创业局面。社会结构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进行结构性改革,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耦合。最终形成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转型发展是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构成部分。

(二)国家创新战略驱动

面向2035年,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进。为了营造融合、协同、共享的“双创”生态环境,需要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深入发展。2010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提出,要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将以创新意识培养为目的的创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4]。2015年3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升为国家战略。“双创”战略是主动适应全球化和世界范围的颠覆性技术创新主导的历史阶段、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常态下持续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战略安排[5]。改革深化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是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是实现国家创新战略的重要举措。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对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6]。2015年,教育部编制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职成[2015]9号)强调,要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思维养成,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7]。2017年7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国发〔2017〕37号)。2017年9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8]。

(三)高职教育内涵拓展

面向2035年,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将不断完善,高等教育将转向内涵式发展。产业的转型与升级,需要职业教育承担更多的使命,赋予了其更为宽泛的内涵。传统的“职业教育”理念已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要求。高职院校需要主动适应社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需求,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行内涵提升,实现按照现代职业教育要求创新发展。长期以来,受规模扩展的影响,部分高职院校忽视内涵建设,忽视办学特色,导致学校管理、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服务不能适应市场需求,部分高职院校在新形势下面临可持续发展的困境[9]。要摆脱这种困境,高职院校必须转变发展方式,立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注重内核提升,追求内在质量,耦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内涵,多维度审视职业教育的价值观。实现以规模扩张为主要特征的外延式发展向以增强核心竞争力为主要特征的内涵式发展转变[10]。面向2035年,高职院校内涵建设需要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切入点,进一步加强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契合,在改变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力、优化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发力,推动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全面深化发展。高职教育内涵拓展需要高职院校不断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的结构与要素,提升适应环境的能力和具有变革创新的能力,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endprint

二、价值目标

(一)提升职业教育社会阶层流动功能

教育具有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的功能。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应然上的全民教育,在现实发展中却是更多地关乎弱势群体生存与发展的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对象聚集较多的社会弱势群体,缺乏吸引力,有较为明显的社会弱势阶层表象特征。改革开放40年来,大规模的社会流动图景在转型期的中国上演[11]。但职业教育的学生社会阶层纵向流动尚不尽充分,呈固化趋向。职业教育实现其毕业生阶层向上流动的功效明显弱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职业结构呈现不断变化的趋势,职业的变化对人们接受职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也为人们向上层社会流动提供了空间和可能,很多国家在职业教育中所采取的积极政策正是对职业教育促进社会分层和向上层社会流动的肯定[12]。面向2035年,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是促进社会阶层纵向流动的支点,对学生社会阶层的纵向流动有正效应,帮助学生通过创业或就业改变命运,打破社会阶层固化局面。通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氛围的营造,鼓励学生创新创业,激活学生创新创业活跃度和能力,以创业带动就业,扩大学生的就业面,畅通学生向上层社会流动的渠道。实现有效地预防和遏制社会结构板结现象和阶层固化现象,通过教育帮助高职学生尽快地融入主流社会,让其拥有人生道路选择的自由和机会,这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降低社会的运行成本。

(二)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功能

面向2035年,创新创业教育是对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积极响应,有利于催生经济发展,是构筑区域竞争优势的核心要素。通过加大个体教育投资促进社会整体人力资本的提升,依靠高质量人力资本的社会融入,满足生产方式转换对人才技能、价值观和行为的需求,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决定性作用,是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石,是区域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面向2035年,高职教育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既是其完善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其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要求。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需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学会捕捉商业机会,提高学生创业管理的能力,内生出高素质的创业者,实现以创业带动学生就业,促进学生技术转化和技术创新,提高区域产业技术技能人才素质,促进区域产业升级,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提升高职教育质量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高职教育质量提升的内在需求,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及能力纳入学校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是高职教育质量标准顺应时代发展的优化。面向2035年,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是在“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训练与竞赛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创新与创造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创业与就业相结合”思想指导下开展。将创新创业要素融入培养过程中,通过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思维与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热情,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区别于传统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面向2035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体现为主动适应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发展,发挥行业企业的联动作用,吸纳社会创新创业资源,构建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的集专业教育于一体的融合体系。创新创业教育要素与资源集聚,能完善高职教育协同育人机制,使高职院校的教学、实训、实践的结合更加紧密。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精神层面的引领作用更加凸显,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并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创新型高级技术技能人才。毕业生高质量创业就业的能力将显著增强,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水平将明显提升。

三、功能定位

(一)培养契合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

面向2035年,区域协调发展才能切实提高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经济转型发展是总体经济发展的基础。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有创造能力的新生力量,才能实现区域经济转型发展。无论是生产服务还是建设管理一线,均需要大量的优秀人才才能有效运行。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上具备巨大优势,能够为区域经济转型发展提供具有活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在创新战略支持下,创新创业活动不断涌现,产业资本投入无形化、经济结构服务化、技术智能化和创新全员化的特征日益凸显。培养大批亟需的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技能的人才,形成一支门类齐全和技艺精湛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不仅为区域经济转型发展增添活力,也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注入新动力。面向2035年,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定位于适切区域产业的需求,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主体功能区定位,合理确定人才培养的规格。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将在培养目标、教学师资、教学条件等方面,形成适应区域经济结构布局和产业升级需要的格局。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具体实施中,高职院校将与企业建立合作培养机制,根据企业行业的需求拟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面向2035年,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需要引導学生充分认识到对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创新所具有的支撑作用,将创新创业意识和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服务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需求为己任。高职院校要把握好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发展机遇,培养学生契合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培养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创业先锋,促使在创新驱动发展中学生成就个人事业和实现人生价值。面向2035年,高职院校将专业教育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绿色创业”“职业担当”等创新创业理念教育相融合,以具备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的品质赋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新的内涵[1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使学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中不仅能够自谋职业、灵活就业,而且能够积极自主创业,由一般求职者生长为具有创新素质的工作岗位创造者[14]。促进学生将自己的人生追求和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将个人创新创业梦想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融入国家战略的实践中。endprint

(三)积累匹配现代职业教育内涵的人力资本

中国廉价劳动力时代已经结束,中国的第一次人口红利正逐步消失。随着生产要素相对的优势由第一次人口红利优势向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优势转变,新人口红利将成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因素。需要进一步加大对科技研发的资金和人力资本的投入力度,通过建立完善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全国上下形成良好的创新环境[15]。面向2035年,实现创新发展促进经济增长需要提高劳动者素质,重视职业教育和培训。职业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职业教育是开发新人口红利的助推器,改革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是实现新人口红利的迫切需要。在新旧人口红利转折期,高职教育需要在第一次人口红利期发展的基础上,拓宽其教育思维和理念,主动迎合人口转变和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需求,融入国家创新创业体系,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充分释放人才创新创业潜力,促进经济增长从劳动力数量优势转向人力资本优势[16]。面向2035年,高职院校应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升学生人力资本的素质,积累匹配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人力资本,大力提升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能力。

四、推进策略

(一)构建点面结合的组织体系

面向2035年,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需要学校、政府、企业与风投机构等组织的相互协作。需要构建由高职院校内部系统和社会支持系统共同组成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将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点”串联起来,形成点面彼此关联的组织体系,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在人力、物力、资金、信息之间的畅通交换,保障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动态平衡。高职院校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要营造积极的创新创业氛围,注重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及能力的培养,开发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深入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拓宽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辐射度与受益面,构建集合创新创业精神与意识、创新创业能力与素质、创新创业实习与实训教育,以及初创企业培育与孵化指导的全过程立体化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面向2035年,建立学校层面、跨专业层面、学生层面的创新创业组织体系,加强与校友创新创业活动的互动。政府部门要推行强有力的政策,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的门槛与风险,提高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产出。进一步拓宽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投融资渠道,争取天使投资人、风险投资机构的支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引导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支持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同时,要不断加强学校、政府、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知识聚化、资源集成、资金注入、“内孵”与“外引”,形成纵横互补和逐层递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组织体系,将创新创业资源转化为支持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的实体。

(二)建设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面向2035年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需求,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还存在整体数量不足、组成结构单一、实践经验不足等掣肘因素。“十三五”规划推行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通过人才双向流动加强职业学校和企业的合作。高职院校应抓住这一机遇,用改革的办法推进教师结构的调整,实施“校企互通、专兼结合”的优秀团队建设工程,着力锻造一支多元参与的“高素质、高技能”“跨专业、跨院校、跨行业”“专兼结合、动态发展”的集理论和实践于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面向2035年,按照“引进来”与“走出去”双管齐下的原则,树立科学的教师培养理念,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活动,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素质与能力,组建一支优秀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组织承担创新创业教育的专职教师到企业中去学习,以便深入了解专业市场和人才市场,了解行业需求与职位需求,更新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经验,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在教师职称评审、绩效奖励中的比重。引进和聘用优秀职业经理人、创新创业领军人、研究创新创业的学者等成为创新创业导师,与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师建成一支专兼结合的导师团队,充分发挥导师团队的作用,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让导师成为学生创新创业的陪伴人和引导者。

(三)开发面向大众的课程资源

面向2035年,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针对具有创业意向的学生的教育,而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的惠及面扩大到全校学生,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全面深入结合。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与指向为依据,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整合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在知识与结构上的深度融合,是推进面向2035年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有效策略。加强特定的专业、职业背景与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课程的嵌合,在专业技术的语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特点,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必修和选修的方式,开设技术知识与理论前沿、科学研究方法、创新创业基础理论等课程,形成有机衔接、循序渐进、交叉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通过微课、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构建资源共享的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信息化平台。同时通过校际间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提升在线开放课程的共享率,实现各校创新创业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优势互补。组织学校专业带头人联合行业企业专家,合作编写具有适用性、实践性和迁移性的创新创业教育教材。

(四)進行“知行合一”的实训实践

面向2035年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应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推进教学改革,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载体建设,改善教学条件,采取课堂讲授、模拟训练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多样化教学方法。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要坚守“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实施对接式的岗位体验教学,营造具有真实情境的教学环境,以校内外创新创业项目为平台组建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将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实训紧密结合,构建理实一体化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面向2035年,高职院校要开辟专门场地,充分利用校内的资源,建立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创业实训基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为学生创新实践训练和创业实战演练提供有利平台。建立学生创业中心、创业一条街等,组织学生进行创新创业体验,成立由学生自主管理、自主经营的技术服务公司、学生超市、学生书亭、学生家教等实体,让学生在实体中体验创新创业全过程,培养真实的创新创业能力,产生经济效益。endprint

参考文献:

[1]郑刚,郭艳婷.迈向创业教育2.0: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大众化的经验借鉴及启示[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96-103.

[2]任保平.新常态要素禀赋结构变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开发的动力转换[J].经济学家,2015(5):13-19.

[3]茶洪旺.论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发展动力[J].中州学刊,2015(1):27-30.

[4]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工作意见[EB/OL].http://www.edu.cn/zcxx_10008/20100601/t20100601_481165.shtml.

[5]陶金元,陶秋燕.发达国家创新战略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宏观经济管理,2017(4):81-86.

[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3content_9740.htm.

[7]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EB/OL].http//www.moe.edu.cn/s78/A07/zcs_ztzl/ztzl_zcs1518/.

[8]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jyb_xwfb/gzdt_gzdt/201709/t20170925_315201.html.

[9]张洪春,温中梅.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结构与规律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8):5-9.

[10]任贯中.创业型经济耦合下职业教育衍生的内涵及功能分析[J].商业时代,2011(15):101-102.

[11]楊传昌,侯立元.教育与当今社会阶层流动[J].教育学术月刊,2009(2):11-13.

[12]任爱珍.惠及民生的职业教育公平问题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1(3):75-77.

[13]王振洪.创新创业教育:高职亟须实现十大转变[N].人民日报,2016-05-24(15).

[14]方守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位及实施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7):90-92.

[15]赵增耀,周晶晶,沈能.金融发展与区域创新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开放度的中介效应[J].科学学研究,2016(9):1408-1416.

[16]许艳丽,柏淳.新旧人口红利转折期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挑战[J].职教论坛,2016(24):9-13.

责任编辑 时红兵endprint

猜你喜欢
功能定位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
财务管理在企业内控中的功能定位及实践核心思路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物流信息平台
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布局河北文化发展新常态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研究国企改革下的功能定位与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