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8-03-14 15:48王艳火林嘉新
新农村 2017年26期
关键词:标准化美丽文明

王艳火+林嘉新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要求。2011年,烟台市开始启动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按照“产业生态高效、环境优美宜居、生活文明健康”的目标定位,坚持连片打造、全域覆盖、全面推进,先后有3个县市区获评省级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先进县,96个村居荣获省级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示范村称号,500多个村居被评为市级生态文明乡村,整个农村面貌和农民生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存在认识不足、资金缺少和管理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力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的总体水平。下面,笔者就如何强化管理,更好地指导和服务于美丽乡村建设谈些个人的粗浅看法。

1 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美丽乡村建设特色彰显不够。在规划设计过程中,由于对现有村庄的文化历史、自然风貌、风俗习惯、农业特色甚至产业格局等要素缺乏系统的规划设计,忽略了每一个美丽乡村的特色打造,甚至认为刷白墙、硬化街道便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标准模式,没有打造出颇具特色的美丽乡村模式。

二是专项财政资金投入不足。无论是建设美丽乡村还是新型农村社区,资金和土地都是很重要的因素,但是由于多年来省、市两级财政用在农村的资金多投在水利设施、道路修建、技术推广和农业补贴上,而对于美丽乡村标准化的建设资金安排相对不足。涉农资金的整合力度不够,比如,2015年市财政局牵头开发了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资金整合监管平台,当时仅把农工办、财政、住建、交通、环保、水利等6个部门12类村庄整治项目纳入监管平台,从目前的涉农项目和资金渠道来看,已不仅局限于上述6个部门,导致以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规划来引导、带动涉农项目和资金重点投向作用发挥的不够。

三是缺乏长效的监督管理体制。由于村里集体收入不足,虽然目前对农村管理有专项资金,但只涵盖了环境卫生和日常管理费用,导致一些村级项目管理养护资金不足。例如,村里实施绿化、亮化后,缺少太阳能路灯、花草长期维修费用。同时,由于农民群众传统的生活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好的生活习惯没有真正培养起来,加之村规民约不健全,一些地方前建后损、边建边损现象频频出现,建设效果难以长久维持。

2 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2.1 坚持高标准设计,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一是高点布局,因地制宜。要强化规划引领,紧密联系实际,体现地域特色,按照建设“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幸福家园的目标定位,高起点进行规划布局,在规划内容上要注重公共设施、产业支撑、养老保险、土地流转、就业保障等规划同步安排、协调推进,真正使美丽乡村建设有章可循、有标可依,绝不盲目推进,不强求硬推。二是示范带动,连片打造。以集中连片建设美丽乡村为主攻方向,在项目选取上坚持“星落棋布、全域覆盖”,最大限度发挥省市县三级示范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建设中,将示范村周边2-5个左右的村纳入建设范围,统一规划、统筹推进,确保以美丽乡村示范村为龙头,尽可能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共同提升,力求连片打造、集中提升。三是注重内涵,凸显特色。把创建“民俗文化村”作为传承发扬胶东文化、塑造烟台村庄特色的重要举措来抓,以院市合作为依托,借助驻烟高校力量,深入开展乡村民俗文化资源和专项发展规划研究,打造一批具有地域代表性、历史传承性和文化延展性的特色民俗文化村和传统产业项目,提升烟台市农村的文化内涵和对外影响力。

2.2 拓宽融资渠道,破解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资金瓶颈。一是建立专项资金逐年增长机制。每年度安排一定的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并逐年增加。同时,积极争取上级项目和资金支持,用于美丽乡村村容、村貌改造、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和产业发展扶持。二是用好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以地生财,借地发展,对集体建设用地,除统筹安排好农村社区及公益事业建设用地外,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可置换为城镇建设用地指标使用。对形成的土地增值收益,除国家规定用途外,其余部分應优先用于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配套。三是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积极探索政府采取委托、补贴、购买等方式招商引资,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对公共服务设施项目进行包装,积极推介,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建设,鼓励其他社会主体参与公共产品的提供,提高服务效率。四是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深入完善全市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资金整合监管平台,在原有基础上,将更多部门涉及村庄建设的项目全部纳入监管平台。操作上要科学确定一定数量的重点村,统筹资金集中连片投入,各级、各部门资金投入、区域信息、项目完成度等情况全部纳入平台监管,实现全程跟踪记录,形成“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出水”的资金投入、运行、管理机制。

2.3 建立长效机制,夯实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基础

一是增加村集体收入。建设美丽乡村不仅仅是为村庄刷白墙,修街道、亮路灯,更重要的是给农民收入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和保障,实实在在地提升农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比如,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优势,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因地制宜打造一批以民俗观光、休闲娱乐、农耕体验等为主题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促进集体致富、农民增收。二是建立健全村民自治机制。积极探索法治、德治、自治“三位一体”的基层治理体系,完善村规民约,与村民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对乱倒垃圾、乱建坟墓等违反规定的家庭予以经济和精神处罚。广泛开展移风易俗、勤俭、法治教育,抓好“新农村新生活”培训,大力倡树文明新风,逐步改变村民根深蒂固的小农思想,让乡村风气真正美起来、和起来、文明起来。

作者单位:山东省烟台市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猜你喜欢
标准化美丽文明
标准化简述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我们创造美丽
对不文明说“不”
平凡又美丽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
交通运输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