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与电切术在治疗前列腺增生中的作用

2018-03-13 19:50许毅
医药前沿 2018年7期
关键词:电切术等离子尿道

许毅

(湖北省钟祥市中医院 湖北 钟祥 431900)

前列腺增生是造成男性患者排尿障碍情况主要影响因素之一,通常利用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1]。有研究报道指出,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腺体切除更彻底,手术时间与安全性亦更佳[2]。本研究对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与电切术在治疗前列腺增生中的作用进行比较,得到一定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104例于2015年3月至2017年7月确诊为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以随机平均分配法划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年龄71~89岁,平均73.2±2.2岁;病程2~9年,平均6±3年;32例心血管疾病,25例呼吸系统疾病,15例糖尿病。对照组年龄70~89岁,平均72.8±2.4岁;病程2~9年,平均6±3年;34例心血管疾病,23例呼吸系统疾病,17例糖尿病。对两组患者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P>0.05,即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2],即经由尿道置入电切镜,再对精阜以及输尿管口等重要解剖标志进行确认。若患者为前列腺三叶增生,则先行将前列腺中叶切除,并保证创面和膀肌三角区处于相同平面。若为左右两叶增生,则取膀胱颈5与7点钟位置作为电切部位,自前列腺两侧采用顺向及逆向的切缘方式进行切割,而对于前列腺尖部以及膀胱颈口处等部位采用薄层定点切割方式。实验组则利用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3],即经尿道置入操作镜,在完成重要解剖标志确认后,采用电切镜对精阜的相关黏膜与组织进行电切。在仪器辅助下确定增生腺体组织与包膜之间存在的间隙,再进行腺体分离及剥离,取膀胱颈12点方向为汇合处,并切断此处纤维黏膜,从而进入膀胱。剥离增生腺体后迅速自上而下将其切除。完成后及时修整创面与止血并彻底冲洗,术后留置三腔导尿管,且对膀胱进行持续性冲洗。

1.3 指标观察

监测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导尿管留置与膀胱冲洗和住院时间等指标。并记录术前与术后3个月QOL(生命质量评分)与IPS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及最大尿流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若P<0.05,则表明相关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手术相关指标概况

详见表1。

2.2 并发症概况

详见表2。

2.3 QOL评分与IPSS评分及最大尿流率变化概况

详见表3。

表1 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表2 患者出现并发症概况对比(n[%])

表3 患者QOL评分与IPSS评分及最大尿流率变化对比

3.讨论

前列腺增生是较为常见的一类泌尿系统疾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是一种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治疗术式,应用较为广泛[2]。而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疗效相似,其更以直视角度,更好的完成剥离与切除操作,有效降低尿失禁等不良情况的发生率,亦可降低术中出血量,对于康复具有较大裨益[1,3]。

本研究对52例患者采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进行治疗,并以同期采用电切术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结果发现,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和导尿管留置与膀胱冲洗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对照组32.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经治疗后QOL与IPSS评分及最大尿流率均得到了改善,但两组间的差异不明显(P>0.05)。综上所述,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在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优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较好。

[1]许建挺,汪朔.高龄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评价[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4,33(2):169-171.

[2]刘俊峰,谭朝晖,李星智,等.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治疗80mL以上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5,44(6):795-797.

[3]矫树岩,孙卫,姜作龙,等.高危前列腺增生经尿道前列腺部分电切术治疗体会[J].中国男科学杂志,2016,30(4):55-56.

猜你喜欢
电切术等离子尿道
神秘的 “物质第四态”
低温等离子切除扁桃体术后出血原因研究
陌生的尿道肉阜
S30408等离子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分析
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鼻腔血管瘤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分析
女性尿道憩室的诊断和治疗
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小儿尿道下裂疗效观察
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修复尿道下裂的临床观察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前后勃起功能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