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人文景点介绍中如何突出文化认同和审美愉悦

2018-03-14 22:00金白梧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8年1期
关键词:文化认同

金白梧

内容摘要:关于文化传承,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2014年在考察北京市他又说,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苏州古城历经2500多年的发展,时间的长河磨灭了太多的东西,然而幸运的是又保留了不少的历史文化遗存,古典园林、古镇、历史街区就是活着的文化遗产,山塘街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例子。本文将以此为依托,探寻人文景点介绍中的文化认同与审美愉悦。就目前旅游行业而言,人文景点的介绍突出以知识性为主,导游比较容易上手,游客也相对容易明白。如何将这些宝贵资源化作游客的文化认同和审美愉悦,成为旅游业界的一大课题。

关键词:人文景点 文化认同 审美愉悦 山塘街

一.项目的由来

我国人文资源丰富,由此带来的景点可谓是数量众多,且东西南北的差异非常明显,故各地的人文景点也都明显带有当地历史文化的痕迹,例如汉唐以来的石窟文化,主要是集中在北方,洛阳的龙门石窟、大同的云冈石窟都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又如古典园林,特别是私家园林,大多集中在我国江浙一带,以苏州为代表的私家园林更是冠绝江南,拙政园、网师园、留园所展现出的“天人合一”境界令人为之惊叹。如何将这些宝贵资源化作游客的文化认同和审美愉悦,成为旅游业界的一大课题。近年来国家旅游局大力开展相关课题研究,连续多年推出“旅游万人英才计划”项目,借此推动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其中对于旅游文化的研究更是重中之重。

以苏州为例,城内有古典园林和历史街区,城外古镇星罗棋布。历史文化名街,也称历史街区,这一概念最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时提及。2002年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正式将“历史文化街区”定义为“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2011年苏州山塘街获评中国第二批歷史文化名街。本文以申报的2016年度“旅游万人英才计划项目”《七里山塘,我为你导航——苏州历史文化名街保护志愿服务》为依托,展开有关研究。就本课题而言,核心成员均为较高素质的导游员,项目里提到的志愿服务应有别于一般的公益活动,志愿讲解中突出山塘街区的历史文化属性成为首要任务。

那么目前导游人员的业务素质究竟如何?据了解,导游人员的考试准入门槛较低(仅需要高中或者中专学历即可),一般只需考《导游政策与法规》、《导游业务》与《导游基础》,全国仅北京、四川与湖南三地考生还须加考《汉语言文学基础》,这些无疑影响了导游从业人员文化与审美层次的提高,初级考试通过率一般维持在20%-30%之间,而更高要求的中高级导游证通过率则偏低。基于此,如何在人文景点的介绍上既突出知识性的内容,又能够让游客从中得到文化的认同与审美的愉悦,借此更好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值得旅游专业院校与旅游行业部门深思。

二.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根据苏州市政府的远景规划,苏州未来将依据建设“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文化旅游城市”这一定位,着力加大古城内山塘街、平江路等历史街区保护与文化传承,为此本课题组在现场实地考察、走访学者专家、查阅历史典籍基础上随机发放了百份问卷调查,在接受“七里山塘游客满意度调查表”的人群中,苏州本地人、新苏州人以及外来游客各占三分之一,近八成的人群认为山塘街有比较浓厚的人文气息,商业味道则更重。

关于游客满意度的调查,它是评价旅游风景名胜区旅游承载力以及旅游影响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基于游客在风景名胜区游览时的心理感受,常被用于旅游心理学、旅游市场营销学及游客行为分析研究中。参考国内学者撰写的一篇研究论文,该文以广东省5A景区丹霞山为例,它的文化资源在该景区旅游承载力模型中,文化资源的路径系数为0.83,而游客的满意度模型中文化资源的路径系数仅为0.15。由此可见,如何发展当地文化资源显得尤为重要。而就本项目问卷调查来看,游客到山塘街觉得吴文化特色还可进一步彰显。

与丹霞山一样,山塘历史文化名街有着相当丰富的文化资源,如何才能使得游客的文化满意度真正提高?20世纪70年代美籍地理学家段义孚在研究中开始将“地方”引人人文地理学领域。就苏州这一方土地而言,尤其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苏州园林申遗成功之后,政府加大投入与维护建设,以小桥流水、粉墙黛瓦为特征的苏州味道得到了游客的广泛认同。然而如何在以山塘街为代表的历史文化街区展现吴文化特色,而不只是看到表象的东西——川流不息的人群和灯光璀璨的夜晚,尚需下大力气来做好这篇文章。这方面国内已有较为成功的案例:陕西西安的回民街突出了伊斯兰文化元素,而福建福州的三坊七巷则将闽南文化发挥得淋漓尽致。

关于文化传承,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2014年在考察北京市他又说,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国内很多研究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文化层面的追求已经成为中高端游客出行必不可少的需求,国内有学者曾对中产阶层做过分析,当家庭年收入超过20万以上的,对于旅游的品质就会有较高的要求。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伴随而来的旅游旺季游客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苏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又处于长三角核心区域,拥有数量可观的4A和5A景区,而山塘街更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遗存,如何发挥其作为苏州核心旅游资源的作用更是时不我待。

三.山塘街区的文化内涵及现实作用

苏州古城已逾2500年了,从泰伯、仲雍奔吴至今,苏州大地发生的历史人文故事可以说是精彩纷呈,而作为承载这些历史文化典故的遗存——苏州山塘街即为古城内最有代表的历史街区之一。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任苏州刺史的时候,为便于城里人游玩名胜虎丘,带领百姓修筑山塘街,长约七里,故称“七里山塘”,白居易曾经写过《忆江南》三首,其中一首“江南好,其次忆吴宫”就点到了苏州,可见他对此地的喜爱程度。另一位唐朝诗人杜荀鹤也曾这样描写过苏州的风光:“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至宋朝,大文豪苏东坡经此处游览苏州虎丘,也发出了“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的感慨。明代,苏州更成为全国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民间流传的四大才子唐寅的三笑故事就发生在山塘虎丘一带。曾入选高中语文课本的《五人墓碑记》中“五人墓”也位于七里山塘的西侧。晚明文坛领袖、公安派代表人物袁宏道曾任吴县县令,他的《岁时纪异》记录了苏州的节日活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苏州城里百姓经过山塘前往虎丘的中秋看月大会,可谓盛况空前!到了清朝,大文学家曹雪芹《红楼梦》开篇就写到: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日姑苏,有城日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阊门就在山塘街最东边的渡僧桥附近。小说第三回提到的葫芦庙据说就是现在山塘街上的普济寺。时至今日,由于过度开发的原因,山塘街与国内众多的人文景点一样,商业气息十分浓厚,无形中就冲淡了文化的味道,人们到此大多是闲庭漫步或者是脚色匆匆,对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往往知之甚少,记住的无非是些美食小吃和一知半解的东西,旅游的品质较低。关于文化对旅游品质的影响,这一类的论文研究见诸国内外学刊,就有研究专家指出,70%前往美国游玩的英国客人主要是对美国的文化遗产比较有兴趣。与此相类似的,作为已经走过千年的历史文化名街——山塘街,让游客文化认同与审美愉悦已经成为品质旅行的首要追求,就像现在国内游客赴欧洲要感受教堂、绘画艺术的魅力。

国内有研究发现,在旅游流网络空间中心性方面,苏州知名的5A和4A景区中心性相当高,其中包含了苏州山塘街和平江路等历史街区,也使得其完全可以成为苏州核心旅游资源,正如前面提到的“地方”融入人文地理概念中,它强调了人的主体性。英国学者理查德沙普利在其所著的《旅游社会学》中也认为:旅游的核心是人,是旅游者,正是他们与其它地方和人群进行互动,正是他们的体验影响着自己或东道主社区的态度、期望、观点以及最终的生活方式。山塘街体现了“本地的历史意向”,与游客的“情感记忆”产生了文化共鸣,并且可以促进游客的“积极体验”。诸如吴文化记忆的展示馆,昆曲、评弹、桃坞年画的体验馆,山塘网络双微的推广等,这些都能够真正引导游人在游览中加强文化的认同并进一步达到审美的愉悦。

意大利经济学家柏瑞图曾提出“重要的少数与轻微的多数”原理,对应到旅游资源的重要程度,可以编排优先次序,从核心到次级再到一般的吸引力。作为苏州古城的核心旅游资源山塘街,它的吸引力就是吴文化,我们要有信心有理由打响“杭州有西湖,苏州看山塘”的品牌。

猜你喜欢
文化认同
论社区档案参与社会记忆构建的作用及路径
在文化认同中让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海外新华侨华人社团与国家“软实力”建设研究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
文化认同视角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美国黑人影片中的文化认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