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康一体,推进滨湖特殊教育更有质量发展
——无锡市滨湖区教育局局长强洪权访谈

2018-03-15 07:23戴明
现代特殊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特教教育教师

本刊记者 戴明

强洪权,1973年2月出生,江苏无锡人,现任无锡市滨湖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记者:强局长,您好!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滨湖区特殊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成绩亮眼。请您介绍一下滨湖区特殊教育发展的概况。

强洪权: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区上下和各个部门的协同推进下,我区教育事业紧扣经济社会发展脉搏,坚持数量质量齐头并进、硬件软件同步提升,“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不断涌现,全区教育呈现出优质均衡的发展态势,先后获评“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成功创建为“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省社区教育示范区”“省基础教育装备示范区”。特殊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教育公平、社会公正,始终是区委区政府高度关注的民生事业。1999年8月,滨湖区将设在一所公办小学内的特教班整体划分出来,成立了专门的培智学校。学校成立之初,只有十几名学生和两位教师,教学设施非常简陋。为补齐这一短板,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坚持“特教特办”的原则,持续加大经费投入,不断优化特教办学条件,努力让更多特殊孩子享有更高质量、更为公平的教育资源,切实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到实处。

二是强化区域跨部门联动,显著提升特殊教育治理水平。近年来,区教育局积极联合区残联、发改局、民政局、财政局、编办、人社局、卫计局等部门,不断完善区域联动机制,有效凝聚多领域专业力量,特殊教育治理水平不断提升。2016年,区教育局、残联联合下发了《关于滨湖区“阳光使者”志愿结对助残服务活动的实施意见》,以“牵手同行,共沐阳光”为主题,以“加强助残服务团队建设、实现结对服务常态长效、推动资源教室共享共用、开展助残服务项目评优、提升教育志愿服务水平”为主要内容,构建了“区残联、区教育局—学校(幼儿园)—志愿者教师”三级助残服务网络,通过“一助一、多助一”等结对形式,围绕“环境创设”“互助活动”“课程建设”三大板块,引导志愿者教师积极发掘并发挥专业优势与资源,定期走进街道、社区残疾人之家,开展丰富的主题活动,让更多的有特殊需求的人士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2017年,为进一步落实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区教育局又联合区残联、发改局等多部门制订下发了《无锡市滨湖区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联合成立了滨湖区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建立了特殊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等,进一步强化了区域部门联动,开创了滨湖区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三是完善随班就读制度保障,有效推进普特融合教育。2014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国家《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精神,区教育局制订并下发了《关于加强“残障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管理的意见》,规范了随班就读对象认定、入学安排及后续管理等工作,完善了随班就读工作的管理机制,为提升残障学生随班就读质量提供了制度保障。在此基础上,滨湖区依托教康中心,成立了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下设残障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指导中心,全面深化教学研究和个别化指导,提升随班就读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记者:强局长,滨湖区特殊教育从最初的区域基础教育短板,到形成“教康一体”的区域特教治理新模式,引发了全省乃至全国特教同仁的普遍关注。请您介绍一下“教康一体”给滨湖区特殊教育发展带来的变化。

强洪权:教育与康复实现体制机制上的融合和资源人员上的整合,是滨湖区特殊教育发展生态优化的自觉选择。滨湖区委区政府强化顶层设计,高起点、高定位、高标准建设教育康复中心,为教康一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区域特殊教育发展更有效益、更有质量、更可持续。

一是资源布局合理优化。首先,有效盘活区内资源,实现共建共享。滨湖区不断加强区域统筹管理,坚持“特教学校”与“随班就读资源教室”建设同步推进,积极发挥区残联下属各街道“残疾人之家”优质资源的作用,供周边普通学校特殊学生使用,教育康复资源实现了全区9大乡镇(街道)的全覆盖,有效满足了各级各类特殊学生的教育康复需求。其次,积极吸纳区外优质资源,实现开放办学。2017年,滨湖区的5所普通小学与区外“手牵手”家庭支持中心合作,成功申报“壹基金·海洋天堂计划”项目。在该项目的支持下,滨湖区积极加大资源教育建设和资源教师配备力度,深入推进教师专业研训活动,促进了教师教育技能和教育理念的转变,有效贯彻了“接纳、融合、参与、合作、成就”的全纳教育理念。同时,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还成功申报了“江苏省特殊教育发展工程项目”,着力从区域层面上进行整体规划,进一步优化资源教室布局,全面夯实特殊教育发展的基础。

二是办学模式有效创新。滨湖区坚持康教一体、医教结合,在省内首创“三段一体化”教育模式,融合康复训练、培智教育、生活与职业技能培训,为3~18周岁的智障、脑瘫、自闭症三类残障儿童少年提供15年免费教育。教康一体化的教育模式,与已建成的残疾人服务载体形成无缝对接,进一步提升了区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和保障水平。

三是师资队伍不断提优。滨湖区在每年的教师招录中,单列特教教师编制,积极招录具备专业资质的康复师、特教专业毕业的新教师,并不断从区小学和幼儿园引进成熟型骨干教师,为特教队伍增加新鲜血液。同时,高度重视教师素养提升,与医院、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建立定期交流机制。教康中心联合康复医院、儿童医院、精神卫生中心等专业机构,加强教师康复专业技能培训,一支复合型教师队伍已然形成。

四是教康水平持续提升。滨湖区立足为特殊学生提供最优质、最适切服务的教育理念,加强特殊教育供给侧改革,通过优化教育教学康复训练结构,不断深化个别化适切性课程建设,满足区域内所有特殊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康中心设立了课程素材库,成立了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充分关注特殊学生社会适应力和基本生存技能的培养,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监察机关录音录像在审判阶段的播放问题可以与调查人员出庭作证说明情况结合使用,如果通过录音录像能够说明相关情况,则可以节省调查人员出庭的时间。但是,如果在播放讯问录音录像时,法庭或者被告方发现问题,需要解释,法庭在有必要时可以要求调查人员对录音录像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合理解释和说明。总之,播放录音录像并就相关内容接受控辩双方的质询,有助于法庭查清相关案件事实,还有助于对非法证据排除等程序问题作出判断。

记者:强局长,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办好特殊教育”。为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有效实施国家和省特殊教育二期提升计划,滨湖区特殊教育有哪些重点安排部署?

强洪权: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办好特殊教育”,我区特殊教育将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强师德师能建设。以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教师为导向,结合特教工作特点,进一步完善教师日常工作规范和师德建设细则,广泛开展师德教育活动,积极选树师德典型,加大宣传力度,让特教教师学有榜样、行有示范。根据特殊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将进一步强化保障,积极拓宽引育渠道,通过轮岗、轮训等多种形式,加大教师专业研训力度,力争到2020年构建一支结构优化、业务过硬、综合素质良好的特教师资队伍,为特殊教育优质内涵发展筑牢人才基础。

二是进一步完善医教结合课程体系。以提升特殊学生生活质量、增强融入社会能力为课程目标,以“面向全体、兼顾个体”为课程建设原则,进一步加强与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高校及医疗机构等单位的教研合作,逐步构建涵盖康复训练类、文化基础类、职业技能类三个板块的校本课程体系,针对不同年龄段和残障类型,探索完善个性化、菜单式课程设置,满足学生差异化教康需求。

三是进一步拓宽职前培训渠道。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积极推进教康中心二期工程建设,打造“无锡市阳光职技实训基地”,对高中阶段特殊学生开展职前培训,提升技能水平,为特殊孩子的未来生活就业、融入社会等奠定基础。

四是进一步搭建多元助学平台。加快成立教康中心理事会,加强教育、残联、卫生、人保等部门的互融互通,推进“阳光使者”助残平台建设,争取社会各界的有力支持,为特殊学生健康成长创设多部门助推、全社会关心的良好氛围。

五是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需求”评估体系。以“既满足儿童需要,也发现儿童特长”为原则,积极组建家长、教师、专家等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估团队,研发细化评估指标,构建以教育为基础的评估体系,诊断儿童存在的特殊教育需求,不断实现评估的专业性、科学化。

记者:滨湖区申报了2017年江苏省特殊教育发展工程项目,为保障项目的推进落实,滨湖区将采取哪些措施?

强洪权:滨湖区教育局高度重视该项目的推进落实,将进一步统一思想,优化机制,加大投入,为项目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区教育局将建立专门的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一把手”担任组长,分管局长、特教干部、教研员、教康中心领导班子、特教教师、志愿者担任组员,形成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工合作、协调推进的良好格局。

二是优化机制,联动跟进。本着“多方联动,整体推进”的管理思路,不断完善联席会议制度、专项调研机制、结对帮扶机制、项目建设评优机制和考评奖励机制,确保多部门、多条线联合跟进项目建设,加强过程监控,促进项目建设高效推进。

三是以点带面,优质发展。项目推进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对区域已有的特殊教育资源布局、人员配备和研究方向的进一步优化,我区将根据项目建设要求,以课程建设、资源拓展等深度研究为抓手,促局部优全局,引导教师切实关注儿童特殊教育需求,努力为特殊儿童少年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猜你喜欢
特教教育教师
“南京特教师范招待所”饭盆
一只普通的食堂饭盆与一段独特的特教历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做好特教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