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认知态度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性研究

2018-03-12 21:02李谷雨吴健
领导科学论坛 2018年3期
关键词:调查心理健康教育态度

李谷雨++吴健

【摘 要】 本研究以湖北中医药大学为例,采用自编问卷对约7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并进行数据分析,拟结合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工作形式、心理咨询的认知态度,掌握现实情况,提出具体举措,切实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态度;调查

【基金项目】 本文系湖北高校学生工作研究会2016-2017年度研究课题“基于学生认知态度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性研究”(项目编号:1617YA10)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李谷雨,湖北中医药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吴健,湖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8)02-0067-03

一、研究背景

随着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面临着愈来愈大的压力。大学生这个特定年龄阶段的特殊群体,面对来自社会、家庭和教育制度等的种种压力,面对一系列人生的重大课题,如专业知识储备、个性品质优化、思想道德修养、择业就职准备、交友恋爱等,常常出现内心矛盾冲突甚至出现心理危机。目前,大学生中不断发生的自杀等恶性事件也在不断警示我们,如何更有效地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疏导和早期干预势在必行。

关于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研究,综合来看主要是站在教育者的角度来看问题,很少考虑教育对象——大学生自身的态度。大学生认为有必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吗?他们喜欢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心理学知识?他们最想了解哪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当他们遇到心理困扰时心中理想的求助对象是谁?本研究将对这些问题展开调查。对这些问题的了解有助于了解大学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知和态度,从而选择更为有效的教育途径,有针对性地做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尽早预防与缓解大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障碍与心理危机,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二、研究方法

1.样本选取

以湖北中医药大学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分层随机抽取四个年级学生共700人,回收有效问卷657份,有效率为93.9 %。被调查对象年龄范围为17~24岁,平均年龄为22岁。其中女性占59.2%,男性占40.8%。一年级占35.6%,二年级占17.2%, 三年级占18.6%,四年级占28.6%。

2.研究程序

自编“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态度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变量学因素、大学生对于学校开展的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等。

三、研究结果

1.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了解与参与程度

学校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包括个体心理咨询、团体辅导、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健康讲座、心理知识宣传海报或展板、心理电影展播、心知乐园、心理测评等。本研究对大学生关于以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途径与方法的了解与喜爱程度进行了详细调查。

对于本校开展的诸多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生们是否知道与了解,知名度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个体咨询84.3%、心理测评60.9%、课程55.1%、讲座54.9%、影展50.1%、海报或展板宣传32.0%、心知乐园32.0%、团体辅导12.2%。

大学生最喜欢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依次排序为:影展61.5%、讲座50.7%、心理测评48.6%、课程47.9%、个体咨询43.9%、团体辅导40.2%、心知乐园39.5%、海报或展板宣传34.2%。

大学生自己亲身参与过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依次排序为:影展50.2%、心理测评47.7%、课程42.1%、个体咨询36.6%、讲座39.5%、团体辅导31.3%、海报或展板宣传30.9%、心知乐园30.5%。

大学生认为对自己有帮助的心理健康活动依次排序为:个体咨询54.7%、影展51.9%、课程51.7%、讲座49.5%、心理测评42.5%、心知乐园40.9%、团体辅导40.6%、海报或展板宣传36.3%。

2.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认知与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总体评价,感到很满意的有60人,约占总调查人数的9.1%;感到比较满意的有436人,约占66.4%;感到不太满意的有145人,约占22.1%;感到很不满意的有16人,约占总调查人数的2.4%。

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总体评价,认为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严重、需要重视的有69人,占总调查人数的10.5%;认为大学生存在一些心理问题、需要适度引导的有554人,占84.3%;认为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很好、不需特别关注的有34人,占5.2%。

如果心理困擾难以自我排解,大学生心目中理想的求助对象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朋友和同学69.4%、亲人43.7% 、恋人27.2% 、学校心理咨询老师16.0%、学长学姐15.7%、辅导员或老师13.9%、陌生人(比如网友)7.6%、社会上的心理咨询机构5.2%,选择不去管它占8.4%。

大学生认为自己参加学校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目的依次排序为:促进心理健康或提高生活质量65.6%、解决自身心理困扰57.2%、感兴趣和好奇42.4%、学校要求38.8%、身边亲友心理需要18.3%。

3.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式的期望

被调查对象认为大学生最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按比例由高到低排序为:人际交往73.6%、学习压力60.9%、情绪调节60.7%、职业生涯58.0%、自我发展52.4%、恋爱婚姻49.5%、大学生活适应36.1%,其他3.2%。

对于学校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学生期望的教学方式依次排序为:案例教学59.2%、游戏活动46.7%、专题讨论35.3%、知识讲授29.8%。endprint

4.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态度

对于大学生了解心理咨询的途径,依次排序为:学校教育60.9%、书本杂志47.6%、网络39.7%、电影电视35.2%、亲戚朋友11.7%、完全没了解9.0%。

对于大学生倾向于选择的心理咨询方式,选择愿意和心理咨询师面谈的同学有312人,占总调查人数的47.5%;选择通过电话交流的有184人,占28.0%;选择通过网络(包括QQ、微信等)交流的有161人,占24.5%。

对于身边接受过心理咨询的人,被调查对象对其的态度为:觉得他需要帮助,对他多关心一点的同学有247人,占总调查人数的37.6%;觉得没什么大不了,跟往常一样的有393人,占59.8%;认为他有毛病,尽可能不与其接触的有17人,占2.6%。

四、讨论

1.综合使用多种途径,营造人人关心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

问卷结果反映了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途径和方式的偏好,综合来看,比较理想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式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知识宣传活动,如心理电影展映、心理咨询、心理健康课程、心理知识讲座等,许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在使用这些方法,可以设想这些工作的作用形式:心理健康课程和心理知识讲座开启学生心灵大门,心理健康社团和校园媒体宣传营造了追求心理健康的文化氛围,而心理咨询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需求。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和综合使用这些途径。

2.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广泛认可,但学生的专业性求助行为仍较少

调查显示,三分之二以上的学生都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情况比较满意,说明学校开展的诸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了大学生的广泛认可,也说明了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效。调查可见,绝大多数学生认为目前大学生群体存在一些心理问题、需要适度引导,说明大学生已经能够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所以可以通过各种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来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对于理想的求助对象,通过调查可以看出:虽然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获得了同学们的广泛认可,但是在他们遇到心理困扰时,寻求专业咨询老师帮助的比例还是比较低。所以,一方面可以在学生群体中进行宣传,加强同辈互助;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力度要继续加强,使更多学生能接受到专业化的帮助。

3.注重学生的人际交往需求,加强心理健康课的宣传效果

调查显示,人际交往问题是大学生最亟待了解和解决的问题,也有国内相关研究显示,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与他们的人际交往情况有关,比如宿舍同学关系、班级同学关系等。可能的原因是大学生们来自全国各地,成长环境和家庭背景各不相同,使他们相聚在一起时难免产生摩擦,尤其是95后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缺乏足够的与人交往和合作的能力。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时,应充分注重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教育和培养,使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大学校园里健康快乐地成长。

同时,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授形式,大学生最喜欢的形式是案例教學与游戏活动,而知识讲授这种授课形式的支持率偏低,这可能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特点有关。心理健康教育课更注重学生在课堂上和生活中对知识的运用与体验,运用案例教学与游戏活动的方式能让他们有更多的收获和感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与其他课程是不同的,在给学生讲授知识的同时,需要多穿插丰富的游戏活动与生活中的案例,营造体验式课堂,让他们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收获,同时,也使心理健康的观念通过课堂深入人心。

五、不足与展望

虽然本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些实证支持,但是由于研究者本人经验的不足,以及本次调查的样本数量有限,使得调查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本研究仅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未对大学生的性别、年级、家庭环境、专业背景等因素可能造成的差异进行分析。未来研究的方向是继续扩大样本量,并研究分析不同性别、年级、家庭环境、学科背景等因素给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态度带来的影响,以期不断探索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

参考文献:

[1] 雷五明,李静静:《“95后”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认知的调查与分析》,《校园心理》2015年第1期。

[2] 冯丽娟:《高校心理咨询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3] 江光荣,王铭:《大学生心理求助行为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年第3期。

[4] 刘欣,徐海波:《15年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总结》,《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年第2期。

责任编辑:富裕endprint

猜你喜欢
调查心理健康教育态度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天台县城区有毒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态度决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