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办高校学生管理人性化思维创新

2018-03-13 12:31周孝贵
求知导刊 2018年33期
关键词:学生管理民办高校创新

摘 要:近年来,我国民办高校蓬勃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办高校的管理过程中,受到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学习能力的影响,管理工作较普通高校而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文章根據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现状,对民办高校学生管理人性化思维创新的策略进行了探究,以期为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人性化提供学术参考。

关键词:民办高校;学生管理;人性化思维;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10-11

作者简介:周孝贵(1979—),男,湖南邵阳人,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民办高校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最早有孔子创办的“孔家学院”,之后陆续有汉代的“经管”、宋代的“书院”等,这些都是民办高校的前身。相较我国的普通高校,民办高校的门槛较低,对学生的基础要求不高,为大量高考失利的学生提供了继续学习的机会,对提高我国国民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民办高校的生源质量客观上比普通高校的生源质量差一些,因此,在民办高校的管理过程中,多采取严格的管理模式,以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民办高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以往的管理过程中,民办高校的管理理念多趋于严格管理,对学生的作息时间、课外活动等都有着明确的规定,为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将许多的时间耗费在了学生的专业学习中,过于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民办高校的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相较普通高校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劣势,为提高民办高校学生的就业优势,民办高校在管理的过程采用我国传统教育中中学的管理办法,对于学生的作息时间、课外活动、学习作业、寝室文化都有着严格的管理,学生被动的按照学院的要求进行活动,从而阻碍了学生的综合发展[1]。

在管理方式上,多是采用集体管理、规范性管理的方式,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约束,但是这种被动的约束方法并不利于学生自我约束能力的养成,导致学生过于依赖学校管理,在学校之外仍旧没有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此外,这样的管理方式不符合学生的成长特点,容易导致学生对学校产生反感情绪,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2.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以往的民办高校管理过程中,学校过于重视学生的专业成绩,忽视对学生的德育培养,造成学生发展不均衡的情况。高等教育是引导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重要的时期,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但以往民办高校的管理方式并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我国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趋于多元化,要求其不仅需要具有高知识、高技能,还必须拥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但民办高校的硬性管理方式仅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成绩,并没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对学生今后的长期发展具有消极影响[2]。

近年来,在高校的教师结构中,许多“80后”“90后”的毕业生成为辅导员,在管理的过程中,也受到其年轻思维的影响,追求个性化管理、民主化管理,而传统的民办高校的管理模式不被这些年轻的辅导员所接受,在管理的过程中,难免出现管理不当的情况,导致学校与学生之间、学校与辅导员之间的矛盾激化,不利于学校的长久发展。

3.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近年来,我国大力倡导素质教育、人文教育,旨在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综合性人才,民办高校的管理理念与具体的管理措施,不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3]。时代在进步,民办高校的管理方式也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在管理的过程中实现“以人为本”,为学生服务,放开对学生的控制权,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增加校内外的交流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对学生进行德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中成长,更要在课外活动中全面成长。

我国大学生在毕业时多面临着学习能力差、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在民办高校的管理过程中,要加大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对自身的成长引起重视,使学生从被动管理转变为自我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尊重学生的思想意识以及个体之间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管理,完善民办高校的管理制度,提高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

二、人性化思维在学生管理过程中的创新运用

1.给予辅导员人文关怀,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在民办高校的管理过程中,辅导员具有重要作用,及时掌握与调整辅导员的工作情况,对高校的管理效率有着关键作用。近年来,民办高校的辅导员组织结构趋于年轻化,许多的“80后”“90后”毕业生加入了民办高校的辅导员行列,这些新鲜血液的加入,给民办高校的管理工作带来较大的改变,其具有十分显著的个性特点以及意识特征,在管理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管理的科学性与民主性,强调进行人性化管理,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人文关怀,采用“软硬兼施”的政策对学生进行管理,在提高学生自我约束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以往的管理过程中,民办高校的硬性管理措施与年轻辅导员的管理理念相违背,增加了学校与辅导员之间的意识矛盾,导致管理效率低下。在民办高校管理方式的创新过程中,要合理添加人性化管理理念,高校在管理的过程中,要根据辅导员的个性、发展特点,对辅导员的生活、工作开展人性化关怀,对辅导员在管理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帮助,定期对辅导员展开培训,满足辅导员自身发展的需求。开展辅导员集体活动,增加辅导员之间的合作意识,使辅导员在管理的过程中能够积极地交流意见,共同发展。

2.以学生为本,树立“人性化”管理意识

在民办高校的管理创新中,要以学生为本,在管理的过程中充分体现管理人性化思维的理念。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民办高校的管理制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以往的民办高校管理过程中,高校过于注重对学生义务的管理与行为习惯的约束,忽视了学生的权利与个性化发展的特点,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在民办高校的管理创新中,要以学生为本制定管理制度,不仅要明确学生的义务,更要落实学生的权利,在管理的过程中,主动关爱学生、帮助学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全方面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3.利用网络技术,全方位拓宽学生管理的渠道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在民办高校的管理过程中,要积极地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如微信公众号、网页、论坛等手段,对学校的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方式进行宣传,通过QQ、微信等聊天工具拉近学生与学校之间的距离,更快速、更直接地解决学生的问题,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进行全面呵护,引导学生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对生活保持热爱,为学生的长久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民办高校的教育中,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对高校最终的教育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高校的管理工作中,高校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学生成长的特点进行相应的管理理念与管理制度的创新,将人性化思维落实在民办高校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就业优势,为学生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 莉.浅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人性化管理[J].才智,2018(14).

[2]包守娟.高校学生管理人性化思维创新[J].赤子(下旬刊),2016(6).

[3]李 嫦.高校学生管理的人性化思维创新[J].亚太教育,2015(20).

猜你喜欢
学生管理民办高校创新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