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话语风格的特点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启示

2018-03-12 21:07陈婷婷刘正妙
领导科学论坛 2018年3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习近平

陈婷婷++刘正妙

【摘 要】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以平易近人的话语风格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其话语风格具有显著特点:简洁凝练、幽默风趣、有理有据、问题意识。习近平话语风格的特点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思政课教学要精简凝练,使学生易于接受;要幽默风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讲事例,能够让学生信服;要树立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 习近平;话语风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5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项目编号:15B17)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陈婷婷,湖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刘正妙,湖南科技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8)02-0086-03

语言风格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习近平话语风格的形成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与他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以及热爱研读经典文献是分不开的。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非常热爱读书,经常阅读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著作和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典籍。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喜欢读经史典集,也喜欢在适当的场合适当地引经据典。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中,他经常用自己读过的传统经典如《春秋》《论语》《管子》《史记》《诗经》《礼记》中的成语、典籍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如“治大国如烹小鲜”“猛药去疴、重典治乱”“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等。

一、习近平话语风格的特点

1.简洁凝练

用简明的语言来表达理论,是为了让广大的人民群众能听得懂,并且能理解,这是习近平话语风格中最鲜明的特色。习近平话语风格中最鲜明的特色是善于用一些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通俗易懂的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了让老百姓能听得懂、记得住,并能深刻地理解、熟练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例如,习近平总书记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简洁凝练、朴实亲切的话语,鲜明地、坚定地表达了党的奋斗目标就是想百姓之想,为群众谋利益,使广大人民群众对党产生亲近感。“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句话简明扼要却又寓意深远,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的、民主的执政理念和坚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和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善于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思想理论。如他用“三个必须”把实现中国梦要坚持“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简洁、精练概括。这种精练的语言生动、形象、一目了然,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容易深深地刻在人们的脑海中,容易传播,对激励人民大众的社会责任感、振奋民族精神和增强民族凝聚力起着重要作用。

2.幽默风趣

幽默风趣,是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的又一个显著特点。幽默既体现了一个人的本领和能力,也体现了一个人的魅力。习近平总书记的幽默是他智慧和自信的体现。习近平的讲话风趣幽默,大家都喜欢听他讲话。作为一位国家的领导人,如果能拥有幽默感,不仅能反映领导自身的魅力,而且,也能增强一个国家的形象。从《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可以发现,习近平总书记的幽默语言比比皆是。比如“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二十一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习近平总书记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不仅向外国人展示了中国领导人的幽默,还向世界人民传达了中国正在不断地发展,因此,大家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中国。

3.有理有据

善于讲故事、事例是古今中外的政治家的共同特点,习近平总书记也是讲故事的大家,他善于以故事来明理,以事例来传达深意,做到有理有据,这不仅能增强话语的说服力,还能激励人们的斗志。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经常会用一些真实的故事和具体的、典型的例子,比如,他借用冷战后各国被迫采取西方模式而导致各种内忧外患的局面的故事,告诉人们不能全盘吸收西方模式,而是要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学习西方的经验。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习近平善于通过生动、形象、通俗又深刻的道理来传达自己的深意。事实胜于雄辩,故事和事例是具有说服力的,故事和事例的魅力在于它们有别于空洞无物的说教,它能在讲述者和倾听者之间建立一种思想上的共鸣,这种情感上和思想上的共鸣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这就是借事明理的魅力。

4.问题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之所以能够在人群中产生巨大的反响,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甚至让人拍案叫绝,与习总书记具有问题意识,能够以问题为导向感化人、教育人有很大关系。习近平之所以能以问题为导向,能以问题为切入点,是因为他对中国国情党情世情民情的深入了解,只有掌握了中国现阶段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才能进一步实事求是地摆现象、讲问题。如习近平认为,我们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所做的努力和牺牲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自建党以来,我们的党之所以能走在时代前列,不断地与时俱进,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把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问题层出不穷,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能够审时度势、揆情度理;能够及时、准确地知觉和把握各种问题;并且能够顺利地解决前进中所遇到的问题。

二、习近平的话语风格的特点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启示

习近平的话语风格真实地反映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真切地表现了他的爱民情怀。研究习近平的话语风格,有助于了解他的治国理政思想,同时对高校不断加强、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很大启发。

1.思政课教学要精简凝练,让学生易于接受

习近平的话语风格最鲜明的特征是化繁为简、提纲挈领。为了让普通老百姓易听懂、易明白、易记住、易传播党的声音,他能够把复杂的理论用精简凝练的关键词提炼出来。习近平的话语风格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的课堂教学具有借鉴作用。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在给学生上课时也应该用精炼简洁的语言给学生传授知识,切不可故弄玄虚,假装高深。而是要说出让学生能接受的语言,许多教师虽然理论水平很高,但是却教不好学生,很重要的一点是讲不出东西,不会总结知識点,或讲的知识不能被同学们广泛接纳,究其原因,就是这些教师的语言表达欠缺,不会用简洁的语言教授知识点,教授的内容如果不具备通俗易通的特性,因此往往很难被学生接受,也就很难得到满意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将课堂语言通俗化、大众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达较为深奥晦涩的课堂知识,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上来、感染到课堂氛围、获取到学业智慧,以此提高知识水平。通过这种方式让教师的教学被更多的学生接受,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以促进学生们继续努力学习,培养学生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作用的人才。endprint

2.思政课教学要幽默风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是教师指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陶冶学生的思想品德的重要场所,思政课本身就是一门比较抽象的课程。如果教师能够用生动的表达阐述深刻的道理,让课堂教学变得非富多彩、趣味无穷,使课堂始终保持活跃的气氛,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讲的妙趣横生、引人入胜。那么,学生就会喜欢听教师的讲课,愿意听教师的课,并且听得津津有味,长此以往,就能让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产生兴趣,并且积极地、主动地、开心地学习知识。教育心理学表明,要想让学生在学习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得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只有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他才会积极地进行思考,并积极投入到学习和活动中,在这种良性循环中,悄然的会让学生的学习达到理想的效果。也就是说兴趣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师在思政课的教学中要适当运用幽默的语言讲述课堂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思政课教学要讲事例,能够让学生信服

故事和事例有很强的说服力,它能让人从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中受到感染和启迪。真正的、具体的事例是胜于任何空洞无物的说教,教师应该学会用事例教育学生、说服学生,让学生能不自觉地产生一种代入感,让学生真正地信服,从而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信心,这种信心体现在对自己有信心、对社会有信心、对我们的党有信心、还有对国家有信心。习近平以自己经常熬夜,以至于经常生病的事例告诫学生不要总是熬夜,要把自己的心态摆正,既要有激情,又要从容不迫。用习近平总书记的事例来说服学生不要经常熬夜,这样的事例有强大的说服力,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只有摆出事例,才让学生真真切切的受到感染。如果教师在讲课时,只会一味照本宣科,不根据教材的知识穿插一些故事、事例来讲课,很容易让学生在听课时分神,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进一步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感。

4.思政课教学要树立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国际关系复杂的大背景下,在改革开放的攻坚时期,在各种矛盾集中凸显期,大量的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再加上受西方各种思潮的影响,一些学生在心智上不是很成熟,在言谈举止中难免会存在一些迷糊的、错误的认识和行为。这就需要高校思政课教师做好引导作用。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切实以问题意识为导向,以探讨问题的解决路径为教育契机,培养出能够用科学的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人才,肩负起“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问题意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针对性,要坚持问题导向,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自由探讨,引导学生从问题的表现、成因等多个维度,理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以达到答疑解难的教学目的。思政课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提升认知能力和心智水平、提升学生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自觉树立问题意识,这不仅使学生拥有广博的知识、过硬的本领、优良的品德,还能使学生在思政课的学习中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并坚定自己的信仰。高校思政课教师只有坚持以问题意识为教学导向,以问题为牵引,才能培养出具有问题意识、符合21世纪新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培养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陈振凯:《国家主席习近平读过哪些书?怎么看待读书?》,《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2月14日。

[2] 赵伟:《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语言风格及其启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4年第3期。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4] 周文彰,陈少雷:《邓小平理论的话语风格及其启示》,《马克思主義哲学论丛》 2014年第3期。

[5] 贺恒军:《激发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育探索》1996年第6期。

[6] 李先灵:《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突出“问题意识”的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年第3期。

责任编辑:侯欣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习近平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少年儿童
“移动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毛泽东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建设的实施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标题党
习近平主席访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