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写作视角下的《草木有本心》

2018-03-14 21:50黎万峡丁天添沈文可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8年1期

黎万峡 丁天添 沈文可

内容摘要: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创意写作正式作为一个学科诞生于美国爱荷华大学,中国的创意写作观念的引进、学科的建构、机制的完善都在逐步进行。中国创意写作教学的方向究竟在何处?如何走出创意写作发展的本土化之路?本文以东南大学创意写作代表作——《草木有本心》为例,从创意性、跨界性、市场性两方面,分析《草木有本心》的成功之处,并分析中国创意写作教学的探索之路。

关键词:《草木有本心》 创意性 跨界性 市场性

《草木有本心》是一本关于植物的诗歌散文合集,由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张娟老师主编,师生共同参与写作,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这部创意写作作品集,描绘了人与草木相处的点滴画卷,分四辑,以四季中的二十四节气为序,结合植物百科、歷史书写、散文、诗歌、创意展示,进行以草木为中心的跨界书写,用文艺的方式记录植物的俯仰百态。

《草木有本心》是一本创意之作,有别于科学系统不含感情色彩的百科全书式的阐释,渗透着情感的渲染、思辨的推进。创意写作(Creative Writing)萌芽于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1837年,艾默生在美国大学优等生荣誉学会上所做的题为“美国学者”的演讲之中第一次提出“创意写作”的概念,他说道:“以一种更形象或更具创意的文学教育取代语文学。”Ⅲ十九世纪七十和九十年代,美国发生了两次重要的文学教育变革,语文学研究的兴起以及僵化、“英语写作”(English Compo-sition)的产生、教育者们对写作实践不断的尝试、逐步开始成型的写作机制,都对创意写作的产生与流行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技术革命促使着文学商业化大潮席卷而来,文学商业价值迅速取代了其审美价值。“另一方面,工坊制集体诗歌创作模式得到了延续与发展。这为白热化文学商潮退却后纯文学的恢复保留了火种。”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驻校作家制度的形成不仅使作家群体的经济收人得到稳定,也让写作传统在高校中得到延续,更为创意写作学科的未来培养了人才。同时,美国爆发了创新教育(creative educa-tion)运动。其中,创意写作的支持者们大力倡导“创作艺术无法传授,只能习得”和“虽然写作无法传授,但可以使一个准作家得到帮助与启发”的观点,这最终也成为最早成立的创意写作工坊——美国高校爱荷华作家工坊(IowaWritersWorkshop)的宗旨。这所当今鼎鼎有名的高校于1936年建立了自己的创意写作系统(TheProgram in Creative Writing),培养作家和诗人并授予他们艺术硕士学位(MFA),此举标志着创意写作学科的正式诞生,爱荷华大学也因此成为创意写作的开创典范。

2009年,斯坦福大学教授Mark McGurl在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名为《创意写作的兴起:战后美国文学的“系统时代”》的书,他在书中系统地阐述了二战后美国创意写作机制的发展。文中这样说道:“20世纪60年代,随着美国高等教育重大变革,美国战后的文学创作达到了一个空前卓越的巅峰。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美国创意写作系统的兴起及发展,改变了全国文学创作的环境。以爱荷华大学为代表、遍及全美的创意写作工作坊展现了文学教育的一波新气象,同时创意写作所形成的体系也为整个文科教育机制注入了超越历史的革命性价值。”翻创意写作工坊成立后,被用作写作教材的文学选集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代表书籍有:卡罗琳·高登和爱伦·泰特合著的《小说之家》(1950)、施拉姆早期编选的作品集《故事工坊》、克林斯·布鲁克斯与罗伯特·潘·沃伦编选的《理解小说》(1943/1959)等等。创意写作在爱荷华大学成立学科,创意写作工坊兴起并开遍美国,同时也影响了其他的西方国家——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爱尔兰等纷纷开设项目、设置学科、创立学位。例如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英国的东安格利亚大学、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大学和悉尼科技大学、爱尔兰的圣三一大学等。创意写作在各个国家和地区流行的同时,自身也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

关于中国创意写作的学科化发展进程,葛红兵教授在“创意写作:中国化创生与中国气派建构的可能与路径”一文中提到:“学科发展的肇始一般需要经历‘学科理论与视域的消化吸收引进——学科基础框架及理论的建构——中国化学科创生与创新——中国学派雏形渐显等几个阶段。”前期,中国的创意写作以翻译西方理论与教材、研究国外创意写作发展史、引入创意写作培养方式与工坊体制为主。各期刊论文也以阐述创意写作的学科定位、介绍国外创意写作的发展历程、分析创意写作引进教学的方法论为主要方向。

当前,中国创意写作学科在创意写作本体论的架构、与外部学科的联系、教学实践方法论等方面有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各高校的创意写作教学实践报告层出不穷,教授学者们对中国化创意写作的本体体系架构和教学模式构建初见端倪,并将创意写作与信息技术、影视文化、新闻传媒、音乐叙事等结合起来研究,不断探索着创意写作的本土化之路。“我国的创意写作研究更偏向于实践中的学科建设、教材编写、指导推广等工作,倾向于从学科角度认识创意写作,并把创意写作作为中国写作学教学改革的契机。”

一.草木书写:中国创意写作教学的“创意”转向

创意写作学的本质在于“创意”,和传统写作学相反,创意写作学认为作家不是天赋的,而是可以培养的,创意是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训练来激发的,因此“创意写作学认为写作活动的本质是创意活动”。

创意写作教学从“创意”出发,形成了与传统写作学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向。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其一,从“创意”出发,创意写作主张“跨界性”,创意不仅仅局限在文学领域,商业产品、旅游、建筑等都与创意息息相关,我们不仅可以通过文学中的创意来带动其他产品的发展,更可以通过其他领域找寻文学创意的灵感,创造出更具创造性的作品,总之,创意写作需要跨界,需要将文学领域和其他领域紧密结合,创造出1+1>2的价值;其二,创意写作是和市场紧密结合的,具有“市场性”,创意写作将文化产业作为市场依托,将市场导向作为自身的创意方向,它突破了传统写作学贵族化的倾向,让写作主动去迎合市场的需求,通过创意实现文字的生产力价值。《草木有本心》的出版发行完美体现了中国创意写作教学跨界性、市场性的“创意”转向。

《草木有本心》是一本具有文艺气质的植物笔记,该书共分四辑,分别为“春深不知处”、“夏近叶成帷”、“秋山余南雁”和“冬日归旧春”,每一辑按照二十四节气所对应的草木进行了分节,每一小节的内容都会包含“植物百科”、“文人书写”、“诗歌”、“散文”这四个部分。以节气为线索编排成目录,创意新颖,令人眼前一亮。作者试图通过草木——这一大自然中最朴实、纯真的存在来抒发人类的本心,来释放人类最真诚的温度。正如本书前言中柏拉图《蒂迈欧》中所言“人是属天的植株”,寄情花草抒怀从来都不是新鲜方式——古有《诗经》中“灼灼其华”来表达对一株桃树的赞美,今能写下“天上来的颜色”来散发对一株鸢尾的温柔。花草的象征意义也不仅仅局限于文字之间,歌曲、戏剧中以花草抒情也可见一斑。我们只是通过花草这一自然界充满灵性的生命,将人类细腻的情感抽丝剥茧,幻化成精致的文字,以阅读的方式让读者感知到人类的温度与跳动。合上此书,也让人不由得发出一声感叹——“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一草一木皆是人生故事,尽是脉脉温情。

“这不仅是一本植物笔记,更是作者们送给大自然的一封情书。”用师生们用饱含爱心的笔触,以独特的视角对大自然进行告白,巧妙地将草木花卉和中国文学融合在了一起。东南大学中文系主任王珂教授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感慨:“正是‘草木有本心,师生有真情,这本书的作者们才‘与世界建立友爱的联系,才使自己成为了‘精神健康的人。他们不仅把生命的赋予看做是自己‘所得到的最宝贵的机会,而且赋予草木生命。”

二.跨界融合:《草木有本心》的跨界尝试

“跨界”,从字面意思上来看是“从某一属性的事物,进人另一属性的运作”。在当今的互联网经济时代,跨界的现象更加广泛、深入,各行各业都可以形成跨界,甚至“无界”。整合、融合两种及两种以上表面看上去互不相关的资源,不仅能够放大资源的自身价值,甚至能够形成一种新的完整的独立个体。

在《草木有本心》这本书里,体现得最为明显的就是跨界性——这是生物界和文学界的一次创意的跨界。书里按照春夏秋冬四季和二十四节气来书写植物,在书写植物之前都包含一个“植物百科”,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对该种植物进行了科普,不仅对该种植物的各种别称进行了介绍,还详细记录了该种植物的外貌特征、花期、产地、效用等等,使读者对该种植物有了初步而较全面的认识,也为读者理解之后的文艺书写奠定了基础。“植物百科”的内容引用自《中国植物志》全文电子版网站,极具权威性。“植物百科”之后是“文人书写”,该节选录了历代著名文人对该种植物的书写,形式大多为古代诗词、楚辞以及现代诗歌、小说、散文节选等,如关于玉兰花的文人书写就选录了屈原《离骚》中的片段:“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文人书写”之后是“创意书写”,包括诗歌和散文,大部分是东南大学师生所写,抒发了他们自身对植物的独特感悟。有的章节在“创意书写”之后还包含“创意展示”,这是学生们用绘画、摄影等形式将他们心中的该种植物展现出来,极具个性和创造力。除了文学界和生物界的跨界,这本书还包含文学界和摄影界、美术界的跨界。利用极具创造力的跨界,将植物的各种生命形态用一种文艺化的方式展现出来,体现了文学与自然生物的互通性。

跨界是一个1+1的行动,关键是要得到1+1>2的效果。《草木有本心》的多元跨界,使书兼具文艺性、科普性、创意性、文学性,在当前文学市场中独具一格,广受读者欢迎。在当前中国的创意写作教学中,我们应当把眼光从文学中放开去,不仅从文学中,更从其他领域中找寻创意,把文学和其他领域紧密结合起来,提倡跨界、鼓励跨界、尝试跨界,利用跨界的方式化腐朽为神奇,利用跨界的方式创造出更具创意的作品。

三.市场:《草木有本心》的读者接受美学追求

“市场性”是一个经济学名词,是指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及对其变化的预测制定计划,创意写作与传统写作学截然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创意写作是面向市场的写作,它将根据市场的需求及其变化来调整自己的写作方向。《草木有本心》就是一本面向市场的文学作品,它从多个方面、以多种形式去迎合市场的需求,从而在广大的读者群中受到欢迎,这也使该书更具生产价值,它的市场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以植物为主题的书写更容易引起大多数人的共鸣。莫璇在《草木有本心》的书评中说:“《草木有本心》每一篇都像一场穿越古今的派对。”而草木就是这一派对的主角,“从古代大文豪到今日大学生,无不与草木推心置腹,分享花间心事,探讨生活哲学。”草木是人人都可以谈论的话题,因此人人都可以参与《草木有本心》的书写,这也体现了《草木有本心》的全民性和广泛性。进而言之,《草木有本心》符合了当前的世界生态主义潮流。“生态(生态中心1主义是不同于人类中心主义的一种思想,其认为人类要尊重自然,在求得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同时,应当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和生态法则,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人类向自然界盲目的索取已经严重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当今的环境污染问题十分严重,并且已经蔓延到了全球。人类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掀起了一股生态主义的潮流,主张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草木有本心》以极具爱心的笔触书写自然植物,字里行间流露出尊重自然的主张,符合当今世界的生态主义潮流。不仅如此,《草木有本心》中包含的丰富植物百科填补了当代青年们植物知识的空白。当代的青年大都是城市中长大的孩子,温室里的花朵,缺少对大自然的真切接触,植物方面的知识更是一窍不通。《草木有本心》运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对自然界的植物进行科普,让读者对大自然中的植物有了初步了解。它不仅是一本文艺笔记,更是一本百科全书。

其次,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已于2016年11月30日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草木有本心》的植物依照二十四节气编排也正迎合了这一潮流,同时发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符合国人的爱国心理。

其他方面如文风、绘图、排版等也都符合大众的喜好。翻开书籍,配合着细腻温柔的文字的是简洁而舒适的排版。不同于普通文字读物排得密密麻麻的版面,《草木有本心》中不同的文体排版各不相同,再加上各种花草的手绘图,图文并茂,观感极佳,让每一个文字、每一幅图片缓慢、温柔地流进心灵深处。

可以说《草木有本心》这本书在各方面迎合了市场的需求,极具市场性。创意写作之所以叫做“创意”,就是因为创意写作应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抛开传统写作学的种种桎梏,根据市场需求、时代特点进行创造力的发挥。当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占GDP总值约5%,仅为美国占比的1/4,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在全球文化创意产业中,美国占市场总额的43%,欧洲占34%,亚洲、南太平洋国家占19%(其中日本占10%和韩国占5%,中国和其他国家及地区仅占4%)。可见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形势十分严峻,我们必须大力发展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提高自身综合实力,扩大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因此中国创意写作教学的“创意”转向应紧紧结合市场,跟随时代潮流,遵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内在呼声,发挥创意写作的生产力价值。

《草木有本心》从总体上来说是成功的。从跨界性来讲,《草木有本心》是文学界和生物界的一次成功跨界,不仅具有文学性,还具有良好的科普效果;从市场性来讲,《草木有本心》迎合了当前市场的种种潮流,受到了读者的极度欢迎。因此,当前高校的创意写作必须牢牢把握跨界性、市场性这两个主要方向,在面向市场的实践中实现跨界创意的最大程度发挥。

在当今文化产业化和文学数码化的时代,传统写作学已经难以响应时代的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创意写作学,不仅为了繁荣当代文学创作,更为了促进中國的文化产业,从文化上增强中国的世界影响力。而创意写作学的核心在于创意,我们必须从跨界性、市场性这两点出发去挖掘创意,用开放的思维找寻创意的灵感,把握市场需求及其走向,在实践中逐步让创意得以实现。跨界性、市场性,把握这两个基点,中国创意写作的繁荣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