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及其效果观察

2018-03-13 02:55段宇燊
医药前沿 2018年6期
关键词:品管圈效能冠心病

段宇燊

(江油市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 绵阳 621701)

老年冠心病属于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功能出现器质性病变,引发冠脉心肌与血流失衡,损害心肌。临床表现为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绞痛等,严重时还会导致患者出现猝死,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在临床治疗中,主要以控制患者血压、血脂、体重等,以有效防止冠心病的发展。但由于此病症病程迁延难治,需要患者长期服药治疗,再加上负面心理,易降低患者治疗依从从及自我效能,直接影响治疗及预后效果。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增加有效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以提高治疗效果,促使病情尽快康复。品管圈活动是在新医改要求下创新出来的一种护理模式,其与传统护理相比,护理服务水平更高,将其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可有效弥补传统护理的不足,发挥较强的护理服务水平,进一步辅助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减少住院时间。本次研究基于以上背景,观察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品管圈活动对自我效能的影响及效果,现将研究方法与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随机抽取80例本院自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老年冠心病诊断标准,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干预组(n=40)。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3:17,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70.5±8.5)岁,病程2.0~15.5年,平均病程(8.3±5.6)年;干预组男女比例为25:15,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71.0±10.5)岁,病程2.2~14.8年,平均病程(8.5±5.4)年。将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差异不明显,P>0.05。本次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全程跟进;所有患者均了解本次研究方案,并签署知情书。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相应体征检查,确诊病情后,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即给予患者心理护理指导,了解其心理状态,疏导负面心理,鼓励、安慰患者,保持良好心态接受治疗,提高治疗信心;向其讲解冠心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法、治疗目的及相关注意事项,使其明白治疗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给予康复训练指导,制定合理的康复训练计划,帮助患者病情尽快好转。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品管圈活动。建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建立一支由护士长、护师及护理人员组成的品管圈小组,选举圈长,确定圈名、圈微,制定活动计划。现状分析:针对护患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对护理工作、健康宣教形式化、老年患者自身问题进行分析,了解护患关系存在的问题。护理对策分析:针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存在的并发症风险实施针对性护理,鼓励患者应坚持不懈地做好康复治疗,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冠心病治疗及护理措施,通过宣传栏、宣传单、视频等形式向其普及冠心病危险因素,及时处理安全隐患,提高安全防范措施及护理安全性;严格执行巡视制度,做好巡视记录卡,同时提高护理人员冠心病相关知识,学会及时处理安全隐患,保障护理安全性[1]。健康宣教:针对患者实施个性化健康宣教,通过书面形式,评估患者对冠心病知识的了解程度,为其制定个性化健康教育,普及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指导患者自我监测方式,培养其良好的生活方式及饮食方式,定时进行药物、健康生活方式指导。针对以上护理措施,进行评价,及时纠正及改良护理措施[2]。安排有经验的、专业的心理责任护理,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制定心理干预目标,明确心理情绪反应类型及心理障碍,找到干预目的,在此基础上结合患者病情,进行针对性护理护理指导,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信任感,从而提高护理及治疗依从性。

1.3 分析指标

分析两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自我效能、生活质量、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健康知识掌握程度采用本院自制量表进行评价,包括病发机制、缓解措施、危险因素、预防方法、自我防护等5个项目,每项10分,分数越高证明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较高。自我效能采用GSES量表进行评价[3],共有10个项目,总分100分。生活质量以SF-36量表进行评分[4],包括生理机能、健康状况、精力状态、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心理健康6个维度,每项1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分析,行t检验计量资料(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自我效能、生活质量),采用(±s)表示;行χ2检验计数资料(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采用%表示,P<0.05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健康知识掌握程度

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对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比较(±s;n=40)

表1 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比较(±s;n=40)

干预组8.2±1.18.4±1.08.0±1.28.5±0.68.8±1.3对照组7.3±1.27.3±0.96.9±1.57.4±0.87.0±1.0 t 3.4975.1713.6226.9576.941 P<0.05<0.05<0.05<0.05<0.05

2.2 比较自我效能、生活质量

自我效能、生活质量对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自我效能、生活质量比较(±s;n=40)

表2 两组患者自我效能、生活质量比较(±s;n=40)

干预组88.5±2.0 8.5±0.98.6±0.58.5±0.88.5±0.48.1±1.18.2±0.9对照组76.8±2.2 7.4±1.07.7±0.87.8±1.07.5±1.17.2±1.07.5±0.8 t24.8885.1716.0343.4575.4033.8293.677 P<0.05<0.05<0.05<0.05<0.05<0.05<0.05

2.3 比较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干预组出现血栓1例、出血1例、缺血1例、再梗死1例,发生率10%(4/40);对照组出现血栓4例、出血5例、缺血4例、再梗死2例,发生率37.5%(15/40),组间对比差异明显,χ2=8.352,P<0.05。

3.讨论

目前,随着我国逐步迈入老龄化阶段,使得冠心病发率病直线上升。冠心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脏病,主要是由于患者冠状动脉出现过度狡窄,从而引起供血及供氧障碍,引起患者出现心肌功能障碍[5]。在临床治疗中,不管是药物还是手术治疗,均可能引发不良事件,直接影响治疗及预后效果。品管圈活动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一种护理管理活动,其是以提高护理质量为目标的活动。将其应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中,护理服务效果显著,已被医疗界广泛关注。因此,给予冠心病患者实施有效的品管圈活动,对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品管圈活动属于临床最常见的一种护理模式,护理针对性较高。将其应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可辅助提高治疗效果,同时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本次研究显示: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自我效能、生活质量干预组均较高,且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干预组10%、对照组37.5%,P<0.05。建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通过护理人员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弥补,为患者提供更加专业的护理服务,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实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同时还可改善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及护理责任感,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有效预防冠心病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通过品管圈活动,对护理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总结、探讨,将改进的护理措施,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有效提高护理水平。通过品管圈活动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积极性,通过不同形式,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使患者明白治疗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从而提高治疗积极性;对安全隐患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有效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进而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指导患者自我管理及病情监测方法,提高患者自我效能的同时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几率。结合上述护理措施,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促使患者病情尽快好转,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6]。

综上所述,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品管圈活动,对提高血我效能具有重要作用,护理效果显著,还可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几率、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何慧.品管圈活动对冠心病患者主观幸福感及预后的影响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22):4384-4385.

[2]崔月,刘小玲,马洁.品管圈在降低冠心病患者低分子肝素钠注射部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实践及效果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7):128-130.

[3]于佳,宋婷婷.品管圈活动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及其效果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6,29(6):853-855+859.

[4]陈莉萍,张朝霞,王丹丹.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2):285-286.

猜你喜欢
品管圈效能冠心病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