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芦毛沟水库大坝除险加固设计

2018-03-13 09:51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18年2期
关键词:主坝坝坡坝顶

(1.新余市大江工程规划设计院,江西 新余 338000; 2.新余市水务局,江西 新余 338000)

芦毛沟水库位于新余市渝水区下村镇步桥村境内。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1.99km2,水库正常蓄水位75.80m,设计洪水位76.33m,校核洪水位76.59m,总库容216万m3。

主坝于1958年建成,坝高9m,蓄水量60万m3,是一座小(2)型水库。1979年全面加高、加固,达小(1)型水库规模。经过对芦毛沟水库长期监测,发现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主坝上游坝面预制混凝土块护坡局部有坍塌破损,坝脚棱体排水已淤塞,块石缝隙长满杂草灌木;ⓑ副坝上下游均为护坡,上游坝坡较陡,下游未设排水沟,副坝右侧存在缺口,最低高程为75.93m,不满足水库正常蓄水要求。

本文通过对芦毛沟水库地质条件分析,探讨其除险加固措施,以期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1 地质条件分析

1.1 坝肩

坝肩持力层为强风化砂岩,其承载力及抗剪指标均大于坝体土体对应指标,不存在坝肩抗滑稳定问题。坝肩局部覆盖层缺失,出露强风化砂岩,属中等透水性。左、右坝肩存在绕坝渗漏隐患。

1.2 坝基

坝基持力层为冲、洪积粉质黏土,其承载力和抗剪指标均大于坝体对应指标。坝基承受较大荷载,经过多年压实固结,土体变形程度能满足坝体荷载要求,不存在坝基抗滑稳定问题,坝基无变形。

坝基覆盖层为冲、洪积粉质黏土,钻孔揭露厚度2.3~4.9m,土渗透系数为4.0×10-5cm/s,属弱透水层。下伏基岩为强风化砂岩,属中等透水层。

坝基覆盖层隔水性良好,实际运行中未发现坝基渗漏问题。

1.3 基岩

基岩为二叠系中统龙潭组(P2l)砂岩。强风化砂岩,风化裂隙发育,岩石破碎,岩质较软,质量等级为Ⅴ级。中风化砂岩,节理裂隙发育,岩石较破碎,岩质坚硬,根据测试结果,其单轴饱和抗压强度为25MPa,属较软岩,岩石质量等级为Ⅳ级。

1.4 填土层

填筑土中黏粒、粉粒含量为40%~60%,砂含量为20%~30%,2mm以上砾石、碎石含量为20%~30%,坝体填料质量差。筑坝时碾压较为均匀,填筑土干密度为1.52g/cm3,孔隙比为0.850,压缩系数为0.48MPa-1,为中等压缩性土。

根据野外注水试验结果,主坝填筑土渗透系数8.47×10-5~3.13×10-4cm/s,平均值为1.55×10-4cm/s。取原状土样11组进行室内试验,渗透系数为8.89×10-5cm/s,综合室内外测试结果,坝体渗透系数取1.3×10-4cm/s,填筑土为中等透水性。

2 除险加固设计

2.1 坝顶改造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17),坝顶超高按下式计算:

Y=R+A

式中Y——坝顶超高,m;

R——最大波浪的坝坡爬高,m;

A——安全加高,m。

由于主坝单坡的坡度系数为2.5,波浪爬高计算公式为

式中Rm——平均波浪爬高,m;

m——单坡坡度系数;

KΔ——斜坡糙率渗透性系数;

由以上公式计算出主坝、副坝的坝顶超高,主坝、副坝的坝顶设计高程为库水位加上坝顶超高即可。主坝、副坝设计坝顶高程分别为77.38m和77.86m,而目前芦毛沟水库主、副坝的现有坝顶高程均为78.50m,由此可知其满足规范要求。

主坝坝顶宽4.10m,除险加固中维持坝顶宽度不变,将路面破损处维修。副坝坝顶宽3m,除险加固设计中,在上游填筑黏土培厚,放缓坝坡。

2.2 防渗加固

a.加固设计。主坝填筑土综合渗透系数为1.3×10-4cm/s,中等透水性,不满足规范要求。实际运行中坝坡无渗漏现象,坝体存在渗漏隐患。坝基覆渗透系数为4.0×10-5cm/s,弱透水性,运行中坝脚局部散浸、坝基存在接触渗漏隐患。坝肩局部覆盖层出露强风化砂岩,属中等透水性,运行中未见渗漏现象,但存在绕坝渗漏隐患。

根据实际情况,此次加固设计拟不对主坝坝体、坝肩进行防渗处理,只翻修坝脚排水体,进行坝脚保护。

b.渗流安全复核。由于水库无渗流观测资料,渗流安全复核以理论计算为依据,结合现场安全检查结果,进行渗流安全分析评价。根据坝基地质情况,渗流计算断面选取均靠近坝轴线中部,此断面为最大坝高处,透水层最深,可反映整个大坝的实际渗流情况。

计算工况:上游正常蓄水位75.80m、下游相应水位65.40m;上游设计洪水位76.33m、下游相应水位65.40m;上游校核洪水位76.59m、下游相应水位65.40m。经计算,主坝断面渗透分区及渗透系数见表1。

表1 主坝渗透分区及渗透系数

主坝加固后各种工况下出逸点坡降值、计算渗流量值见表2。

表2 加固后稳定渗流期计算坡降值及渗流量

由表2可以看出,主坝浸润线在贴坡排水体内出逸,出逸点坡降均小于允许坡降0.30,主坝能够安全运行。

2.3 坝坡加固

a.上游护坡。现状为混凝土预制块护坡,局部出现破损坍塌,该次除险加固对主坝上游坝坡破损处进行维修处理。副坝上游坝坡未设护坡,加固设计对副坝上游坝坡进行草皮护坡。

b.下游坝坡。将大坝下游坡的杂物清除后,平整坝坡,重新满铺草皮护坡,采用顺坡平铺法,草种选用结篓草,草皮移植在春季进行,接植过程注意保持水分。

c.排水体设计。该次加固设计对现有棱体排水拆除重建,拟采用贴坡式。设计排水体顶高程67.90m,高3.50m,顶宽1.89m,外坡1∶2.5。反滤层颗粒大小关系应满足层间系数ξ=D50/d50≤8~10;各层不均匀系数η=D60/d10≤10。设计反滤层材料分三层:砂卵石混合料层0.15m,砂粒径0.5~2mm,卵石粒径5~20mm;碎石层0.15m,碎石粒径60~120mm;块石层0.4m,块径250~400mm。副坝坝体较矮,可暂不对坝脚设置排水体。

2.4 稳定计算

坝坡稳定计算分加固前复核和加固后计算,包括上游坝坡、下游坝坡两部分。因副坝最大坝高仅4.5m,此次除险加固对副坝不进行稳定复核,主坝具体计算内容如下:

a.正常运行条件。正常蓄水位75.80m时的下游坝坡、设计洪水位76.33m时的下游坝坡、校核洪水位76.59m时的下游坝坡。

b.非常运行条件。正常蓄水位75.80m降至死水位68.40m时的上游坝坡;库水位由校核洪水位76.59m降至正常蓄水位75.80m时的上游坝坡。

经计算,主坝加固后5种工况下,上游、下游坝坡的最小安全系数见表3。

表3 主坝加固后坝坡稳定计算结果

经计算,主坝加固后上游、下游坝坡稳定安全系数均大于规范允许值,满足规范要求。

3 结 语

芦毛沟水库位于新余市渝水区下村镇步桥村境内,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1.99km2,水库正常蓄水位75.80m,总库容216万m3。水库虽然经过多次除险加固,但主坝依然存在安全隐患,急需进行处理。

通过对芦毛沟水库地质条件分析,发现其坝肩存在绕坝渗漏隐患,而坝基承载力和抗剪能力满足除险加固要求。依据水库安全运行隐患,结合坝体地质条件,本文进行坝顶安全高程复核,选定主坝坝顶路面维修、副坝坝顶填筑黏土加高培厚等措施;对填筑土体渗透安全性进行分析,确认翻修坝脚排水体进行坝脚保护等措施;研究上下游护坡破损坍塌状况,推选草皮护坡的具体改造参数。

通过计算水库除险加固后不同水位、工况下的最小安全系数可知,主坝加固后上下游坝坡稳定安全系数均大于规范允许值,满足规范要求,工程除险加固效益显著。

[1] 周建,李君,刘斌,等.平原水库优化设计影响因子分析[J].水利建设与管理,2007,27(3):27-29.

[2] 黄金池,何晓燕.浅析水库设计洪水与风险管理[J].中国水利,2005(15):61-63.

[3] 侯凯,谢加球.中小型水库设计前期工作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1):134-136.

[4] 王卓娟,乔娟,WangZhuojuan,等.湖北省小型水库设计洪水计算[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3(3):6-9.

[5] 梁文章,韩永升,孙强.石佛寺水库综合利用规划与生态水库建设初探[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0(4):79-80.

猜你喜欢
主坝坝坡坝顶
基于贝叶斯参数更新的高土石坝坝顶开裂风险动态评估与预警
运行期土石坝坝顶高程存在的问题及处理
库水位骤降偶遇地震作用的土石坝稳定分析
调节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变形监测分析
深厚覆盖层上高心墙堆石坝坝顶开裂特征及原因研究
中国水利工程优质( 大禹) 奖获奖工程: 右江百色水利枢纽工程(主坝鸟瞰)
非稳定渗流场对黏土心墙坝坝坡及心墙稳定的影响分析
Neonatal cholestasis and hepatosplenomegaly caused by congenital dyserythropoietic anemia type 1: A case report
砂岩压重对病险土石坝坝坡稳定性影响分析
某水库大坝工程中的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