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方言中的“在”

2018-03-14 21:55张手烨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8年1期
关键词:句末六安陈述句

张手烨

内容摘要:六安方言是江淮方言的一个分支,由于方言县区间的内部差异比较明显,我们从中可以发现它在普通话当中的一些十分少见的语法现象。仅仅一个“在”字,在六安方言中就存在极具代表性的方言特点。对于六安方言中的“在”在语音、词汇以及语法上独特的语法作用的研究与描写,能够映射出独属于六安方言的魅力。

关键词:六安方言 词汇 “在”

六安市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別山北麓,俗称“皖西”,是大别山区域中心城市。六安方言是江淮方言的一个分支,方言县区间的内部差异比较明显,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都有所体现。而六安城区作为六安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城区的方言便自然而然成为了整个六安市区域内所通行的语言。故选择以六安城区的方言为考察对象,来探究六安方言中的“在”的语法现象。

一.六安方言中“在”的词性

在六安城区的方言中,“在”的使用频率很高。它的用法包括和普通话一样的动词、介词和副词,还有只作为方言来使用的语气助词。以下会先简单介绍“在”与普通话相符的用法,后重点探究其位于句末充当语气词时表现出的语法意义。

(一)动词

“在”作为动词,在句子中充当谓语,《说文解字》日:“在,存也。”表示一种存现的状态。后面可以跟名词作宾语,表示地点场所,可省略。例句如下:

(1)小明在学校。

(2)厦门在中国南部。

(3)他爷爷已经不在了。

(4)“你今天在家吗?”

(二)介词

“在”作为介词,表示动作、情状所涉及的处所、时间、范围等,所以后面可以跟表示地点场所、时间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例句如下:

(5)小明在冬天去了广州。

(6)他在教室学习。

(7)他在三十岁的时候辞了职。

(8)老王在北京有套房子。

(三)副词“在”作为副词,位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前面,表示动作的进行。例句如下:

(9)小红在写作业。

(10)楼上在装修。

(11)他在唱歌。

(12)饭在做了。

(四)六安方言中的语气助词

普通话中不存在语气词“在”,但在汉语史上以及现代的一些方言中,“在”能做语气词,并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最早研究汉语语气词“在”的是吕叔湘先生(1941),他首次提出在文献《景德传灯录》中存在一种句末成分“在”。其中无实义而只表示与其的“在”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呢”或“着呢”。曹广顺《近代汉语助词研究》认为语气助词“在”的用例早在唐代笔记小说、唐诗中已可见,表示某种事物存在的语气。例如:“晚风犹冷在,夜火且留看。”(白居易《别春炉》)“五嫂咏曰:‘他家解事在,未肯辄相嗔。”(张骜《游仙窟》)“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杜甫《江畔独步寻花》)等等。语言发展到今天,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我们已经见不到“在”作为句末成分表示语气的现象,而在现代方言中,它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六安城区方言的语气词“在”一般不会出现在句中,感叹句和祈使句中也不会出现,主要存在于陈述句、疑问句的句末。

1.用于陈述句

例句如下:

(13)他家大门锁在,没人在家。(表示门锁着。)

(14)小明睡觉在,不去打球。(表示正在写作业。)

(15)房间空调开在,凉快。

(16)他开车在,别打扰他。

由此可以看出,“在”位于陈述句的句末,表示动作的进行,一般都是肯定句。否定句的例子在生活中一般很少说,如果一定要给以上的句子加以否定的话,那么句末的“在”就要去掉了。例如:

(17)他家大门没锁。

(18)小明没/不在睡觉。

(19)房间空调没开。

(20)他没在开车。

六安方言中,还有一种情况,副词“在”经常与句末的语气助词“在”同时出现,构成“在V在”的句式。虽然句意没有改变,但更强调某种状态的持续。可根据上文(9)~(12)的句子变换如下:

(21)小红在写作业在。(强调“写作业”这个状态的持续。)

(22)楼上在装修在。(强调“装修”这个状态的持续)

(23)他在唱歌在。(强调“唱歌”这个状态的持续)

(24)饭在做在。(强调“做”这个状态的持续,已经开始而尚未完成)

2.用于疑问句

疑问句的四种类型,即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正反问,句末都可以出现助词“在”,有时“在”后面也会叠加其他的语气词,辅助全句的语气表达。例句如下:

(25)饭做在吗?(是非问)

(27)打电话在啊?(是非问)

(28)你昨天干嘛在?(特指问)

(29)谁开车在?(特指问)

(30)门开在还是锁在?(选择问)

(31)他吃饭在还是睡觉在?(选择问)

(32)奶奶可在睡在?(正反问)

(33)手机可在充电在?(正反问)

二.六安方言中语气助词“在”的语法意义

上文已经分析过,六安城区方言的语气词“在”主要出现在陈述句和疑问句的句末,而不出现在感叹句和祈使句里。其语法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表示事物状态的持续,二是对于说话语气的强调。下文将对此进行逐一分析。

(一)表状态的持续

“在”作为助词位于句末,其语法意义主要体现在它对于动作状态的影响上,主要表示动作的进行、状态的持续。可以将六安城区方言的语气词“在”与普通话的语气词“了”放在同一语境下进行对比,以此探究语气词“在”的语法意义。例句如下:

(34)a、外面下雪了。(之前没下现在下了,表示下雪这一事实)b、外面下雪在。(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下的,表示下雪这一状态正在持续)

(35)a、他吃饭了。(之前没吃现在吃了,表示吃飯这一事实)b、他吃饭在。(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吃的,表示吃饭这一状态正在持续)

(36)a、小明睡觉了。(之前没睡现在睡了,表示睡觉这一事实)b、小明睡觉在。(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睡的,表示睡觉这一状态的持续)

从上面的对比可以看出,“了”凸显的是动作或状态的实现,表示事物从尚未具备某种状态变为已经具备某种状态;而“在”凸显的事物某种状态的持续。

(二)表语气的强调

六安城区方言的“在”作为语气助词,放在陈述句的句末,其语法意义是对事物当前状态的确认和强调。将可以对使用“在”作为句末语气词前后的陈述句进行对比,以此来探究语气词“在”的语法意义。例句如下:

(37)a、我在洗衣裳,马上就洗好了。b、我洗衣裳在,没空陪你玩。(强调当下的事物或人物的状态,即“正在洗衣服”,其深层语义为“抽不出时间”)

(38)a、我在写作业,还有两道题就做完了。b、我写作业在,别来烦我。(强调当下的事物或人物的状态,即“正在写作业”,其深层语义为“不想被打扰”)

(39)a、他在做饭,还有一道菜。b、他做饭在,你自己去吧。(强调当下的事物或人物的状态,即“正在做饭”,其深层语义为“抽不出时间”)

(40)a、手机在充电,还有30%。b、手机充电在,不能拿过来。(强调当下的事物或人物的状态,即“正在充电”,其深层语义为“不能移动”)

以上各例中的a句,句末没有使用语气词“在”,只是简单陈述事实,告知听话者一个信息,而没有任何附加的强调意味或者感情色彩;而b句,除了告知听话者信息以外,还意在强调某人或某物此刻的状态,具有没有时间、不想被打扰等深层的语义。

三.六安方言中的语气助词“在”对于语言使用的影响

上文分析了六安城区方言中,作为语气助词的“在”所具有的语法意义。由于它表示某种状态的持续,且具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和强调意味,故而在语言使用中,它便会对句子的后续有了一定的限制作用。有语气词“在”的后续句和前面的句子必须能够构成因果关系,并且带有一定的祈使语气和意义,如果后续句式违背了这一点,那么句子便会显得非常不自然。

如上文的例句(37),b句使用语气词“在”,意在强调“正在洗衣服”这个状态,其深层语义表示说话者抽不出时间做其他的事,则后续的句子也应该延续这一感情色彩,向听话者表示“没空陪你玩”,句子才能成立。而如果违背了这一点,那么句子就显得不自然了。例句如下:

(41)a、他在看书,中间去倒了一杯水。b、*他看书在,中间去倒了一杯水。

(42)a、哥哥在打球,中间休息了一会儿。b、哥哥打球在,中间休息了一会儿。

(43)a、他在吃饭,中间去开了电视。b、他吃饭在,中间去开了电视。

所以,在使用“在”作为语气助词时,要注意事物状态以及情感色彩的延续性。

“在”作为语气助词,如今只存在于部分地区的方言之中,但仍旧不能忽视它的存在,及其独特的语法作用。了解六安方言中“在”作为语气词的复发规律,对于现代汉语语法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句末六安陈述句
六安号角
满文简单句式之陈述句
“也”“还”在英语中的用法
附加疑问句要点搜索
释疑
六安茶香也袭人
吴月娘爱的,贾母不待见的,都是这杯六安茶
中考英语陈述句和疑问句专项强化训练
词汇辨析aloud/loud /loudly
反问句与陈述句转换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