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留守学生心理特点的学校个案辅导及管理评价

2018-03-14 12:43高相平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8年1期
关键词:课题组监护人心理

高相平

“留守学生”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重要的社会问题,关系着城镇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需要我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做好关爱“留守学生”工作,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究,掌握了关于留守学生问题的第一手资料,总结出了“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以及不同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对个案的全程跟踪,全程监管,全程干预,探索出了一套针对留守学生个体咨询、辅导、教育的有效的方法和操作模式。

1.建立个人档案,对“留守学生”进行全程跟踪和监管

建立“留守学生”个人档案是我校课题组每个成员一开始就付诸实施的一项行动,它记录着每一个“留守学生”每一次进步、转化情况,便于课题组老师掌握每个时段学生的学习、心理及发展变化情况。课题组教师在班主任的配合下,認真调查摸底,掌握学生信息,摸清本班留守学生的数量和基本情况,建立并保存“留守学生”档案。档案基本情况包括三个方面:学生方面(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联系电话);监护人方面(姓名、联系电话);家长方面(姓名、务工地址、联系电话)。“留守学生”情况统计表和档案的建立,有利于帮助发现留守学生存在心理、身体、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分析问题的成因、制定策略、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创建“留守学生之家”,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室

对于“留守学生”,除了多跟他们交流,接触,走入他们的心灵,还必须做好“留守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纠正他们的心理障碍,因此,我校课题组教师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和辅导室,又有“精准扶贫”政策的惠顾,我们的“留守学生之家”宽敞明亮,温馨而有活力。这给了“留守学生”真情关爱,活动上优先安排,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定期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留守学生之家”定期让学生与远方的亲人通话交流,视频对话,及时汇报在校成绩和表现,这样大大缩短了父母与孩子间的距离,让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心更密切,感情纽带更牢固。另外,“留守学生之家”为学生购买篮球、乒乓球、军旗、象棋、羽毛球、五子棋、跳绳等体育器材,让学生随时能到家园借器材参与体育锻炼。家园还适时开展一些比赛活动,评出优胜者给予奖励,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让所有的留守学生能锻炼出健康的体魄。

3.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座谈会,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制度

课题组把对“留守学生”的帮扶作为一项长期而又有计划的工作,一周一小次,一月一大次的座谈会办得有声有色,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课题组成员或开讲座,或与“留守学生”互动交流,或开展感兴趣的集体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留守学生之家”的灵魂,是让留守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有成效的关键。为此,需要建立长效机制,结合留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我们分别制定了每学期活动的具体计划,不仅提高了留守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增强了其综合能力。我们开展的活动有:报告会、心理疏导、学科作业辅导、健康体检、知识竞赛、春游踏青、下棋比赛、画画比赛、趣味健身、看文教片、以及主题实践活动等。每次活动做到定时,定点,定人有序开展,大大增强了“留守学生之家”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我们也鼓励“留守学生”将每一段时间的个人表现进行反馈,可以自评、互评、家长参与评价、老师点评,建立了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另外,对生活、学习有困难或心理仍然有障碍的“留守学生”,我们利用教职工结对帮扶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了“留守学生”的各种问题。每位爱心辅导员负责5名学生的帮扶,通过与学生一起活动、交流、走访学生家庭等形式及时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及心理状况,及时提供帮助。爱心辅导员一个月至少走访学生家庭一次,并及时填写走访记录。

4.营造氛围,提供个性展示平台

课题组在对留守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把教育实践活动作为了解和转化留守学生不良心理的一种最重要手段,并且也把活动和实践作为留守学生实践自我教育的重要方式。留守学生健康的心理是在活动和交往中逐步形成的,没有活动和实践就没有健康的心理形成的基础。我们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遵循了实践性原则,相信留守学生,放手让他们多参加活动,在活动设计、策划上求变,顺应他们的心理需求,使他们在活动和实践中增强自信心。在此基础上及时总结评比,不断反思,不断完善,持之以恒,注重实际,讲求实效。

为了更好地激发“留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热情,课题组在“留守学生之家”专门搭建了一个“个性展示平台”,每周在“平台”上方展示“留守学生”自己的作品,有美文、书法、绘画、手工制作等。为了调节气氛,丰富生活,我们还让有特长的“留守学生”表演器乐、舞蹈,说唱等,让他们爱上“留守学生之家”,在交流、分享、合作互助中获得快乐,提高自己。

5.家校合作,建立有效地评价和奖励机制

课题组除了每周开展一次心理健康咨询活动,让学生增强自信心外,还邀请留守学生代理监护人参与每月一次的评价活动,增强留守学生的自信心。每学期开展一次“留守学生”评奖活动,让学生点燃希望之光。教育心理学认为,成功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兴趣,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在“留守学生”中开展评奖活动,使他们在点滴进步中通过奖励这个导火线,激发他们“渴望进步,渴望成功”的强烈的学习欲望。另外,课题组设立了亲情热线,定期与留守学生父母及监护人进行交流与沟通,肯定“留守学生”每一次的进步和成长,及时表彰、不断鼓励他们。我们还对在留守学生工作中做出特殊贡献的爱心人士给予表彰,并对优秀留守学生临时监护人给予表彰,调动了留守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我们还定期对留守学生监护人进行培训与指导,让他们参与管理和评价“留守学生”。

对“留守学生”的关爱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我们只有不断的思考工作中存在的新问题,探索新方法,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使我们的工作更有意义。我们相信,我们一定会继续努力,强化措施,创新工作方法和理念,不断把此项工作推向深入,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课题组监护人心理
为养老如何自行选定日后监护人
选择意定监护人,为养老未雨绸缪
加强政治机关建设,提高“政治三力”
基层工商联职能发挥的制约因素及破解路径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南京大学研发光学探针
课题组成员
心理小测试
School Admission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